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35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包括主动联轴节、从动联轴节、缓冲垫块和联节套,主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主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槽;从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从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槽;缓冲垫块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同轴心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卡合槽套入上形状相同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槽套入形状相同的第二卡合部;主动联轴节通过所述卡齿带动从动联轴节做同轴心同方向转动,且所述卡齿的受力平面上活动镶嵌有用于缓冲扭力的缓冲组件;联节套环形套设在主动联轴节和从动联轴节连接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组装与拆卸方便,利于平时的检修和维护,增加使用寿命和安全稳定性。

Two way torque buffer cou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装备领域,特别是涉及联轴器
,尤其具有缓冲特性的联轴器。
技术介绍
套筒联轴器是利用公用套筒,并通过螺丝或锥销等刚性联接件,以实现两轴的联接,因此要求联接两轴的轴线对中性要好,连接牢固,制作要求要高。普通套筒联轴器不具备较好的扭力缓冲措施,且无法避免因安装或者制造精度不佳时,引起的轴向窜动和转动时的扭力对轴的损坏。现存的普通联轴器无法同时具备双向转动扭力缓冲和避免轴向窜动的功能,功能特性单一。且普通的联轴器,制造和安装都较为困难,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具有扭力缓冲结构来缓冲联轴器使用时的瞬间扭力,结构简单,使用组装方便,适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包括主动联轴节、从动联轴节、缓冲垫块和联节套,其中主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主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槽;从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从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槽;所述缓冲垫块包括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为花瓣状,花瓣突出部分形成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联轴节(1)、从动联轴节(2)、缓冲垫块(3)和联节套(4),其中主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主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槽(11);从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从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槽(21);所述缓冲垫块包括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所述第一卡合部为花瓣状,花瓣突出部分形成卡齿(33),第一卡合部的结构和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同轴心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卡合槽套入形状相同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槽套入形状相同的第二卡合部;主动联轴节通过所述卡齿带动从动联轴节做同轴心同方向转动,且所述卡齿的受力平面上活动镶嵌有用于缓冲扭力的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联轴节(1)、从动联轴节(2)、缓冲垫块(3)和联节套(4),其中主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主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槽(11);从动联轴节一端连接从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槽(21);所述缓冲垫块包括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所述第一卡合部为花瓣状,花瓣突出部分形成卡齿(33),第一卡合部的结构和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同轴心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卡合槽套入形状相同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槽套入形状相同的第二卡合部;主动联轴节通过所述卡齿带动从动联轴节做同轴心同方向转动,且所述卡齿的受力平面上活动镶嵌有用于缓冲扭力的缓冲组件(34);所述主动联轴节和所述从动联轴节分别套入缓冲垫块的卡合部后,所述联节套环形套设在主动联轴节和从动联轴节连接位置,且联节套的第一卡条(41)卡设在主动联轴节的第一卡槽(12)内,联节套的第二卡条(42)卡设在从动联轴节的第二卡槽(22)内,使主动联轴节和从动联轴节固定连接,无法轴向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联轴节的轴向侧壁上开设有4个间隔排布并沿径向贯通的第一螺栓槽(13);主动轴上开设有与该第一螺栓槽对应的主动轴螺栓槽,设有螺栓连接件插设于第一螺栓槽与主动轴螺栓槽内将主动联轴节与主动轴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扭力缓冲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联轴节的轴向侧壁上开设有4个间隔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余樊张先鑫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沃普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