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139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07
[课题]提供:能抑制虹状不均的低干涉性、各种光学用途中以高维度要求的与硬涂层等的密合性、抗粘连性、透明性均优异、进一步具有高的滑动性、在制造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制造工序等后续工序中的操作性优异的光学用途中能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解决方案]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含有具有聚碳酸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将涂布层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时使聚氨酯树脂成分的含量为a、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成分的含量为b、除这些之外的成分的总计量为c并在三角图表中表示时,a、b、c处于由特定的4条直线所围成的区域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确保能消除虹状不均的问题的低干涉性、与各种功能层的密合性、抗粘连性、透明性优异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高精细的光学用途中也能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在触摸面板、计算机、电视、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的前表面层叠透明的硬涂层而成的硬涂薄膜已被使用。另外,作为基材的透明塑料薄膜,一般可使用透明的聚酯薄膜,为了改善基材的聚酯薄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作为它们的中间层,大多设置具有易粘接性的涂布层。对于前述的硬涂薄膜要求温度、湿度、对光的耐久性、透明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磨性、防污性等。另外,由于大多情况下用于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的表面,因此,要求可视性、设计性。因此,为了抑制从任意角度观察时反射光所导致的眩光、虹彩状色彩等,一般进行如下操作:在硬涂层的上层设置相互层叠有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的多层结构的防反射层。然而,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用途中,近年来,要求进一步的大画面化(大面积化)和高精细化,伴随于此,特别是对荧光灯下的虹彩状色彩(干涉不均)的抑制的要求水平逐渐变高。另外,由于日光色的重现性,荧光灯的3波长形成为主流,变得更容易产生干涉不均。进而,通过简化防反射层来降低成本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因此,要求仅凭借不附加防反射层的硬涂薄膜,就能尽量抑制干涉不均。进而,随着移动办公(mobile)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自动导航系统、电子书等便携式设备的室外区域中的使用扩大。另外,上述便携式设备从薄型化的方面出发基本为基于液晶面板的显示器。这样的领域中,例如搭载有触摸面板的移动电话中,作为用于对显示器进行表面保护的硬涂薄膜,与涂布面接触的两界面的反射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保护贴等对硬涂薄膜的背面实施设计性的用途中,干涉条纹所导致的可视性的缺点逐渐更为明显化。硬涂薄膜的虹彩状色彩(干涉不均)是由于基材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例如1.62~1.65)与由丙烯酸类树脂等形成的硬涂层的折射率(例如1.49)之差较大而产生的。为了减小层叠间的折射率差而防止干涉不均的发生,提出了在基材的聚酯薄膜上设置较高折射率的涂布层,从而减小聚酯薄膜与涂布层的折射率差、涂布层与硬涂层的折射率差的方法。以往,光学用易粘接性薄膜的领域中,作为提高易粘接层的折射率的方法,已知有如下方法:使涂布层中包含特定的高折射率微粒的方法;提高涂布层的树脂的折射率的方法等。特别是,使用以萘二羧酸为共聚成分的萘二羧酸成分的聚酯树脂与基材聚酯薄膜的密合性也优异,已经作为适合的例子而被提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通常,折射率高的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缺乏树脂的柔软性,因此存在密合性差的问题,增多聚酯树脂时有时抗粘连性恶化。另一方面,提出了使用具有聚碳酸酯成分的聚氨酯树脂作为柔软性优异、且密合性高的树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中,虽然配混了具有聚碳酸酯成分的聚氨酯树脂,但是如果增多聚氨酯成分则存在低干涉性、透明性变差的问题。如此一来,迄今为止,尚未得到满足近年来的高水平的低干涉性、并且以高度的均衡性具有与硬涂层的密合性、抗粘连性、透明性这些全部性能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66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680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为背景而作出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虹状不均的低干涉性、各种光学用途中以高维度要求的与硬涂层等的密合性、抗粘连性、透明性也均优异、进一步具有高的滑动性、在制造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制造工序等后续工序中的操作性优异的光学用途中可以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的构成。1.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含有具有聚碳酸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将涂布层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时使聚氨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a、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b、除这些之外的成分的总计量(质量%)为c并在三角图表中表示时,a、b、c处于由直线P1、直线Q1、直线R1、直线S1这4条直线所围成的区域内。