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776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包括支撑座、驱动装置一、外折耳装置、升降支撑台装置和内折耳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和升降支撑台装置均安装在支撑座前侧,所述外折耳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一前侧,所述升降支撑台装置位于外折耳装置正下方,所述内折耳装置安装在升降支撑台装置左侧上,所述驱动装置一驱动外折耳装置进行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代替人工对软包锂电池的左耳片和右耳片完成内折耳外折耳工序,节省了人力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

An inner and outer ear fol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
本技术涉及软包锂电池生产
,具体是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
技术介绍
软包锂电池外包有铝塑膜,如图5所示,铝塑膜左侧面垂直于铝塑膜后侧面A1的区域称为左耳片A2,铝塑膜右侧面垂直于铝塑膜后侧面的区域称之为右耳片A3,在软包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有一项内折耳外折耳工序,如图6所示,该工序需要将左耳片A2向右折实现内折耳,将右耳片A3向右折实现外折耳,目前内折耳外折耳工序由人工操作,操作人员先将软包锂电池放置在工作台上,再通过胶棒分别对左耳片A2和右耳片A3施加压力实现左耳片A2内折以及右耳片A3外折,人工操作存在的问题是:1、工作过程需要经常用到手臂较大力量导致劳动强度大;2、操作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疲劳导致动作变慢,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包括支撑座、驱动装置一、外折耳装置、升降支撑台装置和内折耳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和升降支撑台装置均安装在支撑座前侧,所述外折耳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一前侧,所述升降支撑台装置位于外折耳装置正下方,所述内折耳装置安装在升降支撑台装置左侧上,所述驱动装置一驱动外折耳装置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外折耳装置包括滚轮、Z字形固定座和驱动装置二,所述Z字形固定座安装在驱动装置二前侧,所述滚轮安装在Z字形固定座前侧,所述驱动装置二驱动Z字形固定座带动滚轮沿左右方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内折耳装置包括偏心折杆和驱动装置三,所述偏心折杆包括一体结构的旋转轴和折杆,所述折杆偏离旋转轴的轴心设置在旋转轴前侧,所述旋转轴与驱动装置三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三驱动旋转轴联动折杆以旋转轴的轴向为圆心进行旋转。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三包括驱动组件一、齿条、齿轮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固定座向下延伸有一体结构的气缸固定板,所述齿条垂直设置,所述齿条下端与驱动组件一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和齿轮啮合,所述齿条和齿轮分别位于凹槽一内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旋转轴穿过凹槽一,所述旋转轴与固定座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套设在旋转轴外围,所述驱动组件一驱动齿条上下运动,所述齿条带动齿轮传动旋转轴联动折杆以旋转轴的轴向为圆心进行旋转。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限制齿条上限位置的齿条限位座,所述齿条限位座安装在驱动装置一前侧,所述齿条限位座上部位于齿条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支撑台装置包括支撑台组件和驱动组件二,所述驱动组件二的驱动端朝上设置,所述支撑台组件安装在驱动组件二的驱动端上,所述驱动组件二驱动支撑台组件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支撑座前后位置的前后调节装置,所述前后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撑座下方。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驱动装置一高度位置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撑座前侧,所述驱动装置一和升降支撑台装置均安装在高度调节装置前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底座、立板和加强筋,所述立板垂直安装在底座前侧,所述加强筋安装在底座和立板之间,所述底座上沿圆周轨迹开设有至少两个弧形的腰型孔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转盘机构上设有用于定位软包锂电池的定位治具,转盘机构驱动定位治具带动软包锂电池旋转使其左耳片和右耳片进入升降支撑台装置与外折耳朵装置之间,首先通过升降支撑台装置对软包锂电池的后侧面进行支撑,实现间接支撑左耳片和右耳片以保证后续左耳片内折以及右耳片外折的工序正常进行,接着通过驱动装置一驱动外折耳装置向下运动使其压在软包锂电池后侧面上并位于左耳片和右耳片之间,然后通过外折装置和内折装置分别将右耳片和左耳片向右折达到右耳片外折以及左耳片内折的效果实现完成内折耳外折耳工序,最后驱动装置一驱动外折耳装置向上运动,外折耳装置、内折耳装置和升降支撑台装置依次进行复位完成一个工作周期,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节省人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的由前往后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的前视图。