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0826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冷却塔具有冷却水出口;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具有冷却水入口;入水管道,入水管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冷却水出口相连通,第二端与冷却水入口相连通;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安装在入水管道上。该冷却系统中,压力检测装置安装在入水管道上,该压力检测装置对入水管道内的冷却水的压力进行测量,得到压力值,再根据压力与液位高度的等量关系,得到冷却塔内的水位高度。由于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冷却塔外部,因此该压力检测装置不会受到冷却塔内部水汽的腐蚀影响,从而使得压力检测装置能够稳定工作,且维修方便,因此提高了发电机组的安全性。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位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发电机组的冷却塔主要采用高位收水冷却塔,其通过高位布置的收水斜板和收水槽,将冷却后的循环水进行收集并汇流到集水槽。高位收水冷却塔取消了底部集水池,有效的防止渗水浸泡地基,从而提高了塔体的安全性。同时,冷却后的循环水的落差减小,降低了下落水滴冲击造成的噪声污染。高位收水冷却塔内部安装有液位测量装置,以监测冷却塔水位,防止冷却塔水位过高,而造成循环水泵入口压力过大以及收水槽出现溢流现象,从而不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然而,由于上述高位收水冷却塔内部水汽湿度大,对液位测量装置腐蚀严重,造成液位测量装置内部控制主板损坏,使得液位测量装置不能正常工作,且维修难度大,导致发电机组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冷却系统,以解决发电机组的安全性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水出口;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具有冷却水入口;入水管道,所述入水管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冷却水入口相连通;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入水管道上。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冷却系统中,入水管道的第一端与冷却水出口相连通,第二端与冷却水入口相连通,该入水管道上安装有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对入水管道内的冷却水的压力进行测量,得到压力值,再根据压力与液位高度的等量关系,得到冷却塔内的水位高度。由于压力检测装置不会受到冷却塔内部水汽的腐蚀影响,从而使得压力检测装置能够稳定工作,且维修方便,因此提高了发电机组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冷却系统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冷却塔、110-中央竖井、120-喷淋装置、130-冷却填料部、140-收水装置、141-收水槽、142-底板、143-第一侧板、144-第二侧板、145-收水板、150-集水槽、151-冷却水出口、200-循环水泵、210-冷却水入口、300-入水管道、310-第一端、320-第二端、400-压力检测装置、500-入口前池、600-凝汽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冷却塔100、循环水泵200、入水管道300、压力检测装置400以及凝汽器600。冷却塔100是冷却系统的主体,冷却水的换热均在冷却塔100内进行,该冷却塔100具有冷却水出口151,换热后的冷却水由冷却水出口151流出。循环水泵200具有冷却水入口210。从冷却水出口151流出的冷却水到达冷却水入口210,进入循环水泵200。循环水泵200将冷却水泵入凝汽器600。具体地,该循环水泵200可以是窝壳式循环水泵,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循环水泵200,本文对此不做限制。入水管道300具有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第一端310与冷却水出口151相连通,第二端320与冷却水入口210相连通。具体地,第一端310与第二端320均设置法兰盘,通过法兰盘将第一端310与冷却水出口151、第二端320与冷却水入口210相连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本文对此不作限定。压力检测装置400安装于入水管道300上。压力检测装置400可以安装在第一端310或者第二端320,也可以安装在第一端310与第二端320之间。具体地,当压力检测装置400安装在第一端310与第二端320之间时,可以在第一端310与第二端320之间开设穿孔,以安装该压力检测装置400。为了防止入水管道300中的压力过大,造成压力检测装置400脱落,可以将压力检测装置400焊接在入水管道300上,并且为了防止压力检测装置400焊缝周边漏水,还可以在焊缝上铺设密封胶。上述实施例中,压力检测装置400安装在入水管道300上,该压力检测装置400对入水管道300内的冷却水的压力进行测量,得到压力值,再根据压力与液位高度的等量关系,得到冷却塔100内的水位高度。由于压力检测装置400设置在冷却塔100外部,因此该压力检测装置400不会受到冷却塔100内部水汽的腐蚀影响,从而使得压力检测装置400能够稳定工作,且维修方便,因此提高了发电机组的安全性。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循环水泵200和入水管道300均设置有多个,多个循环水泵200与多个入水管道300一一对应连通,至少一个入水管道300上安装有压力检测装置400。此方案中,设置多个循环水泵200,使得冷却系统的泵水能力增强。当冷却塔100的水位过高,循环水泵200可以采用多机运行的方式,以降低冷却塔100水位;当冷却塔100水位过低时,可以采用单机运行的方式,以适应发电机组的实际工况,以降低发电机组的负荷;具体地,循环水泵200的数量可以根据发电机组的设计能力来确定。进一步地,多个入水管道300均安装有压力检测装置400。根据多个压力检测装置400测得的多组压力值,可以根据多组压力值的平均值,得到更加精准的冷却塔100的水位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冷却塔100水位测量的精确度。当部分压力检测装置400损坏时,另一部分压力检测装置400还可以继续工作,不妨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使得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提高。具体地,每个循环水泵200上仅设置一个压力检测装置400,使得发电机组的功耗较小。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压力检测装置400为压力变送器,该压力变送器可以将压力值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具体地,将压力变送器的电信号接入控制系统中,并设置与该电信号相对应的水位高度,以此来表示冷却塔100内的水位高度。该方案中,通过电信号模拟出冷却塔100水位高度,能够更加直观的检测冷却塔100水位,同时,可以实时观测到冷却塔100水位的变化,并且测量的冷却塔100水位高度更加精准。由于冷却水从高水位到低水位具有冲击力,冲击力过大可能会造成入水管道300破裂,同时,该冲击力也会使得压力检测装置400所测得的压力值增大,造成冷却塔100的水位高度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地,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却塔(100),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水出口(151);/n循环水泵(200),所述循环水泵具有冷却水入口(210);/n入水管道(300),所述入水管道(300)具有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所述第一端(310)与所述冷却水出口(151)相连通,所述第二端(320)与所述冷却水入口(210)相连通;/n压力检测装置(400),所述压力检测装置(400)安装在所述入水管道(30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塔(100),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水出口(151);
循环水泵(200),所述循环水泵具有冷却水入口(210);
入水管道(300),所述入水管道(300)具有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所述第一端(310)与所述冷却水出口(151)相连通,所述第二端(320)与所述冷却水入口(210)相连通;
压力检测装置(400),所述压力检测装置(400)安装在所述入水管道(3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200)和所述入水管道(300)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循环水泵(200)与多个所述入水管道(300)一一对应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入水管道(300)上安装有所述压力检测装置(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入水管道(300)均安装有所述压力检测装置(4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00)包括中央竖井(110)、喷淋装置(120)、冷却填料部(130)、收水装置(140)和集水槽(150),所述中央竖井(110)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喷淋装置(120)相连通,所述冷却填料部(130)设置于所述喷淋装置(120)下方,所述收水装置(140)设置于所述冷却填料部(130)下方,所述收水装置(140)与所述集水槽(150)相连通,所述冷却水出口(151)设置于所述集水槽(1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周权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庆皖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