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517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包括内部设有阶梯孔的安装套,所述阶梯孔内安装浮球和透水堵芯;所述安装套内的阶梯孔由上到下依次分为泄水孔段、用于与浮球适配以封堵所述泄水孔的锥形段、用于容纳所述浮球的浮力阀段和用于固定密封安装所述透水堵芯的透水堵芯安装段;所述透水堵芯设有透水孔,透水堵芯的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避免浮球封堵所述透水孔的第一凹槽,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联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安装配件很少,安装十分方便。

A drainage device against backflow of wad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普通车辆的发动机和电机,或者对于新能源车辆的电机,在车辆涉水时,外部的污水会通过发动机或者电机的排水孔进入到发动机或者电机中。为了解决该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1953526U的中国专利文件披露了一种结构,包括阀壳1,底盖4、浮子3、导向密封圈2和伞杆8,导向密封圈2设置在伞杆8上方,为球冠状;底盖4上的透水孔中安装伞杆8,浮子3套装在伞杆8上。底盖4的四周设有进水孔7。在涉水时,水从进水孔7进入使浮子3浮起,带动伞杆8和导向密封圈2封堵阀壳上部的排水孔6。在不涉水时,排水孔6中的水通过进水孔7流走。上述方案的弊端在于:第一,涉及的配件较多,结构复杂,不利于装配;第二,一方面进水孔7开设在底盖4的四周,另一方面浮子3需要带动较重的伞杆8和导向密封圈2,因此在下部的污水进入时,浮子3的运动较为滞后,部分污水会在导向密封圈封堵排水孔之前进入排水孔中,造成对排水孔的污染,影响封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装配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包括内部设有阶梯孔的安装套,所述阶梯孔内安装浮球和透水堵芯;所述安装套内的阶梯孔由上到下依次分为泄水孔段、用于与浮球适配以封堵所述泄水孔的锥形段、用于容纳所述浮球的浮力阀段和用于固定密封安装所述透水堵芯的透水堵芯安装段;所述透水堵芯设有透水孔,透水堵芯的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避免浮球封堵所述透水孔的第一凹槽,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联通。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安装配件很少,安装十分方便。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指出的第二点弊端,所述透水孔的下部孔段的孔径大于透水孔的上部孔段。由于下部孔段的孔径大于上部孔段,因此,水流会在进入透水孔段后加速,从而对浮球形成一定的冲击力,使浮球较快的进入锥形段封堵泄水孔。同理,所述透水堵芯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联通所述透水孔。第二凹槽的截面积大于透水孔,因此,水流会在进入透水孔后加速,从而对浮球形成一定的冲击力,使浮球较快的进入锥形段封堵泄水孔。为了便于将排水装置安装到电机或者发动机壳体上,所述安装套为设有外螺纹的螺套。为了方便透水堵芯的装配,所述透水堵芯与所述透水堵芯安装段通过螺纹固定密封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防涉水倒流的排水单向阀;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透水堵芯结构图;图5是排水装置与电机安装结构图;图中:1为阀壳、2为导向密封圈、3为浮子、4为底盖、6为排水孔、7为进水孔、8为伞杆;20为排水装置、10为螺套、11为浮球、12为透水堵芯、101为泄水孔、102为锥形段、103为浮力阀段、105为外螺纹、121为透水孔、122为第一凹槽、123为第二凹槽、30为电机壳体、31为电机壳体内部、32为电机壳体外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的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20,包括一个具有外螺纹105的螺套10,该螺套10具有内部阶梯孔,按照图示的方位定义上下位置的关系,阶梯孔从上端到下端依次为泄水孔段、向上收束的锥形段102、浮力阀段103和透水堵芯安装段。泄水孔段孔径最小、浮力阀段孔径次之、透水堵芯安装段孔径最大。泄水孔段对应螺套上端面的泄水口,形成泄水孔101。浮力阀段103的空腔内设置一个浮球11,浮球11在浮起时,进入与之适配的锥形段102,从而封堵泄水孔101。