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包括旋转盘、丝杆、支撑滚轮、支撑杆、滑框、第二弹簧、可拆卸齿轮、电机、第一弹簧以及滑杆,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内侧安装有滑杆,滑杆环形侧面装配有第一弹簧,滑杆内侧安装有支撑滚轮,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滑框,滑框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前侧装配有可拆卸齿轮,电机下侧装配有第二弹簧,电机上侧安装有丝杆,丝杆上侧装配有旋转盘,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缺乏有效针对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有效对内齿轮进行啮合跑合试验,实用性强。
A running in test device for internal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属于内啮合齿轮跑合装置
技术介绍
齿在内圆上的为内齿轮,通常是内啮合齿轮机构中,齿圈上的齿轮为内齿轮。内齿轮因为其结构的特殊性,生产出以后需要对其进行高速跑合试验,判断其跑合稳定性后方可投入使用,传统的缺乏有效针对性的内齿轮啮合跑合测试装置,不方便对内齿轮进行跑合测试,导致内齿轮生产标准不一,现缺乏有效针对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现在急需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有效对内齿轮进行啮合跑合试验,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包括跑合试验台主体、跑合试验机构以及底座,所述跑合试验台主体下侧安装有底座,所述跑合试验台主体内部设置有跑合试验机构,所述跑合试验机构包括旋转盘、丝杆、支撑滚轮、支撑杆、滑框、第二弹簧、可拆卸齿轮、电机、第一弹簧以及滑杆,所述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环形侧面装配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杆内侧安装有支撑滚轮,所述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滑框,所述滑框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前侧装配有可拆卸齿轮,所述电机下侧装配有第二弹簧,所述电机上侧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上侧装配有旋转盘。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上侧装配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与丝杆下侧相匹配,所述滑框上侧装配有丝座,且丝座内侧与丝杆螺型侧面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齿轮内部开设有套孔,所述可拆卸齿轮右侧装配有螺栓,所述可拆卸齿轮通过螺栓与电机前侧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滚轮外侧装配有滚座,所述支撑滚轮通过滚座与滑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杆外侧装配有限位卡头,所述支撑杆内部开设有滑孔,且滑孔内径略大于滑杆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下侧装配有橡胶座,所述第二弹簧设有多组,且多组第二弹簧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旋转盘、丝杆、支撑滚轮、支撑杆、滑框、第二弹簧、可拆卸齿轮、电机、第一弹簧以及滑杆,该设计能有效对内啮合齿轮进行跑合测试,解决了原有缺乏有效针对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有效跑合试验性。因电机上侧装配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与丝杆下侧相匹配,滑框上侧装配有丝座,且丝座内侧与丝杆螺型侧面相啮合,该设计通过旋转旋转盘调节电机上下移动进而控制跑合啮合度,因可拆卸齿轮内部开设有套孔,可拆卸齿轮右侧装配有螺栓,该设计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可拆卸齿轮,因支撑滚轮外侧装配有滚座,该设计有效支撑外接内啮合齿轮,因滑杆外侧装配有限位卡头,支撑杆内部开设有滑孔,该设计通过滑杆调节匹配不同规格的外接内啮合齿轮,因第二弹簧下侧装配有橡胶座,第二弹簧设有多组,该设计有效防止电机晃动,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有效对内齿轮进行啮合跑合试验,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中跑合试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中跑合试验机构的左视剖面图;图中:1-跑合试验台主体、2-跑合试验机构、3-底座、21-旋转盘、22-丝杆、23-支撑滚轮、24-支撑杆、25-滑框、26-第二弹簧、27-可拆卸齿轮、28-电机、231-第一弹簧、232-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包括跑合试验台主体1、跑合试验机构2以及底座3,跑合试验台主体1下侧安装有底座3,跑合试验台主体1内部设置有跑合试验机构2。跑合试验机构2包括旋转盘21、丝杆22、支撑滚轮23、支撑杆24、滑框25、第二弹簧26、可拆卸齿轮27、电机28、第一弹簧231以及滑杆232,底座3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杆24,支撑杆24内侧安装有滑杆232,滑杆232环形侧面装配有第一弹簧231,滑杆232内侧安装有支撑滚轮23,底座3上端面安装有滑框25,滑框25内部安装有电机28,电机28前侧装配有可拆卸齿轮27,电机28下侧装配有第二弹簧26,电机28上侧安装有丝杆22,丝杆22上侧装配有旋转盘21,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缺乏有效针对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的问题。电机28上侧装配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与丝杆22下侧相匹配,滑框25上侧装配有丝座,且丝座内侧与丝杆22螺型侧面相啮合,该设计通过旋转旋转盘21调节电机28上下移动进而控制跑合啮合度,可拆卸齿轮27内部开设有套孔,可拆卸齿轮27右侧装配有螺栓,可拆卸齿轮27通过螺栓与电机28前侧相连接,该设计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可拆卸齿轮27,支撑滚轮23外侧装配有滚座,支撑滚轮23通过滚座与滑杆232相连接,该设计有效支撑外接内啮合齿轮,滑杆232外侧装配有限位卡头,支撑杆24内部开设有滑孔,且滑孔内径略大于滑杆232直径,该设计通过滑杆232调节匹配不同规格的外接内啮合齿轮,第二弹簧26下侧装配有橡胶座,第二弹簧26设有多组,且多组第二弹簧26规格相同,该设计有效防止电机28晃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将跑合试验台主体1沿底座3放置在指定平坦位置,取外接内啮合齿轮卡进四组支撑滚轮23之间,支撑滚轮23外侧的滑杆232以及第一弹簧231可有效使外接内啮合齿轮稳定卡接,且方便放置不同规格的外接内啮合齿轮,工作人员取相同规格的可拆卸齿轮27安装在电机28前侧,旋转旋转盘21,使丝杆22带动电机28沿滑框25上下移动,第二弹簧26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更好的固定电机28,当可拆卸齿轮27与外接内啮合齿轮充分啮合时,将电机28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通过调节外界电源输出电压值调节电机28的转速,通过观察外接内啮合齿轮的转动稳定性判断跑合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包括跑合试验台主体、跑合试验机构以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合试验台主体下侧安装有底座,所述跑合试验台主体内部设置有跑合试验机构;/n所述跑合试验机构包括旋转盘、丝杆、支撑滚轮、支撑杆、滑框、第二弹簧、可拆卸齿轮、电机、第一弹簧以及滑杆,所述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环形侧面装配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杆内侧安装有支撑滚轮,所述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滑框,所述滑框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前侧装配有可拆卸齿轮,所述电机下侧装配有第二弹簧,所述电机上侧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上侧装配有旋转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包括跑合试验台主体、跑合试验机构以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合试验台主体下侧安装有底座,所述跑合试验台主体内部设置有跑合试验机构;
所述跑合试验机构包括旋转盘、丝杆、支撑滚轮、支撑杆、滑框、第二弹簧、可拆卸齿轮、电机、第一弹簧以及滑杆,所述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环形侧面装配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杆内侧安装有支撑滚轮,所述底座上端面安装有滑框,所述滑框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前侧装配有可拆卸齿轮,所述电机下侧装配有第二弹簧,所述电机上侧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上侧装配有旋转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啮合齿轮跑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侧装配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与丝杆下侧相匹配,所述滑框上侧装配有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标,董吉初,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金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