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66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涉及地下连续墙技术领域,解决了地下连续墙墙体相接处如何进行防渗处理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墙体,墙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接板,第一接板包括有固定机构,第一接板远离墙体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板,第二接板与第一接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相连,第二接板包括有防水板,防水板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二接板两侧,第二接板设置有收紧机构,防水板通过收紧机构收紧抵死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连接处,具有减缓地下连续墙墙体相接处渗水的优点。

An anti seepage structure of diaphragm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连续墙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具体是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本法特点是: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可用于密集建筑群中建造深基坑支护及进行逆作法施工,可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包括砂性土层、粒径50mm以下的砂砾层中施工等。适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停车场、地下油库、挡土墙;高层建筑的深基础、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工业建筑的深池、坑、竖井等。但是,地下连续墙在场地挖槽分段浇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上段墙体先凝固成墙体,下段墙体在浇筑时混凝土无法与上段墙体完全混合凝固成一体,导致两端墙体的连接处会形成很多结构缝。因此,在槽段缝处易发生局部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具有减缓地下连续墙墙体相接处渗水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接板,所述第一接板包括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接板远离墙体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板,所述第二接板与第一接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接板包括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二接板两侧,所述第二接板设置有收紧机构,所述防水板通过收紧机构收紧抵死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连接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接板,第一接板包括固定机构,第一接板远离墙体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板,第二接板与第一接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相连,实现墙体与墙体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接板包括设置于两侧的防水板,第二接板设置有收紧机构,防水板通过收紧机构收紧抵死于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相接处,防止地下水通过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相接处进行渗透,有利于加强地下连续墙的防渗能力,减缓地下连续墙墙体间的地下水渗透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紧机构为绳索,所述绳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防水板靠近第二接板一侧,所述第二接板开设有拼接槽,所述第一接板与拼接槽相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拉动绳索的拼接块,所述拼接块插接于拼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拼接时,拼接块拉动绳索使防水板紧贴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相接处,防止地下水渗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绳索采用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绳索穿设于第二接板内部且穿过拼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绳索采用弹性材料,防止拼接块在拉动绳索时将绳索拉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板两侧靠近第二接板部分为圆角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板两侧设置有圆角结构,防止第一接板拼接时阻碍防水板运动,有利于降低拼接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为公扣与母扣,所述公扣位于第一接板两侧,所述母扣位于第二接板两侧,所述公扣扣接于母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公扣扣接于母扣,实现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固定相连,结构简单,固定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保护防水板的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接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保护防水板的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接板,另一端与公扣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防护板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接板,所述母扣开设于第二防护板与公扣相对应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一方面对防水板形成防护,防止防水板使用时被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相接处设置有混凝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的设立一方面加强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加强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连接处的防渗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板远离拼接块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接板远离拼接槽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分别开设于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有利于增加混凝土与第一接板、第二接板的接触面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墙体一侧设置有第一接板,第一接板包括固定机构,第二接板通过固定机构与第一接板固定相连,用于实现墙体与墙体间的连接。第二接板两侧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通过收紧机构收紧,实现压紧、抵死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的连接处,防止地下水通过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的连接处进行渗透,有效减缓墙体与墙体间的渗水现象;收紧机构为绳索,绳索两端分别与防水板固定连接,使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拼接时绳索带动防水板压紧拼接处,防止渗水,收紧机构简单,使用方便,收紧效果较好;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拼接处设置有混凝土层,一方面提高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提升第一接板与第二接板连接处的防渗水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截面结构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第一接板;201、拼接块;3、第二接板;301、拼接槽;4、固定机构;401、公扣;402、母扣;5、防水板;6、收紧机构;7、绳索;8、第一防护板;9、第二防护板;10、混凝土层;11、第一容纳槽;12、第二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包括采用分段施工的墙体1。墙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接板2,第一接板2远离墙体1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板3,第一接板2包括有固定机构4,第二接板3通过固定机构4与第二接板3固定相连,第一接板2与第二接板3为预制的。参见图1与图2,第二接板3包括用于防止第一接板2与第二接板3连接处渗水的防水板5,防水板5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二接板3两侧。第二接板3设置有用于收缩防水板5的收紧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一侧设置有第一接板(2),所述第一接板(2)包括有固定机构(4),所述第一接板(2)远离墙体(1)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板(3),所述第二接板(3)与第一接板(2)通过固定机构(4)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接板(3)包括有防水板(5),所述防水板(5)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二接板(3)两侧,所述第二接板(3)设置有收紧机构(6),所述防水板(5)通过收紧机构(6)收紧抵死第一接板(2)与第二接板(3)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一侧设置有第一接板(2),所述第一接板(2)包括有固定机构(4),所述第一接板(2)远离墙体(1)一侧设置有第二接板(3),所述第二接板(3)与第一接板(2)通过固定机构(4)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接板(3)包括有防水板(5),所述防水板(5)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第二接板(3)两侧,所述第二接板(3)设置有收紧机构(6),所述防水板(5)通过收紧机构(6)收紧抵死第一接板(2)与第二接板(3)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机构(6)为绳索(7),所述绳索(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防水板(5)靠近第二接板(3)的一侧,所述第二接板(3)开设有拼接槽(301),所述第一接板(2)与拼接槽(301)相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拉动绳索(7)的拼接块(201),所述拼接块(201)插接于拼接槽(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7)采用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绳索(7)穿设于第二接板(3)内部且穿过拼接槽(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守翠吴族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明达福建地质勘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