透水堵芯安装段用于安装一个透水堵芯12,透水堵芯12通过螺纹与透水堵芯安装段固定密封装配。透水堵芯12的结构如图4所示,上端面与浮力阀段103连接。透水堵芯12包括透水孔121,透水堵芯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122,第一凹槽122与透水孔121上部联通。透水堵芯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123,第二凹槽123与透水孔121下部联通。第一凹槽122与第二凹槽123相互垂直设置(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相互平行或者呈其他角度)。透水孔121处于透水堵芯中心或者其他任意位置上,只要导通上下端面即可。在装配该排水装置20时,首先将浮球11放入浮力阀段103中,然后将透水堵芯12拧入即可。本实施例的结构,与
技术介绍
的对比文件相比,只需要将浮球11和透水堵芯12依次装入螺套10中即可,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装配方便。透水堵芯12与透水堵芯安装段通过螺接实现固定密封,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固定密封方式,如粘接等。本实施例的排水装置可以用于一般车辆的车辆发动机和电机,或者新能源车辆的电机(新能源车辆的电机安装在车辆底部)。下面以新能源车辆的电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排水装置20的上端对应电机壳体内部31,排水装置20的下端对应电机壳体外部32;将上述实施例中装配好的排水装置20装入电机壳体30上的排水螺纹孔中,即完成了排水装置在电机上的安装。工作原理如下:在车辆涉水时,水会通过透水堵芯的透水孔121进入浮力阀段103,浮球11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随着水面同步上升,直至完全封堵泄水孔101,从而实现车辆涉水即自动关闭的功能。当车辆行驶在无水区域时,如果电机内部存在积水,由于水自身重力作用,通过泄水孔101、浮力阀段103和透水堵芯的透水孔121流向电机壳体外部。此时,透水堵芯上端面的第一凹槽122用于防止排水过程中浮球将透水孔堵塞。另外,在车载涉水时,水从透水堵芯的第二凹槽123进入透水孔121,由于第二凹槽的截面积大于透水孔,因此,水流会在进入透水孔121后加速,从而对浮球11形成一定的冲击力,使浮球11较快的进入锥形段102封堵泄水孔101。相对于
技术介绍
的对比文件中将进水孔设置在底盖四周的方案,能够避免部分污水进入设备内部情况的发生。为了实现上述加速水流速的作用,可以将第二凹槽改造为一个大径段,作为透水孔的下部孔段,大径段的孔径比透水孔上部孔段更大;也可以第二凹槽改造为一个向上收束的锥形孔段。为了实现上述对浮球进行冲击的目的,优选的,应将透水孔设置在透水堵芯的中心或者靠近中心的位置。这是由于透水孔需要在非涉水情况下处于浮球下方,而浮球11的体积与浮力阀段103基本相当,因此透水孔所开设位置的范围优选在正中心或者靠近正中心的位置。排水装置20选择螺套结构与排水螺纹孔相配合以完成固定密封。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排水装置20也可以不采用螺套结构,而采用其他的固定密封方式,例如用密封胶粘接到排水孔中,亦或者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固定密封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有阶梯孔的安装套,所述阶梯孔内安装浮球和透水堵芯;所述安装套内的阶梯孔由上到下依次分为泄水孔段、用于与浮球适配以封堵所述泄水孔的锥形段、用于容纳所述浮球的浮力阀段和用于固定密封安装所述透水堵芯的透水堵芯安装段;所述透水堵芯设有透水孔,透水堵芯的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避免浮球封堵所述透水孔的第一凹槽,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联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有阶梯孔的安装套,所述阶梯孔内安装浮球和透水堵芯;所述安装套内的阶梯孔由上到下依次分为泄水孔段、用于与浮球适配以封堵所述泄水孔的锥形段、用于容纳所述浮球的浮力阀段和用于固定密封安装所述透水堵芯的透水堵芯安装段;所述透水堵芯设有透水孔,透水堵芯的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避免浮球封堵所述透水孔的第一凹槽,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涉水倒流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亚非纪秉男李向阳牛红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