此处直线P1、直线Q1、直线R1、直线S1如以下所述。直线P1:通过a为10质量%、b为55质量%、c为35质量%的点、与a为10质量%、b为10质量%、c为80质量%的点的直线直线Q1:通过a为10质量%、b为10质量%、c为80质量%的点、与a为70质量%、b为10质量%、c为20质量%的点的直线直线R1:通过a为70质量%、b为10质量%、c为20质量%的点、与a为50质量%、b为40质量%、c为10质量%的点的直线直线S1:通过a为45质量%、b为45质量%、c为10质量%的点、与a为10质量%、b为55质量%、c为35质量%的点的直线2.根据上述第1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涂布层含有交联剂。3.根据上述第1或第2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涂布层含有折射率1.7以上的金属氧化物颗粒(颗粒A)。4.根据上述第1~第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涂布层含有润滑剂颗粒(颗粒B)。5.一种层叠聚酯薄膜,其在上述第1~第4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上具有选自由硬涂层、防眩层、防眩性防反射层、防反射层和低反射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功能层。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抑制虹状不均的低干涉性、透明性、抗粘连性、与各种功能层的密合性、滑动性优异、在光学用途中可以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中的优选范围的三角图表。具体实施方式(聚酯薄膜)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基材使用的聚酯薄膜为由聚酯树脂构成的薄膜,优选主要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1种为构成成分的聚酯薄膜。另外,也可以为由在前述那样的聚酯中共聚有第三成分单体的共聚聚酯形成的薄膜。这些聚酯薄膜中,从物性与成本的均衡性出发,最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另外,前述的聚酯薄膜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另外,只要为发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即可,这些各层中,根据需要,聚酯树脂中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耐光剂、抗胶凝剂、有机湿润剂、抗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等。(涂布层)本专利技术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是在上述那样的聚酯制的基材薄膜上层叠易粘接性的涂布层而得到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涂布层优选的是,将涂布层总量(固体成分)设为100质量%时使具有聚碳酸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a、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b、除这些之外的成分的总计量(质量%)为c并作为三角图表表示时,a、b、c为由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含有具有聚碳酸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将涂布层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时使聚氨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a、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b、除这些之外的成分的总计量(质量%)为c并在三角图表中表示时,a、b、c处于由直线P1、直线Q1、直线R1、直线S1这4条直线所围成的区域内,/n此处直线P1、直线Q1、直线R1、直线S1如以下所述:/n直线P1:通过a为10质量%、b为55质量%、c为35质量%的点、与a为10质量%、b为10质量%、c为80质量%的点的直线/n直线Q1:通过a为10质量%、b为10质量%、c为80质量%的点、与a为70质量%、b为10质量%、c为20质量%的点的直线/n直线R1:通过a为70质量%、b为10质量%、c为20质量%的点、与a为50质量%、b为40质量%、c为10质量%的点的直线/n直线S1:通过a为45质量%、b为45质量%、c为10质量%的点、与a为10质量%、b为55质量%、c为35质量%的点的直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2 JP 2017-1823291.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含有具有聚碳酸酯骨架的聚氨酯树脂、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将涂布层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时使聚氨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a、具有萘骨架的聚酯树脂成分的含量(质量%)为b、除这些之外的成分的总计量(质量%)为c并在三角图表中表示时,a、b、c处于由直线P1、直线Q1、直线R1、直线S1这4条直线所围成的区域内,
此处直线P1、直线Q1、直线R1、直线S1如以下所述:
直线P1:通过a为10质量%、b为55质量%、c为35质量%的点、与a为10质量%、b为10质量%、c为80质量%的点的直线
直线Q1:通过a为10质量%、b为10质量%、c为80质量%的点、与a为70质量%、b为10质量%、c为20质量%的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川理惠山口洋平广瀬友香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