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586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发射单元、外壳、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结构简单,且各个零配件之间可以实现快速装配,生产成本低,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成本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原来激光雷达装配复杂调试难的问题;通过激光管组合使发射单元形成的激光网为环形激光网,锥形反射台可以接收360°水平漫反射激光并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水平视角小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体积较小,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

A lid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雷达装置
本技术涉及激光雷达定位领域,尤其是一种激光雷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AI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应用在大型商场,医院,工厂,代替人的工作,目前智能机器人主要依靠激光雷达进行室内定位,现在固态激光雷达有机械式,MEMS机械/固态混合式,相控阵(矩阵)激光雷达三种类型,目前这些雷达都有一些缺点,比如机械式激光雷达主要依靠旋转马达驱动,激光管数量多,寿命短,可靠性,反应速度慢问题;MEMS型固态混合型雷达存在水平角度扫描小问题,相控阵固态激光雷达都存在结构复杂,内部干扰,水平扫描角度小问题,而且他们都存在成本高,装配效率慢,生产难度高问题。且现有激光雷达体积重量普遍较大,在结构上采用自左而右下的立体式结构,即发射单元与接收单元左右并排排列,既发射与接收分为两个光学天线,造成系统结构空间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设备体积笨重为单人携带测试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反应速度快,水平视觉大,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难度低、装配效率快、方便携带的激光雷达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发射单元、外壳、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所述发射单元套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光电感应器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的端部且收容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透明壳套接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发射单元的一端,所述锥形反射台与所述透明壳固定连接,所述发射单元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收容槽,所述激光管安装在对应的收容槽中。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拼合成一个收容槽。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包括定位柱、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中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定位在一起。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套接在光电感应器的外周,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包括限位槽,所述外壳包括凸台,所述外壳的内壁朝里凸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凸台相接,所述安装柱嵌入所述定位孔中使得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凸台上。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壳设有滑轨,所述外壳设有滑槽,所述滑轨嵌入所述滑槽中。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反射台上垂直设有隔离片。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套接在所述发射单元的侧部用于封盖所述收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结构简单,且各个零配件之间可以实现快速装配,生产成本低,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成本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原来激光雷达装配复杂调试难的问题;通过激光管组合使发射单元形成的激光网为环形激光网,锥形反射台可以接收360°激光并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解决了传统激光雷达水平视角小问题;且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体积较小,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的立体图;图3-图5为本技术的激光雷达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图5,本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发射单元1、外壳2、光电感应器3、透明壳4、锥形反射台5,所述发射单元1套接于所述外壳2,所述光电感应器3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1的端部且收容在所述外壳2中,所述透明壳4套接于所述外壳2远离所述发射单元1的一端,所述锥形反射台5与所述透明壳4固定连接,所述发射单元1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10,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5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5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壳4可以通过红外光,过滤可见光。所述外壳2为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具有遮光作用。所述发射单元1发射出360°环形激光,当碰到障碍物后会产生漫反射,所述锥形反射台5可以接受这些漫反射激光并把它反射给光电感应器3。所述光电感应器33正对面向于锥形反射台5,以接收正向反射过来的激光,准确获取定位信息。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1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收容槽11,所述激光管10安装在对应的收容槽11中。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1包括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所述第一支撑部12包括多个第一半圆槽15,所述第二支撑部13包括多个第二半圆槽16,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3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半圆槽15和所述第二半圆槽16拼合成一个收容槽1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收容槽11收容对应的激光管10,且将多个收容槽11之间设为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以使得安装在其中的激光管10也呈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10,从而形成360°环形激光网。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单元1包括定位柱14、定位孔17,所述定位柱14安装在所述定位孔17中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3定位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14和所述定位孔17均为多个,所述定位柱14、所述定位孔17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3上均有分布,一个所述定位柱14安装在一个对应的所述定位孔17中,通过定位柱14、定位孔17之间的配合,达到定位准确的目的,可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部12、所述第二支撑部13之间可以快速装配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套接在光电感应器3的外周,所述固定板6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1的端部。通过设置所述固定板6,可以方便将所述光电感应器3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1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6包括限位槽60,所述外壳2包括凸台20,所述外壳2的内壁朝里凸设有安装柱21,所述安装柱21和所述凸台20相接,所述安装柱21嵌入所述定位孔17中使得所述固定板6安装在所述凸台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2为内部中空结构,以方便光线的传导。通过设置所述凸台20,可以使得所述固定板6夹设在所述凸台20和所述发射单元1之间,达到定位准确的目的。所述安装柱21嵌入所述定位孔17中,使得所述固定板6可以快速地安装在所述凸台20上,实现快速装配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壳4设有滑轨40,所述外壳2设有滑槽22,所述滑轨40嵌入所述滑槽2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滑轨40和所述滑槽22的配合,可以使得所述透明壳4和所述外壳2之间实现快速装配,且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周向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反射台5上垂直设有隔离片50。隔离片50是吸光材料制成,隔离片50垂直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单元、外壳、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所述发射单元套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光电感应器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的端部且收容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透明壳套接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发射单元的一端,所述锥形反射台与所述透明壳固定连接,所述发射单元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单元、外壳、光电感应器、透明壳、锥形反射台,所述发射单元套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光电感应器固定在所述发射单元的端部且收容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透明壳套接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发射单元的一端,所述锥形反射台与所述透明壳固定连接,所述发射单元内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激光管,以形成360°环形激光网,所述锥形反射台接收漫反射激光并由所述锥形反射台投射到所述光电感应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设有多个间距相等且绕圆心轴向向外排列的收容槽,所述激光管安装在对应的收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拼合成一个收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常站周逸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光劲光电有限公司周常站周逸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