图3: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的由后往前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图5:软包锂电池进行内折耳外折耳工序前的俯视示意图图6:软包锂电池进行内折耳外折耳工序后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包括支撑座1、驱动装置一2、外折耳装置3、升降支撑台装置4和内折耳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一2和升降支撑台装置4均安装在支撑座1前侧,所述外折耳装置3安装在驱动装置一2前侧,所述升降支撑台装置4位于外折耳装置3正下方,所述内折耳装置5安装在升降支撑台装置4左侧上,所述驱动装置一2驱动外折耳装置3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和图3,驱动装置一2包括气缸一21、工字形接头22、接头固定座23和直线导轨一,气缸一21安装在支撑座1前侧,气缸一21的驱动端朝上设置,工字形接头22安装在气缸一21的驱动端上,接头固定座23安装在外折耳装置3后侧,接头固定座23后侧开设有U型槽,工字形接头22卡接在U形槽内,直线导轨一安装在支撑座1与外折耳装置3之间,气缸一21驱动工字形接头22带动接头固定座23传动外折耳装置3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述外折耳装置3包括滚轮31、Z字形固定座32和驱动装置二33,所述Z字形固定座32安装在驱动装置二33前侧,所述滚轮31安装在Z字形固定座32前侧,所述驱动装置二33驱动Z字形固定座32带动滚轮31沿左右方向运动。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驱动装置二33包括基板331、气缸二332、浮动接头一333、移动板一334和直线导轨二335,所述气缸二332安装在基板331前侧,气缸二332的驱动端朝右设置,移动板一334上部设有一体加工成型结构的连接块3341,气缸二332的驱动端和连接块通过浮动接头一333连接,直线导轨二335安装在移动板一334和基板331之间,气缸二332驱动浮动接头一333带动连接块联动移动板一334沿左右方向运动。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内折耳装置5包括偏心折杆和驱动装置三52,所述偏心折杆包括一体结构的旋转轴511和折杆512,所述折杆512偏离旋转轴511的轴心设置在旋转轴511前侧,所述旋转轴511与驱动装置三5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三52驱动旋转轴511联动折杆512以旋转轴511的轴向为圆心进行旋转。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驱动装置三52包括驱动组件一521、齿条522、齿轮523和固定座524,所述固定座524上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固定座524向下延伸有一体结构的气缸固定板,所述齿条522垂直设置,所述齿条522下端与驱动组件一52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522和齿轮523啮合,所述齿条522和齿轮523分别位于凹槽一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驱动装置一、外折耳装置、升降支撑台装置和内折耳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和升降支撑台装置均安装在支撑座前侧,所述外折耳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一前侧,所述升降支撑台装置位于外折耳装置正下方,所述内折耳装置安装在升降支撑台装置左侧上,所述驱动装置一驱动外折耳装置进行上下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驱动装置一、外折耳装置、升降支撑台装置和内折耳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和升降支撑台装置均安装在支撑座前侧,所述外折耳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一前侧,所述升降支撑台装置位于外折耳装置正下方,所述内折耳装置安装在升降支撑台装置左侧上,所述驱动装置一驱动外折耳装置进行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耳装置包括滚轮、Z字形固定座和驱动装置二,所述Z字形固定座安装在驱动装置二前侧,所述滚轮安装在Z字形固定座前侧,所述驱动装置二驱动Z字形固定座带动滚轮沿左右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耳装置包括偏心折杆和驱动装置三,所述偏心折杆包括一体结构的旋转轴和折杆,所述折杆偏离旋转轴的轴心设置在旋转轴前侧,所述旋转轴与驱动装置三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三驱动旋转轴联动折杆以旋转轴的轴向为圆心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折耳外折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三包括驱动组件一、齿条、齿轮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部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固定座向下延伸有一体结构的气缸固定板,所述齿条垂直设置,所述齿条下端与驱动组件一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和齿轮啮合,所述齿条和齿轮分别位于凹槽一内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旋转轴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楚辉吴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爱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