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85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微生物菌种培养技术领域,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包括壳体组件、培育组件和抽风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基座、连接杆、气缸、箱体、盖体和箱门,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气缸,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所述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盖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所述箱门;通过设置两组气缸由连接杆带动基座做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箱体产生晃动,且晃动幅度始终如一;通过设置定位销通过插槽插在滑槽的入口处,使得晃动时,盘体不会发生脱离侧翻的现象,本实用装置可以均匀地控制摇摆的幅度和盘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培育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菌种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
技术介绍
培养摇床作为一种多用途的生化设备,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环保、食品、医学等科研、教育和生产部门作精密培养制备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尤其适用于各大院校、油化工、卫生防疫、环境监测等科研部门作生物、生化、细胞、菌种等各种液态、固态化合物的振荡培养。原有的培养摇床采用电机带动轮盘转动使得摇床产生晃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摇床晃动的幅度控制不均匀,容易打翻内部的培育盘体,从而影响了培育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旨在解决原有的培养摇床采用电机带动轮盘转动使得摇床产生晃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摇床晃动的幅度控制不均匀,容易打翻内部的培育盘体,从而影响了培育的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包括壳体组件、培育组件和抽风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基座、连接杆、气缸、箱体、盖体和箱门,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气缸,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且顶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底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所述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盖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所述箱门;所述培育组件包括框架、滑槽、盘体、滑块、插槽、定位销和紫外线灯,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框架,所述框架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盘体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框架的中间处,所述滑槽的顶部开设有所述插槽,所述插槽上设置有所述定位销,所述盖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所述紫外线灯;所述抽风组件包括抽风电机、排气管和进气管,所述盖体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抽风电机,所述抽风电机的顶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管,所述抽风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进气管。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观察窗,所述箱门的表面上开设有所述观察窗。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盖体上,且位于所述所述抽风电机的一侧。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数量为四个的所述盘体间隔相等的分布在所述框架上。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培育组件还包括电阻丝,数量为两个的所述电阻丝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两端,且型号为GH140。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抽风组件还包括集风罩,所述集风罩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通过设置两组气缸由连接杆带动基座做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箱体产生晃动,且晃动幅度始终如一;通过设置定位销通过插槽插在滑槽的入口处,使得晃动时,盘体不会发生脱离侧翻的现象,本实用装置可以均匀地控制摇摆的幅度和盘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培育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整体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A区域处细节放大图;图中:1-壳体组件、11-基座、12-连接杆、13-气缸、14-箱体、15-盖体、16-箱门、17-观察窗、18-扶手、2-培育组件、21-框架、22-滑槽、23-盘体、24-滑块、25-插槽、26-定位销、27-紫外线灯、28-电阻丝、3-抽风组件、31-抽风电机、32-排气管、33-进气管、34-集风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包括壳体组件1、培育组件2和抽风组件3,壳体组件1包括基座11、连接杆12、气缸13、箱体14、盖体15和箱门16,基座11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下方设置有气缸13,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且顶端通过转轴与基座1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底端通过转轴与气缸1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基座11的顶端设置有箱体14,箱体14的上表面设置有盖体15,箱体14上设置有箱门16。培育组件2包括框架21、滑槽22、盘体23、滑块24、插槽25、定位销26和紫外线灯27,箱体14的内部设置有框架21,框架2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22,盘体23通过滑块24与滑槽22滑动连接,且位于框架21的中间处,滑槽22的顶部开设有插槽25,插槽25上设置有定位销26,盖体15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紫外线灯27。抽风组件3包括抽风电机31、排气管32和进气管33,盖体15的上方设置有抽风电机31,抽风电机31的顶端设置有排气管32,抽风电机3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管3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半圆形的基座11,方便气缸13带动基座11产生晃动,连接杆1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基座11的下表面,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气缸13输出端上表面,用于传递气缸13的输出动力;箱体14通过螺丝固定在基座11的顶端;盖体1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箱体14的顶端;箱门16通过铰链固定连接在箱体14上,方便人们拿放盘体23;框架21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14的内部底端,用于摆放盘体23,框架21的两侧开设有多个滑槽22,且滑槽22间隔相等的垂直排列在框架上21;滑槽22的入口处开设有插槽26,方便定位销26插入,防止盘体23滑出,紫外线灯27通过螺丝固定在盖体15的内部顶端,用于对箱体14内部进行杀菌消毒;抽风电机31通过螺丝固定在盖体15的顶端,方便对箱体14内部的空气流通,促进内部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发育;排气管33通过螺纹固定在抽风电机31的顶端,用于将气体排出;进气管33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抽风电机31的底部固定连接,一端延伸入箱体14的内部,用于收集气体。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观察窗17,箱门16的表面上开设有观察窗1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观察窗17设置在箱门16的表面上,方便人们观察微生物的发育情况。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扶手18,扶手18通过螺丝固定在盖体15上,且位于抽风电机31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扶手18通过螺丝固定在盖体15上,方便人们打开盖体15.进一步的,数量为四个的盘体23间隔相等的分布在框架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数量为四个的盘体23间隔相等的分布在框架21上,增加了培育的微生物产量,提高了箱体14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的,培育组件2还包括电阻丝28,数量为两个的电阻丝28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14的内侧壁两端,且型号为GH14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数量为两个的电阻丝28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14的内侧壁两端,可以均与的对微生物进行加热,提高了培育的效率。进一步的,抽风组件3还包括集风罩34,集风罩34通过螺纹固定在进气管33的底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集风罩34通过螺纹固定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培育组件(2)和抽风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基座(11)、连接杆(12)、气缸(13)、箱体(14)、盖体(15)和箱门(16),所述基座(11)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气缸(13),所述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且顶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1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底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气缸(1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11)的顶端设置有所述箱体(14),所述箱体(14)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盖体(15),所述箱体(14)上设置有所述箱门(16);所述培育组件(2)包括框架(21)、滑槽(22)、盘体(23)、滑块(24)、插槽(25)、定位销(26)和紫外线灯(27),所述箱体(14)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框架(21),所述框架(21)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22),所述盘体(23)通过所述滑块(24)与所述滑槽(22)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框架(21)的中间处,所述滑槽(22)的顶部开设有所述插槽(25),所述插槽(25)上设置有所述定位销(26),所述盖体(15)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所述紫外线灯(27);所述抽风组件(3)包括抽风电机(31)、排气管(32)和进气管(33),所述盖体(15)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抽风电机(31),所述抽风电机(31)的顶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管(32),所述抽风电机(3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进气管(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培养摇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培育组件(2)和抽风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基座(11)、连接杆(12)、气缸(13)、箱体(14)、盖体(15)和箱门(16),所述基座(11)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气缸(13),所述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且顶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1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底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气缸(1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11)的顶端设置有所述箱体(14),所述箱体(14)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盖体(15),所述箱体(14)上设置有所述箱门(16);所述培育组件(2)包括框架(21)、滑槽(22)、盘体(23)、滑块(24)、插槽(25)、定位销(26)和紫外线灯(27),所述箱体(14)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框架(21),所述框架(21)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22),所述盘体(23)通过所述滑块(24)与所述滑槽(22)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框架(21)的中间处,所述滑槽(22)的顶部开设有所述插槽(25),所述插槽(25)上设置有所述定位销(26),所述盖体(15)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所述紫外线灯(27);所述抽风组件(3)包括抽风电机(31)、排气管(32)和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长席刘琼淳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