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089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设置在侧面的侧墙,所述基坑主体上部的四周设有咬合桩,所述咬合桩的上方设有冠梁,所述冠梁的上方固定有能对顶板回填土进行围挡的挡土墙,所述咬合桩的下部固定有锁脚梁,所述基坑主体的下端设有抗浮脚趾,所述抗浮脚趾与锁脚梁之间设有钢管桩,所述钢管桩的上端固定在锁脚梁上,所述钢管桩的下端固定在抗浮脚趾上,所述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抗拔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种抗浮技术手段对基坑主体结构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的浮动趋势起到强有力的抑制作用,并将地铁基坑车站与周围岩层连接成整体共同参与抗浮,施工方便,抗浮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沿海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开始兴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地铁工程。并且使得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断增加,产生了危机安全性的支护问题,随着导致水荷载剧增,在修建和后期运营时面临严重的涌突水问题,再加上没有上部荷载与建筑结构所受的浮力相平衡,抗浮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给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带来严重的挑战。尤其在临海环境的富水地区,其地下水丰富,按赋存条件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岩溶水,均为潜水,往往给建筑物的底板防渗、抗浮带来困难。其中孔隙水主要赋存在杂填土层中;第四系土层渗透性强,与海水贯通性较好,水量丰富;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岩层中溶蚀裂隙及溶洞中,岩溶水受溶蚀裂隙及溶洞发育程度影响较大,岩溶水水量变化较大,张开状溶蚀裂隙,溶洞连通性较强,储水性较强,为导水通道,这些水害问题都会对基坑的施工造成各种安全威胁。在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采用单一的防水抗浮措施已不能满足其对整体的防水抗浮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设置在侧面的侧墙,所述顶板处设有顶板防水层,所述底板处设有底板防水层,所述侧墙处设有侧墙防水层,所述顶板与地面之间设有顶板回填土,所述基坑主体上部的四周设有咬合桩,所述咬合桩的上方设有冠梁,所述冠梁的上方固定有能对顶板回填土进行围挡的挡土墙,所述咬合桩的下部固定有锁脚梁,所述锁脚梁设置于咬合桩和侧墙之间,所述基坑主体的下端设有抗浮脚趾,所述抗浮脚趾与锁脚梁之间设有钢管桩,所述钢管桩的上端固定在锁脚梁上,所述钢管桩的下端固定在抗浮脚趾上,所述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抗拔桩。进一步地,所述咬合桩包括相互咬合的荤桩和素桩,所述咬合桩的咬合厚度为300mm,所述咬合桩的桩中心间距为900mm,所述抗浮脚趾沿基坑主体的一周布置,所述抗浮脚趾的长度为1000mm,所述抗浮脚趾的高度为1000mm。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下方设有底板混凝土垫层,所述底板混凝土垫层的下方设有抗拔桩桩头垫层,所述抗拔桩的桩头固定于所述抗拔桩桩头垫层的抗拔桩凹槽内,所述抗拔桩桩头垫层内设有抗拔桩桩头止水层,所述抗拔桩桩头伸出的抗拔桩顶部受力钢筋固定于抗拔桩桩头垫层、底板混凝土垫层和底板内。进一步地,所述抗拔桩桩头垫层为倒置圆台形,所述抗拔桩桩头止水层沿抗拔桩桩头垫层的侧面和底面以及抗拔桩凹槽的侧面和底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基坑主体的上部设有向基坑主体的四周下方锚固的预应力锚索,所述基坑主体的下部设有向基坑主体的四周下方锚固的岩石锚杆。进一步地,所述基坑主体内设有中柱,所述中柱锚固于底板上。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所述的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采用多种抗浮技术手段对基坑主体结构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的浮动趋势起到强有力的抑制作用,并将地铁基坑车站与周围岩层连接成一个整体共同参与抗浮,施工方便,抗浮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包括基坑主体1,所述基坑主体1包括顶板3、底板6和设置在侧面的侧墙10,所述顶板3与地面之间设有顶板回填土18,所述顶板3处设有顶板防水层17,所述底板6处设有底板防水层30,所述侧墙10处设有侧墙防水层9,所述基坑主体1上部的四周设有咬合桩(包括间隔设置的荤桩13和素桩11),所述咬合桩的上方设有冠梁15,所述冠梁15的上方固定有能对顶板回填土18进行围挡的挡土墙16,所述咬合桩的下部固定有锁脚梁32,所述锁脚梁32设置于咬合桩和侧墙10之间,所述基坑主体1的下端设有抗浮脚趾21,所述抗浮脚趾21为向基坑主体1的外侧凸出的凸起,本实施例中,抗浮脚趾21利用基坑本身的结构,将底板结构像脚趾一样外伸一部分,利用底板结构外扩脚趾上方的岩层的自重,抵抗水对结构产生的浮力,从而达到抗浮效果。