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476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包括:基座、转动轴、若干出线机构、以及挡板机构,出线机构及挡板机构均匀围绕在转动轴周围,挡板机构设置在相邻的出线机构之间,挡板机构包括:第一线性电机、挡板支架、以及挡板,出线机构包括:第二线性电机、绕线座、以及出线头,绕线座驱动出线头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第一线性电机以及第二线性电机,可以控制挡板机构及出线机构的行程位置,从而调整挡板以及出线头的工作面,以适应不同直径转子的绕线位置,使得卷绕机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转子的绕线需求,增强卷绕机的通用性。

A multi wire automatic rotor w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不断创新,各类电机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转子作为电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对电机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转子上线圈的缠绕过程及工艺较为繁琐,现在国内大多数卷绕设备也都是以单线缠绕的方式进行定子的绕线工作,单线缠绕的卷绕机虽然结构简单,但也存在工作效率低、产品不良率较高、生产成本高等缺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转子卷绕机,一般都是出线头在平面内圆周运动完成绕线。一般卷绕机的绕线处两侧设置有挡板,可以防止在绕线的过程中,因为缠绕的线圈层数较多,导致外层漆包线从定子的槽中滑脱,导致绕线不良。但是现有的挡板多为固定的或通过气缸控制其运动的,而气缸的行程不能进行调节,使得卷绕机不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转子,限制了卷绕机的通用性。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能够同时运用多个绕线头进行绕线工作,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转子的绕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中间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若干出线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若干挡板机构,所述出线机构及挡板机构间隔设置,两者沿圆周方向均匀围绕在所述转动轴周围,所述转动轴顶部设置有夹持头,所述挡板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线性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电机上的挡板支架、以及设置在挡板支架上的挡板,所述出线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线性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电机上的绕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座上的出线头,所述绕线座驱动出线头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一侧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挡板支架对应螺纹孔设置有通孔,将螺丝穿过通孔并锁紧于螺纹孔中,使挡板固定于挡板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出线头前端设置有定滑轮。进一步地,所述绕线座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出线头朝向绕线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绕线座通过第一齿轮驱动出线头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出线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绕线座上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穿过出线头,所述定位杆与出线头之间无接触,因此定位杆不随出线头进行转动,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固定的第三齿轮,所述出线头远离绕线座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远离绕线座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远离绕线座的一侧为内凹的曲面或V型面。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线性电机以及第二线性电机,可以控制挡板机构及出线机构的行程位置,从而调整挡板以及出线头的工作面,以适应不同直径转子的绕线位置,使得卷绕机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转子的绕线需求,增强卷绕机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出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出线头及挡板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包括:基座1、设置在所述基座1中间的转动轴2、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若干出线机构4、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若干挡板机构3。所述出线机构4及挡板机构3间隔设置,两者沿圆周方向均匀围绕在所述转动轴2周围。所述转动轴2顶部设置有夹持头。所述挡板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第一线性电机32、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电机32上的挡板支架33、以及设置在挡板支架33上的挡板34。所述出线机构4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的第二线性电机42、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电机42上的绕线座43、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座43上的出线头44。所述绕线座43驱动出线头44进行转动。请参阅图4,工作时,将电机转子50插入并夹紧于转动轴2顶部的夹持头中并保持不动,启动第一线性电机32,第一线性电机32驱动挡板支架33以及挡板34向转动轴2的方向移动,并使挡板34与转子50外表面接触,为出线机构4的绕线提供限位与引导,防止漆包线60因绕线层数过多而从转子中脱落,从而保证绕线效果。然后第二线性电机42启动,将绕线座43移动至设定好的工作位置,出线头44开始转动,并将漆包线60在转子50上卷绕为线圈61。由于每个转子50上具有多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均需要缠绕线圈61,当完成一个工作面的卷绕之后,绕线座43及挡板机构3往远离转子50的方向移动,同时转动轴2带动转子50旋转一定角度,以便对下一个工作面进行线圈缠绕,出线机构4及挡板机构3回到工作位置,并再次进行漆包线60的卷绕。通过采用第一线性电机32以及第二线性电机42,可以控制挡板机构3及出线机构4的行程位置,从而调整挡板34以及出线头44的工作面,以适应不同直径转子50的绕线位置,使得卷绕机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转子50的绕线需求,增强卷绕机的通用性。所述挡板34一侧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挡板支架33对应螺纹孔设置有通孔,将螺丝穿过通孔并锁紧于螺纹孔中,使挡板34固定于挡板支架33上。通过更换挡板34,使得卷绕机可以适用于更多不同尺寸的转子50,进一步提高卷绕机的通用性。所述出线头44前端设置有定滑轮441,方便对漆包线60进行放线以及调整出线的方向,便于在转子50上进行绕线。所述绕线座43上设置有第一齿轮45,所述出线头44朝向绕线座4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442,所述第一齿轮45与第二齿轮442啮合,所述绕线座43通过第一齿轮45驱动出线头44进行转动。所述出线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绕线座43上的定位杆46。所述定位杆46穿过出线头44并且定位杆46不与出线头44接触,因此定位杆46不随出线头44进行转动。所述定位杆46上设置有固定的第三齿轮451,所述出线头44远离绕线座43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齿轮443,所述第三齿轮451与第四齿轮443啮合。定位杆46固定于绕线座43上,不进行转动,并且在出线头44转动时,第四齿轮443会围绕着第三齿轮451进行转动,可以为出线头44提供支撑与限位,防止出线头44在高速转动的时候发生摆动或偏移,从而保障绕线的效果。所述定位杆46远离绕线座43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461,所述定位块461远离绕线座43的一侧为内凹的曲面或V型面。工作时,定位块461的曲面或V型面贴合在转子上,防止漆包线60往转子50外侧跳线,保证绕线的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线性电机以及第二线性电机,可以控制挡板机构及出线机构的行程位置,从而调整挡板以及出线头的工作面,以适应不同直径转子的绕线位置,使得卷绕机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转子的绕线需求,增强卷绕机的通用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中间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若干出线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若干挡板机构,所述出线机构及挡板机构间隔设置,两者沿圆周方向均匀围绕在所述转动轴周围,所述转动轴顶部设置有夹持头,所述挡板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线性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电机上的挡板支架、以及设置在挡板支架上的挡板,所述出线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线性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电机上的绕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座上的出线头,所述绕线座驱动出线头进行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中间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若干出线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若干挡板机构,所述出线机构及挡板机构间隔设置,两者沿圆周方向均匀围绕在所述转动轴周围,所述转动轴顶部设置有夹持头,所述挡板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线性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电机上的挡板支架、以及设置在挡板支架上的挡板,所述出线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线性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电机上的绕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座上的出线头,所述绕线座驱动出线头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自动转子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一侧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挡板支架对应螺纹孔设置有通孔,将螺丝穿过通孔并锁紧于螺纹孔中,使挡板固定于挡板支架上。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知广李东坡郑道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耀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