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990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发动机和车辆。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活塞(1),所述活塞形成有冷却油道(11)、连杆安装腔(12)以及连接所述冷却油道和所述连杆安装腔的润滑油道(13);连杆(2),所述连杆的第一端(21)形成有销孔(211),穿过所述销孔的活塞销(4)将所述第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杆安装腔处;其中,所述第一端(21)形成有连通所述销孔和所述连杆安装腔的润滑孔(212),所述润滑孔(212)能够与所述润滑油道(13)朝向所述连杆安装腔(12)的开口对准。上述润滑结构能够改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效果,且提高其强度。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piston and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engin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发动机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活塞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主要运动机构,发动机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作用到活塞上,然后通过活塞销传递给连杆,并由连杆驱动曲轴转动,从而转化为对外输出的转矩。在该机构中,连杆的第一端与活塞销连接,连杆的第一端和活塞销之间要承载很大的作用力,并且由于两个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比较小,所以需要定向润滑来保障连杆和活塞销避免出现磨损以及咬合失效的问题。传统中,通常在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钻孔,并通过该孔从连杆的第二端向第一端输送润滑油来实现连杆的第一端的润滑。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随着连杆长度的增加,在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钻孔的难度显著提高,并且导致连杆的废品率增大,同时也降低了连杆自身的强度,由于输送润滑油的路径过长,进入到连杆和活塞销之间的润滑油的油量较少,润滑效果差。此外,由于自连杆的第二端延伸至连杆的第一端的孔的开口处位于连杆的第一端处的销孔的底部(靠近第二端的一侧),销孔的底部为连杆和活塞销的主承载面,在此处开孔不利于连杆和活塞销的配合,且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副容易出现异常磨损和咬合失效的情况。因此,希望有一种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能够改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效果,且提高其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形成有冷却油道、连杆安装腔以及连接所述冷却油道和所述连杆安装腔的润滑油道;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形成有销孔,穿过所述销孔的活塞销将所述第一端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杆安装腔处;其中,所述第一端形成有连通所述销孔和所述连杆安装腔的润滑孔,所述润滑孔能够与所述润滑油道朝向所述连杆安装腔的开口对准。优选地,所述冷却油道形成为沿所述活塞的周向布置于所述活塞内部的环形油道。优选地,所述冷却油道包括与供油装置连接的入口和与回油管路连接的出口,其中,所述供油装置的油压为55-83KPa。优选地,所述润滑油道为形成于所述活塞内部的沿直线延伸的直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中心轴线能够与所述润滑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优选地,沿所述第一端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所述润滑孔。优选地,所述活塞设置有与所述润滑孔的对应的两条或多条所述润滑油道。优选地,所述润滑孔的直径为3mm至5mm;和/或所述润滑油道的直径为3mm至5mm。优选地,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用于与曲轴连接,其中,所述润滑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根据上文所述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上文所述的发动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用于冷却活塞的冷却油道中的油向连杆的第一端处的销孔和活塞销之间的摩擦副提供润滑油,无需为了润滑在连杆上设置几乎穿过整个连杆的孔,便于连杆的加工制造,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保障连杆自身的强度,延长连杆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能够改善销孔和活塞销之间的摩擦副的润滑性能,降低了该摩擦副出现异常磨损和咬合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活塞,11-冷却油道,111-入口,112-出口,12-连杆安装腔,13-润滑油道,2-连杆,21-第一端,211-销孔,212-润滑孔,22-第二端,3-供油装置,31-喷嘴,4-活塞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内、外”通常指的是相对于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参见图1和图2,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活塞1,活塞1形成有冷却油道11、连杆安装腔12以及连接冷却油道11和连杆安装腔12的润滑油道13;连杆2,连杆2的第一端21形成有销孔211,穿过销孔211的活塞销4将第一端21可转动的安装于连杆安装腔12处;其中,第一端21形成有连通销孔211和连杆安装腔12的润滑孔212,润滑孔212能够与润滑油道13朝向连杆安装腔12的开口对准。本技术通过用于冷却活塞1的冷却油道11中的油向连杆2的第一端21处的销孔211和活塞销4之间的摩擦副提供润滑油,无需为了润滑在连杆2上设置几乎穿过整个连杆2的孔,便于连杆2的加工制造,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保障连杆2自身的强度,延长连杆2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能够改善销孔211和活塞销4之间的摩擦副的润滑性能,降低了该摩擦副出现异常磨损和咬合的风险。具体地,参见图2,冷却油道11中的冷却油通过润滑油道13进入到连杆安装腔12,连杆2的第一端21上的润滑孔212可随这连杆2的摆动而绕活塞销4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润滑孔212能够与润滑油道13的开口对准,使得经润滑油道13流出的润滑油进入润滑孔212,进而通过润滑孔212进入到销孔211,为销孔211和活塞销4之间的摩擦副提供定向润滑,图2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冷却油的流动轨迹。冷却油道11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进一步的,参见图3,冷却油道11形成为沿活塞1的周向布置于活塞1内部的环形油道,环形油道能够沿活塞1的周向为整个活塞1提供有效冷却,且集成于活塞1内部的冷却油道11使得活塞连杆机构更加紧凑,简化其结构,且避免因布置冷却油道11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润滑油道13中的油进入到润滑孔212中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在沿重力方向,润滑油道13的开口与润滑孔212对准时,油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滴入到润滑孔212中,但是这样导致进入润滑孔212的油量较少,润滑效果较差。优选地,润滑油道13中的油液具有适当的油压和流速,使得在润滑孔212与润滑油道13在油液的喷射方向上对准时,油液在压力作用下喷出润滑油道13,并进入润滑孔212中。润滑油道13中油液的油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进一步的,冷却油道11包括与供油装置3连接的入口和与回油管路连接的出口,其中,供油装置3的油压为55-83KPa,以保障喷出润滑油道13的油液能够到达润滑孔212中。例如,在25℃±5℃的温度下,以及55-83KPa的润滑油压力下,通过直径为φ3±0.5mm的润滑油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包括:/n活塞(1),所述活塞(1)形成有冷却油道(11)、连杆安装腔(12)以及连接所述冷却油道(11)和所述连杆安装腔(12)的润滑油道(13);/n连杆(2),所述连杆(2)的第一端(21)形成有销孔(211),穿过所述销孔(211)的活塞销(4)将所述第一端(21)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杆安装腔(12)处;/n其中,所述第一端(21)形成有连通所述销孔(211)和所述连杆安装腔(12)的润滑孔(212),所述润滑孔(212)能够与所述润滑油道(13)朝向所述连杆安装腔(12)的开口对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包括:
活塞(1),所述活塞(1)形成有冷却油道(11)、连杆安装腔(12)以及连接所述冷却油道(11)和所述连杆安装腔(12)的润滑油道(13);
连杆(2),所述连杆(2)的第一端(21)形成有销孔(211),穿过所述销孔(211)的活塞销(4)将所述第一端(21)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连杆安装腔(12)处;
其中,所述第一端(21)形成有连通所述销孔(211)和所述连杆安装腔(12)的润滑孔(212),所述润滑孔(212)能够与所述润滑油道(13)朝向所述连杆安装腔(12)的开口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道(11)形成为沿所述活塞(1)的周向布置于所述活塞(1)内部的环形油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道(11)包括与供油装置(3)连接的入口(111)和与回油管路连接的出口(112),其中,所述供油装置(3)的油压为55-83KP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连杆机构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道(13)为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虎李志娟杨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