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81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包括芯管,芯管中部设有抗菌剂流道,芯管边缘设有气流道,抗菌剂流道在喷洒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离心帽,离心帽外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气帽和外气帽;所述内气帽转动连接有带叶轮的驱动轴,驱动轴与离心帽固定连接;所述离心帽上设有离心孔,离心帽与内气帽形成内腔室,内腔室经离心空与抗菌剂流道连通;所述内气帽与外气帽形成外腔室,外腔室与气流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低成本,雾化均匀且流速小的特点。

A kind of atomizing device for antibacterial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特别是一种低量小雾化颗粒的抗菌剂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纳米二氧化钛溶胶液喷洒在各物体上后,会形成一层抗菌膜。在光的作用下,膜中的金属离子能起到催化活化中心的作用,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其中,活性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的繁殖能力而使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二氧化钛作为光触媒,其本身不参与反应,因而喷洒这种抗菌剂后,会起到至少两三个月的抗菌作用。但是,这种抗菌剂的喷洒却有较高的要求。抗菌剂中的二氧化钛粒子是纳米级的,具有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也就是粒子表面有许多不饱和键,表面能很高,非常容易附着在物体表面。因此抗菌剂的喷洒器具要求具有优异的雾化效果,而且喷洒时不能过量,不能产生大液滴,更不能产生液体流挂。因为抗菌剂易附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会产生数微米厚的膜,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且难以擦除。而且抗菌剂的喷洒场合往往是人员流通量大,光照条件好的情况,如果出现痕迹,对场所的美观程度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现有的精细雾化喷头主要原理有三:超声波雾化、高速气流雾化和高压力雾化。其中超声波雾化虽然雾化效果最好,但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大,不适合移动作业,高速气流雾化基本采用负压或压力混合原理。其中,负压原理液体的流出是完全被动的,因而流量不够稳定,雾化效果也如此。而压力原理则和高压力雾化一样,流速大,对于抗菌剂来说很容易出现过量的情况。因此,设计一种低成本,雾化均匀且流速小的抗菌剂雾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本技术具有低成本,雾化均匀且流速小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包括芯管,芯管中部设有抗菌剂流道,芯管边缘设有气流道,抗菌剂流道在喷洒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离心帽,离心帽外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气帽和外气帽;所述内气帽转动连接有带叶轮的驱动轴,驱动轴与离心帽固定连接;所述离心帽上设有离心孔,离心帽与内气帽形成内腔室,内腔室经离心空与抗菌剂流道连通;所述内气帽与外气帽形成外腔室,外腔室与气流道相连通。前述的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中,所述内气帽中设有与叶轮配合的内气管,内气管与气流道相连通。前述的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中,所述离心帽上设有供驱动轴通过的安装孔,驱动轴位于离心帽内的部位设有缺口,缺口上套设有尺寸大于安装孔的卡环。前述的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中,还包括调节环,所述外气帽和芯管同时与调节环螺纹连接。前述的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中,所述离心帽的边缘设有润滑孔,润滑孔连通抗菌剂流道和离心帽与芯管之间的配合处。前述的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中,所述芯管连接有进气接口,进气接口外还设有防松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气流带叶轮使驱动轴旋转,进而带动离心帽旋转,将抗菌剂甩出初步雾化形成小液滴,然后气流形成的负压将小液滴带出,小液滴与气流混合后被打散形成精细雾化的液滴。首先,本技术的成本远低于超声波雾化设备。其次,本技术利用气流间接控制抗菌剂流出的量,气流量与抗菌剂的量始终是正相关的,因而正保证均匀的混合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气流是间接控制抗菌剂的量,因而气流流速是远大于抗菌剂的流速,抗菌剂的流速慢了,其流量也就更小,因而本技术可以在低流量的情况下实现精细雾化,避免出现过量喷洒,充分适配抗菌剂的施工要求。更进一步地,通过内气管,驱动轴的前端可以缩短到内腔室处,在相同精度下,轴长度更短,旋转跳动更小,保证装置稳定工作。