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光板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8896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光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均光板和设置于均光板入光面的LED光源,均光板的出光面上涂覆有油墨层,均光板与油墨层形成用于射出光线的出光孔,出光孔在沿靠近同一LED光源到远离同一LED光源方向上呈稀疏到密集分布,出光孔的直径在沿靠近同一LED光源到远离同一LED光源方向上呈由小到大分布,均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反射板,LED光源设置于均光板与反射板之间,LED光源的固定端固定于反射板的反射面上;提高了均光板的分光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rect dow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equaliz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屏需要光线穿透液晶层,人眼才能观察到液晶层变化。背光模组被布置在液晶显示屏之下,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背光模块提供的光线均匀地穿透液晶层。但是现有导光板只能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对侧入式的光源进行反射以进入液晶显示屏中,但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现有导光板不能对光源进行均匀分光,降低了液晶显示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光板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均光板的分光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均光板和设置于均光板入光面的LED光源,均光板的出光面上涂覆有油墨层,均光板与油墨层形成用于射出光线的出光孔。进一步地,出光孔在沿靠近同一LED光源到远离同一LED光源方向上呈稀疏到密集分布。进一步地,出光孔的直径在沿靠近同一LED光源到远离同一LED光源方向上呈由小到大分布。进一步地,均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反射板,LED光源设置于均光板与反射板之间,LED光源的固定端固定于反射板的反射面上。进一步地,均光板的表面光滑。进一步地,LED光源和出光孔呈矩阵排列;每列出光孔的间距l1:每列第m个出光孔(4)面积Sm:每行出光孔(4)的间距l2:每行第n个出光孔(4)的面积Sn:r>其中,L1为相邻两LED光源的最远距离,L2为相邻两LED光源的最近距离,记LED光源正上方出光孔为第1个出光孔,N为一个LED光源在距离内的出光孔个数,n为N个出光孔中的第n个出光孔,1≤n≤N,1≤n≤N,列Sm对应的最大出光孔的面积不包括矩形中心处出光孔的面积,所述矩形中心处为四个LED光源呈矩形设置对应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当四个LED光源呈矩形设置时,矩形中心处出光孔的面积Sc;一种直下式均光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取背光模组中的一固定区域,所述固定区域中至少包括四个呈矩形设置的LED光源和用于所述LED光源的光线射出的出光孔,出光孔设置于均光板的出光面;(b)选取一待制作均光板,根据出光孔沿靠近同一LED光源到远离同一LED光源方向上呈稀疏到密集分布,在待制作均光板的出光面涂覆油墨层,待制作均光板上未涂覆油墨层处作为出光孔;(c)将涂覆油墨层的待制作均光板放置于所述固定区域中,获取显示模组的显示结果;(d)当显示结果偏离预定结果时,则重复步骤(b)至(c);当显示结果处于预定结果时,则均光板制作完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光板的制作方法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光板的制作方法,涂覆油墨层的均光板的制作过程可以进行小尺寸均光板验证,待小尺寸均光板验证成功后,可以根据所需的大板尺寸可根据所需的板材尺寸直接在大板上印刷,避免了二次裁切导致材料的浪费,使得均光板在对应不同规格的背光模组中都能调整到最佳的分光状态,提高了产品质量;距离LED光源近的地方出光孔直径较小、密度较小,距离LED光源较远处的出光孔直径较大、密度较大,通过调整出光孔的间距和大小,从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背光模组中;同时LED光源照射在油墨层的光会被先反射到反射板的反射面,再反射到出光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增强了均光板的亮度,进而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均光板上出光孔的排列分布示意图;图3为一种均光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4为均光板光学效果显示测试的9个测试位置选择示意图;图5为均光板光学效果显示测试的13个测试位置选择示意图;其中,1-均光板,2-LED光源,3-油墨层,4-出光孔,5-反射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参照图1和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均光板和设置于均光板1入光面的LED光源2,均光板1的出光面上涂覆有油墨层3,均光板1与油墨层3形成用于射出光线的出光孔4。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常用添加光学粒子的扩散板对光源进行扩散,进而扩散后的光源进行显示屏中进行显示,但是光通过扩散板的光学粒子后会有部分光损失;同时侧入式的导光板直接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时,将造成光源的反射和折射,不能有效进入显示屏中,使得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出现偏差,进而降低了最终的显示屏的显示质量。本申请直接在表面光滑的均光板1上涂覆油墨层3,均光板1上未涂覆油墨层3的位置作为出光孔4的位置,LED光源2发出的光直接通过出光孔射出,没有光损失,提高了光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实际生产时,均光板1的生产模式为大板生产,大尺寸的均光板1生产时的扩散参数为固定值,与不同规格的直下式背光配合使用时无法做到最佳分光状态,因此对于所需均光板1为大板尺寸时,为了使得涂覆有油墨层3的均光板1在实际背光模组中做到较佳的分光效果,可以先使用涂覆有油墨层3的小尺寸均光板1在实际背光模组中进行显示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调整油墨层3与均光板1的涂覆连接位置,以微调出光孔4的位置,使得LED光源2发出的光能有效通过出光孔4有效分光;当验证通过后,根据已验证通过的小尺寸均光板1上涂覆油墨层3的位置关系,对大尺寸均光板1涂覆油墨层3,避免了大尺寸均光板1的二次裁切导致材料浪费的缺陷,在调整验证过程中,通过大尺寸均光板1验证,节约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均光板1的利用效率。同时使得均光板1在对应不同规格的背光模组中都能调整到最佳的分光状态,提高了产品质量。优选地,当LED光源2发出的光照射到油墨层3时,光线被反射,不能进入显示屏中,如果被反射的光线不能被再次利用时,将造成浪费光资源,因此在均光板的入光面设置有反射板5,LED光源2设置于均光板与反射板5之间,LED光源2的固定端固定于反射板5的反射面上。油墨层3反射的光线将先被反射到反射板5的反射面,然后光线被再次反射到均光板1的出光面,循环反射,直至光线从出光孔4(出光孔4的最大直径一般在3mm)中被射出进入显示屏中。这种光线反射循环的设置,提高了LED光源2的光源的利用率,增强了分光板的亮度,进而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和显示质量。同时均光板1上下表面均光滑设置,将透过均光板1照射到油墨层3的部分光反射到反射板5上再次利用,提高了显示模组的整体亮度。优选地,如图2所示,传统扩散板使用时与LED光源2的间距较大,使得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本申请可以通过排布出光孔4的间距和大小可以更好的完成分光,从而降低分光板与灯的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光板(1)和设置于均光板(1)入光面的LED光源(2),均光板(1)的出光面上涂覆有油墨层(3),均光板(1)与油墨层(3)形成用于射出光线的出光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光板(1)和设置于均光板(1)入光面的LED光源(2),均光板(1)的出光面上涂覆有油墨层(3),均光板(1)与油墨层(3)形成用于射出光线的出光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出光孔(4)在沿靠近同一LED光源(2)到远离同一LED光源(2)方向上呈稀疏到密集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出光孔(4)的直径在沿靠近同一LED光源(2)到远离同一LED光源(2)方向上呈由小到大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均光板(1)的入光面设置有反射板(5),LED光源(2)设置于均光板(1)与反射板(5)之间,LED光源(2)的固定端固定于反射板(5)的反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均光板(1)的表面光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LED光源(2)和出光孔(4)呈矩阵排列;
每列出光孔(4)的间距l1:



每列第m个出光孔(4)面积Sm:



每行出光孔(4)的间距l2:



每行第n个出光孔(4)的面积S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顺运覃佐波张亚荣田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