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344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2:10
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含:阳极、阴极、具备在上述阳极与上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以及具备在上述阳极与上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上述发光层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具备在上述阳极与上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包含由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利用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10月27日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4103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器件具有2个电极和上述2个电极之间配置有有机物层的结构。如果向这样的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施加电压,则分别从2个电极被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物层中结合成对(pair)后猝灭并发光。上述有机物层根据需要可以由单层或多层构成。有机物层的材料根据需要可以具有发光功能。例如,作为有机物层的材料,可以使用其本身可以单独构成发光层的化合物,也可以使用能够起到主体-掺杂剂系发光层的主体或掺杂剂作用的化合物。除此以外,作为有机物层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能够实施空穴注入、空穴传输、空穴调节、电子调节、电子传输、电子注入等作用的化合物。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寿命或效率,持续要求开发有机物层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发光层中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具备在上述发光层与阳极之间的有机物层中包含由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从而提供驱动电压低、或发光效率高、或寿命特性优异的有机发光器件。课题的解决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含:阳极、阴极、具备在上述阳极与上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以及具备在上述阳极与上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上述发光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具备在上述阳极与上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在上述化学式1中,L1为直接键合、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A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R1至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氘,或者与相邻的基团彼此结合而形成被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环,R5至R10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氘,[化学式2]在上述化学式2中,L2为直接键合、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Ar2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R17和R18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彼此结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R19和R20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彼此结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S1和S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基团、腈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芳基、杂芳基、烷基胺基、芳烷基胺基、杂芳基胺基、芳基胺基、或芳基杂芳基胺基,a为0至7的整数,a为2以上时,S1相同或不同,b为0至7的整数,b为2以上时,S2相同或不同。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器件通过在发光层中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具备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中包含由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从而能够实现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或延长寿命、或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图示了由基板1、阳极2、有机物层3、发光层8和阴极4构成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例子。图2图示了由基板1、阳极2、空穴注入层5、空穴传输层6、空穴调节层7、发光层8、电子调节层9、电子传输层10、电子注入层11和阴极4构成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例子。图3图示了由基板1、阳极2、空穴注入层5、空穴传输层6、空穴调节层7、发光层8、电子调节层9、电子注入和传输层12、以及阴极4构成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例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上述取代基的例示在下文中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本说明书中,表示与其它基团的连接部位。本说明书中,“取代或未取代的”这一用语的意思是被选自氘、卤素基团、腈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芳基、杂芳基、烷基胺基、芳烷基胺基、杂芳基胺基、芳基胺基和芳基杂芳基胺基中的1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或被上述取代基中的2个以上的取代基连接而成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例如2个取代基连接而成的基团有被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芳基、被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等。联苯基可以为芳基,也可以被解释为2个苯基连接而成的取代基。此外,作为3个取代基连接而成的基团的例子,有被取代有芳基的杂芳基取代的芳基、被取代有杂芳基的芳基取代的芳基、被取代有杂芳基的芳基取代的杂芳基等。本说明书中,作为卤素基团的例子,有氟、氯、溴或碘。本说明书中,上述烷基可以为直链或支链,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至40。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30。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20。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作为烷基的具体例子,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正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正庚基、1-甲基己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正辛基、叔辛基、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2-丙基戊基、正壬基、2,2-二甲基庚基、1-乙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异己基、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本说明书中,环烷基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碳原子数3至60的环烷基,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3至30。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上述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3至20。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上述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3至10。具体而言,有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3-甲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本说明书中,烷氧基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40的烷氧基。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烷氧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10。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上述烷氧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6。作为上述烷氧基的具体例子,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己氧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本说明书中,芳基是指整体或部分不饱和的具有芳香性的烃环。芳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碳原子数为6至60,可以为单环芳基或多环芳基。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芳基的碳原子数为6至45。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芳基的碳原子数为6至35。关于上述芳基,作为单环芳基,可以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上述多环芳基,例如可以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苝基、基、芴基、三亚苯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本说明书中,芴基可以被取代时,取代的芴基包含芴的五元环的取代基彼此螺结合而形成芳香族烃环的化合物。上述取代的芴基包含9,9'-螺二芴、螺[环戊烷-1,9'-芴]、螺[苯并[c]芴-7,9-芴]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本说明书中,杂芳基包含N、O和S中的1个以上作为杂原子,表示整体或部分不饱和的单环或多环。杂芳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碳原子数为2至60。根据一实施方式,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含:阳极、阴极、具备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以及具备在所述阳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n所述发光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n具备在所述阳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n化学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7 KR 10-2017-0141038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包含:阳极、阴极、具备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以及具备在所述阳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
所述发光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具备在所述阳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物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在所述化学式1中,
L1为直接键合、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
A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R1至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氘,或者与相邻的基团彼此结合而形成被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R5至R10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氘,
化学式2



在所述化学式2中,
L2为直接键合、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
Ar2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R17和R18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彼此结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R19和R20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彼此结合而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S1和S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基团、腈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芳基、杂芳基、烷基胺基、芳烷基胺基、杂芳基胺基、芳基胺基、或芳基杂芳基胺基,
a为0至7的整数,a为2以上时,S1相同或不同,
b为0至7的整数,b为2以上时,S2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R1至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氢或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
化学式3



在所述化学式3中,
L1、Ar1和R5至R10的定义与所述化学式1的定义相同,
R11和R12分别为氘,
c为0至4的整数,
d为0至2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A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旼俊金公谦权赫俊车龙范李敏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