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46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驱动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罐体内设置有环形喷淋管、搅拌轴和搅拌叶,环形喷淋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孔,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进液管,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分别与加热夹层连通,压力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罐体内部压力,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卸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热源、加热夹层和加热单元协作,使得加热夹层以及罐体内发酵环境保持恒温,同时可以减小热源的消耗量;同时通过压力调节装置对罐体内部环境进行加压,实现恒温高压的发酵环境,为微生物的培养研究提供便捷高效的发酵工艺,对促进微生物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A kind of fermentation device for microbial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及台湾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分为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前者是指对已纯化的单一菌种进行培养和利用;后者是指对混合菌种或自然样品(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基上所生长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估算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数量。发酵工艺是微生物培养中的重要一环,现有的微生物发酵设备中,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949273U公开的用于微生物发酵的发酵罐,包括罐体和储水罐,储水罐通过输水管与罐体连接;罐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料口,罐体的上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罐体的中下部安装有空气分布器,罐体上设有空气进口,空气进口与空气分布器连接,罐体的底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搅拌器,输水管伸入至罐体的顶部,输水管的底部设有喷头以用于向罐体内喷洒工艺水;储水罐与输水管的一端连接,输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储水罐上插设有输氧管以用于向储水罐内输送加压的氧气,该发酵罐有效提高工艺水中的含氧量,但是该罐体无法实现恒温高压发酵,使其应用受限。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实现恒温高压的发酵环境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用的发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利用加热夹层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加热单元持续对加热夹层内的热源进行持续加热,使得加热夹层以及罐体内发酵环境保持恒温,同时可以减小热源的消耗量;同时通过压力调节装置对罐体内部环境进行加压,让罐体内环境压力达到目标压力值,实现恒温高压的发酵环境,为微生物的培养研究提供便捷高效的发酵工艺,对促进微生物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驱动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罐体内设置有环形喷淋管、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环形喷淋管靠近罐体顶壁设置,环形喷淋管通过固定杆与罐体内壁固定连接,环形喷淋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泵,进液管穿过罐体与环形喷淋管连通,罐体上设置有加热夹层,所述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分别与加热夹层连通,热源入口管上设置有热源泵,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罐体内部连通,用于调节罐体内部压力,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卸料管。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侧壁上还设置有温度探头和压力探头。进一步地,所述热源出口管上设置有热源阀。进一步地,所述卸料管上设置有卸料阀。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支脚。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保温夹层,所述加热夹层、保温夹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为螺旋结构的搅拌叶。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朝向罐体内壁倾斜设置,喷淋孔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60°。优选地,所述搅拌轴穿过环形喷淋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泄压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为气体增压泵。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夹层内设置有电加热单元,所述电加热单元设置在远离罐体内胆的加热夹层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热源入口管靠近罐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热源出口管靠近罐体的顶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底部为倒锥形筒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底部还设置有热源排出管,所述热源排出管设置在热源入口管的下方,且热源排出管与加热夹层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热源排出管上设置有排出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利用加热夹层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加热单元持续对加热夹层内的热源进行持续加热,使得加热夹层以及罐体内发酵环境保持恒温,同时可以减小热源的消耗量;同时通过压力调节装置对罐体内部环境进行加压,让罐体内环境压力达到目标压力值,实现恒温高压的发酵环境,为微生物的培养研究提供便捷高效的发酵工艺,对促进微生物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罐体的剖视图;图中,1-罐体,2-进料管,3-驱动装置,4-压力调节装置,5-环形喷淋管,6-搅拌轴,7-搅拌叶,8-热源入口管,9-热源出口管,10-进液管,11-进液泵,12-加热夹层,13-热源泵,14-卸料管,15-温度探头,16-压力探头,17-支脚,18-热源排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进料管2、驱动装置3和压力调节装置4,罐体1内设置有环形喷淋管5、搅拌轴6和搅拌叶7,所述搅拌轴6的一端与驱动装置3连接,所述搅拌叶7设置在搅拌轴6的另一端,所述环形喷淋管5靠近罐体1顶壁设置,环形喷淋管5通过固定杆与罐体1内壁固定连接,环形喷淋管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热源入口管8、热源出口管9、进液管10,所述进液管10上设置有进液泵11,进液管10穿过罐体1与环形喷淋管5连通,罐体1上设置有加热夹层12,所述热源入口管8、热源出口管9分别与加热夹层12连通,热源入口管8上设置有热源泵13,所述压力调节装置4与罐体1内部连通,用于调节罐体1内部压力,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卸料管14。具体地,所述罐体1侧壁上还设置有温度探头15和压力探头16。具体地,所述热源出口管9上设置有热源阀。具体地,所述卸料管14上设置有卸料阀。具体地,所述罐体1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支脚17。具体地,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保温夹层,所述加热夹层12、保温夹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具体地,所述搅拌叶7为螺旋结构的搅拌叶。具体地,所述喷淋孔朝向罐体1内壁倾斜设置,喷淋孔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60°。优选地,所述搅拌轴6穿过环形喷淋管5设置。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3为电机。具体地,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驱动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罐体内设置有环形喷淋管、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环形喷淋管靠近罐体顶壁设置,环形喷淋管通过固定杆与罐体内壁固定连接,环形喷淋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泵,进液管穿过罐体与环形喷淋管连通,罐体上设置有加热夹层,所述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分别与加热夹层连通,热源入口管上设置有热源泵,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罐体内部连通,用于调节罐体内部压力,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卸料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驱动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罐体内设置有环形喷淋管、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的另一端,所述环形喷淋管靠近罐体顶壁设置,环形喷淋管通过固定杆与罐体内壁固定连接,环形喷淋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孔,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进液泵,进液管穿过罐体与环形喷淋管连通,罐体上设置有加热夹层,所述热源入口管、热源出口管分别与加热夹层连通,热源入口管上设置有热源泵,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罐体内部连通,用于调节罐体内部压力,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卸料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侧壁上还设置有温度探头和压力探头。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长席刘琼淳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