更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卡环结构实现驱动轴与离心帽的固定,这种结构简单稳定,易于装配,有效降低成本。更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润滑孔利用少量的抗菌剂直接润滑离心帽,使其能相对芯管稳定转动。综上,本技术具有低成本,雾化均匀且流速小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0-芯管,11-抗菌剂流道,12-气流道,20-离心帽,21-离心孔,22-润滑孔,30-内气帽,31-内腔室,32-外腔室,33-内气管,40-外气帽,50-驱动轴,51-叶轮,52-缺口,53-卡环,60-调节环,70-进气接口,71-防松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包括芯管10,芯管10中部设有抗菌剂流道11,芯管10边缘设有气流道12,抗菌剂流道11在喷洒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离心帽20,离心帽20外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气帽30和外气帽40;所述内气帽30转动连接有带叶轮51的驱动轴50,驱动轴50与离心帽20固定连接。还包括调节环60,所述外气帽40和芯管10同时与调节环60螺纹连接,调节环60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固定外气帽40,也可通过适当旋转调节孔控制外气帽与芯管的距离实现一定程度的调节。所述离心帽20上设有离心孔21,离心帽20与内气帽30形成内腔室31,内腔室31经离心空与抗菌剂流道11连通;所述内气帽30与外气帽40形成外腔室32,外腔室32与气流道12相连通。所述内气帽30中设有与叶轮51配合的内气管33,内气管33与气流道12相连通。所述离心帽20上设有供驱动轴50通过的安装孔,驱动轴50位于离心帽20内的部位设有缺口52,缺口52上套设有尺寸大于安装孔的卡环53。所述离心帽20的边缘设有润滑孔22,润滑孔22连通抗菌剂流道11和离心帽20与芯管10之间的配合处。所述芯管10连接有进气接口70,进气接口70外还设有防松螺母71。工作原理:首先,抗菌剂充满抗菌剂流道11。然后压缩空气从进气接口70接入,经气流道12进入外腔室32和内气管33,内气管33是环形分布的若干长圆孔,非一体式的环状孔。内气管33处的气流吹动叶轮51,驱动轴50带动离心帽20转动,离心帽20将抗菌剂从离心孔21中甩出,初步雾化形成小液滴。内气管33的气流形成小负压,外腔室32的气流形成大负压,这两股负压将小液滴吸出。最后,小液滴与外腔室32的高速气流混合,被精细雾化并喷洒。对于驱动轴50,也可以采用长轴,利用外腔室32的气流驱动。本技术利用气流间接控制抗菌剂流出的量,气流量与抗菌剂的量始终是正相关的,因而正保证均匀的混合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气流是间接控制抗菌剂的量,因而气流流速是远大于抗菌剂的流速,抗菌剂的流速慢了,其流量也就更小,因而本技术可以在低流量的情况下实现精细雾化,避免出现过量喷洒,充分适配抗菌剂的施工要求。通过内气管33,驱动轴50的前端可以缩短到内腔室31处,在相同精度下,轴长度更短,旋转跳动更小,保证装置稳定工作。本技术通过卡环53结构实现驱动轴50与离心帽20的固定,这种结构简单稳定,易于装配,有效降低成本。卡环53优选橡胶环,橡胶环既起到对固定轴的轴向限位,也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10),芯管(10)中部设有抗菌剂流道(11),芯管(10)边缘设有气流道(12),抗菌剂流道(11)在喷洒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离心帽(20),离心帽(20)外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气帽(30)和外气帽(40);所述内气帽(30)转动连接有带叶轮(51)的驱动轴(50),驱动轴(50)与离心帽(20)固定连接;所述离心帽(20)上设有离心孔(21),离心帽(20)与内气帽(30)形成内腔室(31),内腔室(31)经离心空与抗菌剂流道(11)连通;所述内气帽(30)与外气帽(40)形成外腔室(32),外腔室(32)与气流道(1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10),芯管(10)中部设有抗菌剂流道(11),芯管(10)边缘设有气流道(12),抗菌剂流道(11)在喷洒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离心帽(20),离心帽(20)外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气帽(30)和外气帽(40);所述内气帽(30)转动连接有带叶轮(51)的驱动轴(50),驱动轴(50)与离心帽(20)固定连接;所述离心帽(20)上设有离心孔(21),离心帽(20)与内气帽(30)形成内腔室(31),内腔室(31)经离心空与抗菌剂流道(11)连通;所述内气帽(30)与外气帽(40)形成外腔室(32),外腔室(32)与气流道(1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剂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帽(30)中设有与叶轮(51)配合的内气管(33),内气管(33)与气流道(12)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斌陈菲黄志烨敖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云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