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35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微生物接种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包括支撑组件、接种组件和固定组件,通过设置固定套管、接种针和扎孔锥,使得在进行菌种接种时,可以将菌棒放置于固定套管的内腔,然后启动与扎孔锥连接的气缸,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带动转轴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环和接种套筒转动,使得接种针转动至与滑孔对应的位置,启动与接种针连接的气缸,从而带动接种针插入扎孔锥在菌棒上扎的孔的内腔,然后启动泵,使得泵将菌种液箱内腔的菌种液抽取至连接管的内腔,最后经过分液管和伸缩管从接种针排入菌棒的内腔,避免了目前在菌种接种时,需要人工逐一扎孔接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A microbial inoc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接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
技术介绍
香菇是我国特产之一,多年一直出口,我国香菇产量1999年已达1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费的菇类。我国香菇多以干品销售,近年也有一定鲜品出口,经过接种的香菇菌棒,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应选择通风散热条件好的场所完成菌棒的散堆,移堆工作。在高温期间,严禁翻动菌棒,以防香菇菌棒受振动而增加菌丝呼吸作用而使堆温上升,引起"烧菌"。目前在菌种接种时,需要人工逐一扎孔接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旨在解决目前在菌种接种时,需要人工逐一扎孔接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包括支撑组件、接种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横梁杆、转轴、齿轮、伺服电机和齿环,所述横梁杆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内腔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架和横梁杆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内腔和前后两组所述横梁杆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转轴的前后两侧,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右侧前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右侧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齿环与所述伺服电机啮合连接,且位于各组所述齿轮之间;所述接种组件包括接种套筒、气缸、扎孔锥、接种针、菌种液箱、连接管、分液管、伸缩管和泵,所述接种套筒与所述齿环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后两组所述齿环的内腔,所述气缸与所述接种套筒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接种套筒的内腔,所述扎孔锥和接种针均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种套筒的内腔,所述扎孔锥和接种针呈交替设置,所述菌种液箱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左右两侧的底端,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菌种液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菌种液箱的顶端,所述泵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菌种液箱的顶端,所述分液管与所述接种套筒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接种套筒的外侧,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菌种液箱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管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与所述分液管固定连接,且贯穿设置在所述接种套筒的内腔,所述伸缩管上远离所述分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接种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杆、固定套管和滑孔,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种套筒的内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横梁杆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所述滑孔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所述固定套管的外侧。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四角。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扎孔锥和所述接种针靠近固定套管的一端的直径相同。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滚轮架、滚轮和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固定套管滑动连接,且贯穿于所述固定套管的四周,所述滚轮架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固定套管的内腔,所述滚轮与所述滚轮架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滚轮架的内腔。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板和调节螺栓,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滚轮架的一端时,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且贯穿于所述连接板至所述固定套管的外侧,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固定套管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通过设置固定套管、气缸、接种针和扎孔锥,使得在进行菌种接种时,可以将菌棒放置于固定套管的内腔,然后启动与扎孔锥连接的气缸,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带动转轴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环和接种套筒转动,使得接种针转动至与滑孔对应的位置,启动与接种针连接的气缸,从而带动接种针插入扎孔锥在菌棒上扎的孔的内腔,然后启动泵,使得泵将菌种液箱内腔的菌种液抽取至菌种液箱的内腔,最后经过分液管和伸缩管从接种针排入菌棒的内腔,避免了目前在菌种接种时,需要人工逐一扎孔接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B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支撑组件、11-支撑架、12-横梁杆、13-转轴、14-齿轮、15-伺服电机、16-齿环、17-支撑脚、2-接种组件、21-接种套筒、22-气缸、23-扎孔锥、24-接种针、25-菌种液箱、26-连接管、27-分液管、28-伸缩管、29-泵、3-固定组件、31-支撑杆、32-固定套管、33-滚轮架、34-滚轮、35-滑杆、36-连接板、37-调节螺栓、38-滑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包括支撑组件1、接种组件2和固定组件3,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架11、横梁杆12、转轴13、齿轮14、伺服电机15和齿环16,横梁杆12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架11内腔的前后两侧,转轴13与支撑架11和横梁杆12转动连接,且位于支撑架11的内腔和前后两组横梁杆12之间的左右两侧,齿轮14与转轴13固定连接,且位于转轴13的前后两侧,伺服电机15