所述抗浮脚趾21与锁脚梁32之间设有钢管桩7,所述钢管桩7的上端固定在锁脚梁32上,所述钢管桩7的下端固定在抗浮脚趾21上,所述钢管桩7与侧墙10之间为肥槽8,所述底板1的下方固定有抗拔桩22,抗拔桩内设有抗拔桩钢筋23,抗拔桩作用机理是依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产生的拉拔力来抵抗基坑底板受到的浮力,对建筑基础地板上浮的趋势进行约束,使抗拔力大于水压浮力,从而达到控制其变形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冠梁15兼做压顶梁,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即起到支撑作用,又在抗浮时利用自身重力及冠梁与顶板间回填的微膨胀混凝土的重力抵制抗浮,施工时,先将咬合桩桩顶的疏松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采用满足V-D类耐久性指标的C50钢筋混凝土做成1700mm*1000mm的冠梁,并兼做压顶梁,同时保证冠梁与咬合桩连接牢固。所述咬合桩包括相互咬合的荤桩13和素桩11,所述咬合桩的咬合厚度为300mm,所述咬合桩的桩中心间距为900mm,本实施例采用全套管咬合桩,通过荤桩和素桩的致密咬合作用对四周的水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其中素桩为素混凝土桩,荤桩内配置圆形钢筋笼,各桩型的长度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调整,素桩嵌入中风化岩不小于1m,荤桩嵌入坑底中风化岩以下3m,在围护桩两侧设置止水帷幕,以防地下水绕渗。所述抗浮脚趾21沿基坑主体的一周布置,所述抗浮脚趾21的长度为1000mm,所述抗浮脚趾21的高度为1000mm,并且用混凝土浇筑与开挖基坑及周围岩体2连为一体,所述抗浮脚趾21通过型钢槽与底板6和侧墙10相互嵌连,并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结构,所述抗浮脚趾21处设有抗浮脚趾防水层。所述底板6下方设有底板混凝土垫层31,所述底板混凝土垫层处设有底板混凝土找平垫层29,所述底板混凝土垫层31的下方设有抗拔桩桩头垫层26,所述抗拔桩22的桩头固定于所述抗拔桩桩头垫层26的抗拔桩凹槽28内,所述抗拔桩桩头垫层26内设有抗拔桩桩头止水层27,所述抗拔桩的桩头伸出的抗拔桩顶部受力钢筋24固定于抗拔桩桩头垫层28、底板混凝土垫层31和底板6内,与底板受力钢筋25交叉。所述抗拔桩桩头垫层26为倒置圆台形,所述抗拔桩桩头止水层27沿抗拔桩桩头垫层26的侧面和底面以及抗拔桩凹槽28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所述基坑主体1的上部设有向基坑主体1的四周下方锚固的预应力锚索19,所述基坑主体1的侧面下部设有向基坑主体1的四周下方锚固的岩石锚杆20。所述顶板3和底板6之间设有地下一层底板4和地下二层底板5。所述基坑主体1内设有中柱12,所述中柱12必须与底板6紧密锚固,形成统一整体,一方面可以保证基坑的安全性,另一个方面可以采用基坑中柱的自重防止底板的收到来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设置在侧面的侧墙,所述顶板处设有顶板防水层,所述底板处设有底板防水层,所述侧墙处设有侧墙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地面之间设有顶板回填土,所述基坑主体上部的四周设有咬合桩,所述咬合桩的上方设有冠梁,所述冠梁的上方固定有能对顶板回填土进行围挡的挡土墙,所述咬合桩的下部固定有锁脚梁,所述锁脚梁设置于咬合桩和侧墙之间,所述基坑主体的下端设有抗浮脚趾,所述抗浮脚趾与锁脚梁之间设有钢管桩,所述钢管桩的上端固定在锁脚梁上,所述钢管桩的下端固定在抗浮脚趾上,所述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抗拔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包括基坑主体,所述基坑主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设置在侧面的侧墙,所述顶板处设有顶板防水层,所述底板处设有底板防水层,所述侧墙处设有侧墙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地面之间设有顶板回填土,所述基坑主体上部的四周设有咬合桩,所述咬合桩的上方设有冠梁,所述冠梁的上方固定有能对顶板回填土进行围挡的挡土墙,所述咬合桩的下部固定有锁脚梁,所述锁脚梁设置于咬合桩和侧墙之间,所述基坑主体的下端设有抗浮脚趾,所述抗浮脚趾与锁脚梁之间设有钢管桩,所述钢管桩的上端固定在锁脚梁上,所述钢管桩的下端固定在抗浮脚趾上,所述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抗拔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海环境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综合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桩包括相互咬合的荤桩和素桩,所述咬合桩的咬合厚度为300mm,所述咬合桩的桩中心间距为900mm,所述抗浮脚趾沿基坑主体的一周布置,所述抗浮脚趾的长度为1000mm,所述抗浮脚趾的高度为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永锋李兴盛姜谙男蒋腾飞侯拉平华波张志成李玉宏王传嘉宿金梁卢迪王亮宋业华秦风伟郭万根高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连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