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挡墙、第一配向膜、第二基板、第二挡墙、第二配向膜以及框胶。通过在显示区外利用感光间隙子或色阻制备异形沟道阵列,在配向液涂布过程中向第一沟道过第二沟道内铺展,接触到异形沟道阵列后,配向液在毛细吸附作用下自动上升,形成边缘配向液面稍高于中心液面,用以补偿配向液干燥过程由于“咖啡环”效应造成的边缘偏薄,进而制备的配向膜在显示区膜厚一致。
Display panel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中,配向膜能使液晶按照一定方向排列,配向性能与液晶的响应速度、面板的对比度等息息相关。制备配向膜的喷墨打印技术具有灵活快速、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优点,但在成膜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咖啡环”效应。“咖啡环”效应是由于液滴边缘蒸发速率大于蒸发速率,致使液滴内部产生一个外向的毛细流动,将悬浮的粒子携带至液滴边缘,并在边缘沉积呈环状。如图1所示,从而导致配向膜边缘膜厚不均,其中,边缘偏薄区在显示区内,由于液晶配向的差异会形成周边Mura,影响显示。目前针对边缘膜厚不均区,许多产品采用配向膜涂布外扩或者边缘涂布液滴小滴化的方式,控制边缘膜厚不均区(2.5mm~5mm)在显示区以外,从而降低膜厚不均对液晶配向、产品显示的影响。而对于窄边框产品,上述方案中,配向膜外扩并与框胶重叠,容易造成框胶剥落,配向膜不外扩,周边莫尔条纹(Mura)出现风险更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配向膜边缘厚度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配向膜边缘厚度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有显示区;第一挡墙,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挡墙朝向显示区的一面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沟道;第一配向膜,设于所述挡墙围成的所述显示区中,且所述配向膜的中心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配向膜的边缘位置的厚度。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第二挡墙,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挡墙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墙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沟道的第二沟道;第二配向膜,设于所述第二挡墙围成的区域中,且所述第二配向膜的中心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边缘位置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墙的材料包括感光间隙子或色阻。进一步地,所述感光间隙子的材料包括树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沟道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半径为5~8um;和\或,所述第一沟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度为10~18um,宽度为5~15um;和\或,所述第一沟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高为10~18um;和\或,所述沟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高为10~18u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墙的宽度为20~30um,高度为2~3u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向膜的边缘具有一斜坡,所述斜坡设于所述第一沟道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框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框胶围绕所述挡墙。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涂覆一色阻且围绕所述显示区;曝光显影所述色阻形成一具有第一沟道的挡墙,所述第一沟道朝向显示区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均匀滴加配向液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配向液在所述第一沟道中上升,所述配向液的中心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配向液的边缘位置的厚度;干燥所述配向液形成对应所述显示区的第一配向膜。进一步地,还包括:提供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涂覆一色阻且围绕所述显示区;曝光显影所述色阻形成一具有第二沟道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沟道朝向显示区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均匀滴加配向液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配向液在所述第二沟道中上升,所述配向液的中心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配向液的边缘位置的厚度;干燥所述配向液形成对应所述显示区的第二配向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显示区外利用感光间隙子或色阻制备异形沟道阵列,在配向液涂布过程中向第一沟道过第二沟道内铺展,接触到异形沟道阵列后,配向液在毛细吸附作用下自动上升,形成边缘配向液面稍高于中心液面,用以补偿配向液干燥过程由于“咖啡环”效应造成的边缘偏薄,进而制备的配向膜在显示区膜厚一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配向膜厚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基板侧的平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向膜的斜坡与沟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矩形沟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角形沟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曝光显影光阻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曝光显影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向液厚度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第一基板101;第一挡墙103;第一配向膜102;第二基板106;第二挡墙105;第二配向膜104;框胶107;显示区120;第一沟道108;斜坡1021;色阻110;掩膜板1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边缘”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基板,设有显示区;/n第一挡墙,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挡墙朝向显示区的一面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沟道;/n第一配向膜,设于所述挡墙围成的所述显示区中,且所述配向膜的中心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配向膜的边缘位置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设有显示区;
第一挡墙,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挡墙朝向显示区的一面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沟道;
第一配向膜,设于所述挡墙围成的所述显示区中,且所述配向膜的中心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配向膜的边缘位置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第二挡墙,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挡墙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墙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沟道的第二沟道;
第二配向膜,设于所述第二挡墙围成的区域中,且所述第二配向膜的中心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边缘位置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墙的材料包括感光间隙子或色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间隙子的材料包括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沟道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半径为5~8um;和\或,
所述第一沟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度为10~18um,宽度为5~15um;和\或,
所述第一沟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高为10~18um;和\或,
所述沟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高为10~18u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雁芬,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