下肢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212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下肢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安装于支撑柱上的座椅、设置于支撑柱上的第一脚踏板与第二脚踏板、以及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框、支撑杆、调节件、以及活动设置于调节件上并的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设于支撑框内,该支撑框上开设有缺口,该支撑杆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柱上。这样,对于偏瘫的患者来讲,通过身体好的一只脚踩踏第一脚踏板或第二脚踏板,在调节件与连杆组件组合成的跷跷板的作用下,可带动患侧抬起,帮助患者自身训练,实现对患者下肢的锻炼,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动的工作量。

Lower extremity trai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下肢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偏瘫,往往身体一侧肢体无力,在卧床阶段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帮助患者活动偏瘫的下肢,另外,由于其他疾病需要卧床的患者,会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使得下肢体肌肉松弛无力,也往往需要医务人员专人训练患者的下肢,以此锻炼下肢体的肌肉,这样无疑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很大。为了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避免下肢机能退化,急需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或器材来辅助长久卧床的病人日常锻炼下肢,以此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下肢训练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何帮助患者锻炼下肢且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肢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座椅、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并用于供患者的双脚踩踏的第一脚踏板与第二脚踏板,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脚踏板与所述第二脚踏板之间的动力传递以使所述第一脚踏板与所述第二脚踏板的运动方向相反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框、一端伸入所述支撑框内的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框内并位于所述支撑杆一端的调节件、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件上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一端伸入并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的缺口,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调节件活动抵接的横杆、设置于所述横杆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脚踏板的第一支杆、以及设于所述横杆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脚踏板的第二支杆,所述支撑框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杆一端伸出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框还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伸出的第二开口。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用于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脚踏板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杆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用于弹性抵接所述第二脚踏板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杆上。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横杆的中部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为球体或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包括用于与所述调节件活动抵接的弧形杆、安装于所述弧形杆一端的第一连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弧形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支杆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支杆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杆的形状与所述调节件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杆、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脚踏板和/或所述第二脚踏板上还设有绑绳。本技术提供的下肢训练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下肢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柱,在支撑柱上安装有座椅,以及第一脚踏板与第二脚踏板,这样,偏瘫患者可坐在座椅上,双脚踩踏第一脚踏板及第二脚踏板,通过设置支撑框,从而可支撑第一脚踏板与第二脚踏板;通过设置支撑杆,并使得支撑杆一端伸入支撑框内,支撑杆另一端设置调节件,在调节件上活动设置有连杆组件,这样,对于偏瘫的患者来讲,通过身体好的一只脚踩踏第一脚踏板或第二脚踏板,在调节件与连杆组件组合成的跷跷板的作用下,可带动患侧抬起,帮助患者自身训练,实现对患者下肢的锻炼,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动的工作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下肢训练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图1中的下肢训练装置的局部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传动机构与第一脚踏板及第二脚踏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支撑柱;2-座椅;3-第一脚踏板;4-第二脚踏板;5-传动机构;51-支撑框;52-支撑杆;53-调节件;54-连杆组件;541-横杆;5411-弧形杆;5412-第一连杆;5413-第二连杆;542-第一支杆;543-第二支杆;55-第一弹簧;56-第二弹簧;6-绑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下肢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1,该支撑柱1安装于地面上,在支撑柱1上还设有座椅2,在该支撑柱1上还设有第一脚踏板3与第二脚踏板4,该第一脚踏板3与第二脚踏板4可供患者踩踏,此外,该下肢训练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5,该传动机构5用于实现第一脚踏板3与第二脚踏板4之间的动力传递以使第一脚踏板3与第二脚踏板4的运动方向相反,具体地,该传动机构5包括支撑框51与支撑杆52,该支撑框51内部中空,该支撑杆52一端伸入支撑框51内,且在支撑杆52的一端设有调节件53,在调节件53上活动设有一连杆组件54,该调节件53与连杆组件54均设于支撑框51内,此外,在支撑框51上开设有缺口(附图未作出),该支撑杆52一端可伸入缺口中并与连杆组件54相连,该支撑杆52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柱1上。这样,通过设置支撑柱1,在支撑柱1上安装有座椅2,以及第一脚踏板3与第二脚踏板4,偏瘫患者可坐在座椅2上双脚踩踏第一脚踏板3及第二脚踏板4;通过设置支撑框51,从而可支撑第一脚踏板3与第二脚踏板4;通过设置支撑杆52,并使得支撑杆52一端伸入支撑框51内,支撑杆52另一端设置调节件53,在调节件53上活动设置有连杆组件54,这样,对于偏瘫的患者来讲,通过身体好的一只脚踩踏第一脚踏板3或第二脚踏板4,在调节件53与连杆组件54组合成的跷跷板的作用下,可带动患侧抬起,帮助患者自身训练,实现对患者下肢的锻炼,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动的工作量。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下肢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连杆组件54包括横杆541,该横杆541与调节件53活动抵接,在横杆541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杆542,该第一支杆542可用于支撑上述第一脚踏板3,在横杆54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杆543,该第二支杆543可用于支撑上述第二脚踏板4,此外,在上述支撑框5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附图未作出)与第二开口(附图未作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肢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座椅、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并用于供患者的双脚踩踏的第一脚踏板与第二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脚踏板与所述第二脚踏板之间的动力传递以使所述第一脚踏板与所述第二脚踏板的运动方向相反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框、一端伸入所述支撑框内的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框内并位于所述支撑杆一端的调节件、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件上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一端伸入并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的缺口,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n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调节件活动抵接的横杆、设置于所述横杆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脚踏板的第一支杆、以及设于所述横杆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脚踏板的第二支杆,所述支撑框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杆一端伸出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框还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伸出的第二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肢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座椅、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并用于供患者的双脚踩踏的第一脚踏板与第二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训练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脚踏板与所述第二脚踏板之间的动力传递以使所述第一脚踏板与所述第二脚踏板的运动方向相反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框、一端伸入所述支撑框内的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框内并位于所述支撑杆一端的调节件、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调节件上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一端伸入并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的缺口,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调节件活动抵接的横杆、设置于所述横杆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脚踏板的第一支杆、以及设于所述横杆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脚踏板的第二支杆,所述支撑框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杆一端伸出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框还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伸出的第二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用于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脚踏板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杆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龙王玉龙陈文生李旭辉欧阳佩佩余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