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架11的右侧前端,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与右侧转轴13固定连接,齿环16与伺服电机15啮合连接,且位于各组齿轮14之间;接种组件2包括接种套筒21、气缸22、扎孔锥23、接种针24、菌种液箱25、连接管26、分液管27、伸缩管28和泵29,接种套筒21与齿环16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后两组齿环16的内腔,气缸22与接种套筒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扎孔锥23和接种针24均与气缸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扎孔锥23和接种针24呈交替设置,菌种液箱25与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架11左右两侧的底端,连接管26与菌种液箱25固定连接,且位于菌种液箱25的顶端,泵29与连接管26固定连接,且位于菌种液箱25的顶端,分液管27与接种套筒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接种套筒21的外侧,连接管26远离菌种液箱25的一端与分液管27固定连接,伸缩管28与分液管27固定连接,且贯穿设置在接种套筒21的内腔,伸缩管28上远离分液管27的一端与接种针24固定连接;固定组件3包括支撑杆31、固定套管32和滑孔38,固定套管32与支撑杆31固定连接,且位于接种套筒21的内腔,支撑杆31与横梁杆12和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杆31的上下两端,滑孔38均匀等间距开设与固定套管32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固定套管32、气缸22、接种针24和扎孔锥23,使得在进行菌种接种时,可以将菌棒放置于固定套管32的内腔,然后启动与扎孔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接种组件(2)和固定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架(11)、横梁杆(12)、转轴(13)、齿轮(14)、伺服电机(15)和齿环(16),所述横梁杆(12)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内腔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13)与所述支撑架(11)和横梁杆(12)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的内腔和前后两组所述横梁杆(12)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14)与所述转轴(1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转轴(13)的前后两侧,所述伺服电机(15)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的右侧前端,所述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与右侧所述转轴(13)固定连接,所述齿环(16)与所述伺服电机(15)啮合连接,且位于各组所述齿轮(14)之间;/n所述接种组件(2)包括接种套筒(21)、气缸(22)、扎孔锥(23)、接种针(24)、菌种液箱(25)、连接管(26)、分液管(27)、伸缩管(28)和泵(29),所述接种套筒(21)与所述齿环(16)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后两组所述齿环(16)的内腔,所述气缸(22)与所述接种套筒(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所述扎孔锥(23)和接种针(24)均与所述气缸(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所述扎孔锥(23)和接种针(24)呈交替设置,所述菌种液箱(25)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左右两侧的底端,所述连接管(26)与所述菌种液箱(2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菌种液箱(25)的顶端,所述泵(29)与所述连接管(2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菌种液箱(25)的顶端,所述分液管(27)与所述接种套筒(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接种套筒(21)的外侧,所述连接管(26)远离所述菌种液箱(25)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管(27)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管(28)与所述分液管(27)固定连接,且贯穿设置在所述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所述伸缩管(28)上远离所述分液管(27)的一端与所述接种针(24)固定连接;/n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支撑杆(31)、固定套管(32)和滑孔(38),所述固定套管(32)与所述支撑杆(3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所述支撑杆(31)与所述横梁杆(12)和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杆(31)的上下两端,所述滑孔(38)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所述固定套管(32)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接种组件(2)和固定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支撑架(11)、横梁杆(12)、转轴(13)、齿轮(14)、伺服电机(15)和齿环(16),所述横梁杆(12)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内腔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13)与所述支撑架(11)和横梁杆(12)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的内腔和前后两组所述横梁杆(12)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齿轮(14)与所述转轴(1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转轴(13)的前后两侧,所述伺服电机(15)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的右侧前端,所述伺服电机(15)的输出端与右侧所述转轴(13)固定连接,所述齿环(16)与所述伺服电机(15)啮合连接,且位于各组所述齿轮(14)之间;
所述接种组件(2)包括接种套筒(21)、气缸(22)、扎孔锥(23)、接种针(24)、菌种液箱(25)、连接管(26)、分液管(27)、伸缩管(28)和泵(29),所述接种套筒(21)与所述齿环(16)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后两组所述齿环(16)的内腔,所述气缸(22)与所述接种套筒(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所述扎孔锥(23)和接种针(24)均与所述气缸(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接种套筒(21)的内腔,所述扎孔锥(23)和接种针(24)呈交替设置,所述菌种液箱(25)与所述支撑架(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架(11)左右两侧的底端,所述连接管(26)与所述菌种液箱(2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菌种液箱(25)的顶端,所述泵(29)与所述连接管(2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菌种液箱(25)的顶端,所述分液管(27)与所述接种套筒(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接种套筒(21)的外侧,所述连接管(26)远离所述菌种液箱(25)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管(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长席刘琼淳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