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阻尼器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38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55
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具备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流体阻尼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化第二铰链部件的结构。带阻尼器铰链(1)具备:成为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轴(7)、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的摆动轴(10)、与转动中心轴及摆动轴平行配置并且安装于第二铰链部件上且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的第二摆动轴(11)、用于对摆动轴施力的弹簧部件(12)、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流体阻尼器(13)、用于将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摆动轴的第一杆(15)以及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的第二杆(16),第二杆的一端部与第二摆动轴连接。

Hinge with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阻尼器铰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流体阻尼器的带阻尼器铰链。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冰箱的带阻尼器的铰链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铰链具备能转动地连接的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上部框架相对于下部框架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下部框架固定于冰箱的本体上,上部框架固定于冰箱的盖上。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铰链具备与旋转轴平行配置并且安装于上部框架上的摆动轴和用于将摆动轴向上部框架的转动方向的一方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中,在下部框架的侧面固定有用于缓和上部框架的转动动作的直动式的流体阻尼器。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中,作为用于将上部框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的结构,具备杆和固定于杆的一端的连接部件。杆的另一端侧与流体阻尼器卡合。在上部框架上形成有与连接部件卡合的连接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技术公告第206829882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中,为了将上部框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杆,在上部框架上形成有与连接部件卡合的连接部。因此,在该铰链中,通过流体阻尼器来缓和转动动作的上部框架的形状变得复杂。另外,上部框架的形状变得复杂时,有可能难以将上部框架安装在用来安装上部框架的冰箱的盖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具备能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铰链部件及第二铰链部件和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流体阻尼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化第二铰链部件的结构。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能转动地连接;转动中心轴,所述转动中心轴为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中心;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与转动中心轴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第二摆动轴,所述第二摆动轴与转动中心轴及摆动轴平行配置,并且安装于第二铰链部件上,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弹簧部件,所述弹簧部件用于将摆动轴向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流体阻尼器,所述流体阻尼器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用于将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摆动轴;以及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第二杆的一端部与第二摆动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带阻尼器铰链具备:安装于第二铰链部件上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的第二摆动轴、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的第二杆,第二杆的一端部与第二摆动轴连接。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在第二铰链部件上形成例如供第二摆动轴插通的插通孔,则能够经由第二摆动轴将第二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到第二杆。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化第二铰链部件的结构。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到第二杆。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第二杆的一端部与第二摆动轴能转动地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第二摆动轴的两端部被第二铰链部件支承。当这样构成时,能够抑制第二摆动轴相对于第二铰链部件的弯曲。因此,能够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可靠地传递到第二杆。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在第一铰链部件上形成供第二摆动轴的端部插入的限制槽,通过插入到限制槽的第二摆动轴的端部和限制槽来限制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范围。即,理想的是,利用第二摆动轴来限制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范围。当这样构成时,能够简化带阻尼器铰链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和正交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正交方向时,第二铰链部件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铰链部件的一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连接,限制槽形成为向第二正交方向的一侧鼓出的圆弧状。在这种情况下,更理想的是,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可转动角度为90°以下。当这样构成时,与限制槽形成为向正交方向的一侧鼓出的圆弧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转动时的、第二摆动轴在正交方向上的动作量。因此,与限制槽形成为向正交方向的一侧鼓出的圆弧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第二杆在正交方向上的动作量,其结果是,能够增大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转动时的、流体阻尼器的动作量。因此,即使使用缓冲效果低的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也能够利用流体阻尼器获得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即,能够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并且能够使用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第一铰链部件具备支承转动中心轴的两端部的平板状的两个侧面部和连接两个侧面部的平板状的基部,第二杆配置于两个侧面部之间。当这样构成时,与第二杆配置在转动中心轴的轴向上的两个侧面部的外侧的情况相比,在转动中心轴的轴向上可以将带阻尼器铰链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带阻尼器铰链具备将第二杆的动作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的连杆。当这样构成时,能够增大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转动时的流体阻尼器的动作量。因此,即使使用缓冲效果低的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也能够利用流体阻尼器获得为了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即,能够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并且可以使用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弹簧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正交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铰链部件在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方向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连接,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比转动中心轴、摆动轴及第二摆动轴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流体阻尼器配置于比压缩螺旋弹簧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当这样构成时,与流体阻尼器配置在压缩螺旋弹簧的内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薄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和正交方向正交的带阻尼器铰链在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即,能够将带阻尼器铰链薄型化。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带阻尼器铰链具备以规定的接触压与第一杆接触的制动部件和支承制动部件的支承部件,弹簧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正交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铰链部件在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方向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连接,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比转动中心轴、摆动轴及第二摆动轴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制动部件具备被支承部件支承的被支承部和沿着第一杆配置且与被支承部连接的接触部,并且被配置于压缩螺旋弹簧的第二方向侧,被支承部被支承部件从第二方向侧支承,并且被压缩螺旋弹簧从第一方向侧施力,接触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与第一杆接触。当这样构成时,使用制动部件可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能转动地连接;/n转动中心轴,所述转动中心轴为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中心;/n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与所述转动中心轴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n第二摆动轴,所述第二摆动轴与所述转动中心轴及所述摆动轴平行配置,并且安装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上,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n弹簧部件,所述弹簧部件用于将所述摆动轴向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n流体阻尼器,所述流体阻尼器用于缓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n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用于将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所述摆动轴;以及/n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用于将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所述流体阻尼器,/n所述第二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摆动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5 JP 2018-1942731.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能转动地连接;
转动中心轴,所述转动中心轴为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中心;
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与所述转动中心轴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
第二摆动轴,所述第二摆动轴与所述转动中心轴及所述摆动轴平行配置,并且安装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上,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
弹簧部件,所述弹簧部件用于将所述摆动轴向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
流体阻尼器,所述流体阻尼器用于缓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
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用于将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所述摆动轴;以及
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用于将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所述流体阻尼器,
所述第二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摆动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摆动轴能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摆动轴的两端部被所述第二铰链部件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上形成供所述第二摆动轴的端部插入的限制槽,
通过插入到所述限制槽的所述第二摆动轴的端部和所述限制槽来限制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将与所述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与所述转动中心轴的轴向和所述正交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正交方向时,
所述第二铰链部件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连接,
所述限制槽形成为向所述第二正交方向的一侧鼓出的圆弧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勝彦岩下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