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镦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91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冷镦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8‑0.30%;Mn:0.70‑0.95%;Ti:0.01‑0.05%;Al:0.15‑0.40%;B:0.0010‑0.0035%;Si:0.03‑0.10%;P≤0.020%;S≤0.00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冷镦刚,晶粒度为8~10级,抗拉强度可达540‑575MPa,收缩率Z≥50%,具有优异的冷镦性能。

A cold heading steel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镦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尤其涉及一种冷镦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冷镦钢属于紧固件用钢,广泛用于制造螺栓、螺母、螺钉、铆钉等各类标准件,其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塑性,采用冷镦加工成型。由于冷镦钢在加工过程中形变量大且变形速度快,且大多数都是以一次成型的状态存在,所以,对钢材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均有严格要求。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紧固件行业对冷镦钢的强度、韧性和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冷镦用钢的力学性能强度下限值提高接近20N/mm2,断面收缩率提高近12%,进一步地增加了冷镦钢的生产难度。因此,需要改进冷镦钢的生产工艺,提高冷镦钢的冷镦性能,满足紧固件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冷镦钢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镦钢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冷镦钢,所述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8-0.30%;Mn:0.70-0.95%;Ti:0.01-0.05%;Al:0.15-0.40%;B:0.0010-0.0035%;Si:0.03-0.10%;P≤0.020%;S≤0.00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C:碳是钢的主要强化元素之一,碳含量过低,冷镦钢在热处理后的强度和硬度低,同时,冷镦钢中碳含量的高低对其韧性也有很大影响,碳含量过高会导致冷镦钢在加工过程中出现镦头开裂,因此,将C含量控制为0.18-0.30%。Ti:钛是化学上极为活泼的金属元素之一,与氧、氮、碳都有极强的亲和力。钢中的钛和碳形成十分稳定的碳化钛,在一般热处理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内,碳化钛极难溶解,使奥氏体晶粒细化,奥氏体分解转变时,新相晶核形成的机会增多,加速奥氏体的转变,有利于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因此,控制Ti含量为0.01-0.05%。Mn:锰是固溶强化元素,含量过低,给钢的连铸生产带来质量隐患,但含量过多,又会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和韧性,故控制Mn含量为0.70-0.95%。Si:硅在炼钢过程中不仅是主要的还原剂和脱氧剂,此外,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显著提升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但含量过高,会造成钢的韧性下降,降低钢的焊接性能,控制Si:0.03-0.10%。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过高则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因此,结合其他化学成分含量,综合考虑,将Al含量控制在0.15-0.40%。B:钢中硼含量过低,达不到提高钢材淬透性的作用;硼含量过高,又会使钢发脆,钢材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P、S:硫、磷元素为钢中有害元素,其会对钢造成热脆和冷脆现象,影响钢材的内部质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镦钢,通过化学成分成分设计,得到了具有良好冷镦性能的冷镦钢。其中,Si、Al共同作用起到良好的脱氧效果,降低钢中非铁氧化物的含量,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并通过添加少量的Ti进一步地提高钢材的韧性及稳定性。同时,通过Si、Mn复合固溶形成复合强化,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而Al与Ti协同作用达到细化晶粒的效果,控制钢材的晶粒度为8~10级,提高钢材的塑形和韧性,能够获得较大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使钢材具有较高的变形抗力,有效避免裂纹的产生。此外,添加微量B元素,与Mn共同作用提高钢的淬透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镦钢致密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具有优异的冷镦性能,抗拉强度(Rm)可达540-575MPa,收缩率Z≥50%,完全满足冷镦用钢的使用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25-0.30%;Mn:0.75-0.85%;Ti:0.01-0.02%;Al:0.15-0.40%;B:0.0010-0.0035%;Si:0.03-0.10%;P≤0.020%;S≤0.00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通过进一步地调控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保证冷镦钢的表面质量和心部质量,改善其冷镦性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冷镦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初炼工序、精炼工序和连铸工序,所述初炼工序,全程化渣,出钢温度为1585-1600℃;所述精炼工序,进行造白渣处理,加入钛铁合金,软吹;所述连铸工序,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30-50℃,拉坯速度为1.6-1.9m/min。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镦钢的制备方法,在化学成分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初炼化渣及出钢温度的控制,降低了P含量;精炼中通过造白渣处理,并加入钛铁与Al协同作用,脱氧的同时,进行一步地降低P、S含量,并控制钢的晶粒度;再通过连铸拉速及过热度的控制,保证了钢坯良好的表面及内部质量,使钢材具有优异的冷镦性能,满足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初炼工序中,控制终点钢液中C:0.06-0.14%,P≤0.012%。进一步地,所述初炼工序中,出钢前进行后搅,后搅时间为90-120s,实现低温脱磷。进一步地,所述初炼工序中,出钢过程加入石灰180-200kg/炉,精炼渣450-500kg/炉,为了改变炉渣的碱度,有利于脱P、脱S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所述初炼工序中,加入脱氧剂1.0-3.0kg/t,保证钢水脱氧效果,提高合金收得率,去除夹杂,提高钢水质量,避免造成连铸坯出现皮下气泡和表面气孔等质量缺陷,改善冷镦钢的表面质量。进一步地,所述精炼工序中,控制钢液中Als:0.04-0.06%,保证脱氧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精炼工序中,保持白渣12-15min,软吹时间为15-20min,保证钢液的脱氧脱磷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连铸工序中,中间包钢水浇入结晶器内,采用浸入式水口保护,所述浸入式水口插入结晶器钢液面以下70-100mm,避免钢水飞溅而被氧化或引入杂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冷镦钢,所述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27%;Mn:0.80%;Ti:0.01%;Al:0.20%;B:0.0020%;Si:0.08%;P:0.020%;S:0.00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上述冷镦刚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初炼工序、精炼工序和连铸工序,具体步骤如下:S1:初炼工序中,全程化渣,初渣形成时间2min,利用低温脱磷,脱氧剂加入量1.0kg/t,出钢前进行后搅,后搅时间90s,控制终点成分:P:0.012%,C:0.06%,出钢温度1585℃,出钢过程加入精炼石灰180kg/炉、低硅精炼渣450kg/炉进行渣洗;S2:精炼工序中,造白渣,控制Als:0.04%,加入钛铁合金,钛铁吸收率参考值40%,保持白渣12min,软吹氩过程调整气量保持液面微微蠕动严禁裸露钢液面,软吹时间15min;S3:连铸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8-0.30%;Mn:0.70-0.95%;Ti:0.01-0.05%;Al:0.15-0.40%;B:0.0010-0.0035%;Si:0.03-0.10%;P≤0.020%;S≤0.00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8-0.30%;Mn:0.70-0.95%;Ti:0.01-0.05%;Al:0.15-0.40%;B:0.0010-0.0035%;Si:0.03-0.10%;P≤0.020%;S≤0.00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镦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镦钢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25-0.30%;Mn:0.75-0.85%;Ti:0.01-0.02%;Al:0.15-0.40%;B:0.0010-0.0035%;Si:0.03-0.10%;P≤0.020%;S≤0.00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镦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初炼工序、精炼工序和连铸工序,
所述初炼工序,全程化渣,出钢温度为1585-1600℃;
所述精炼工序,进行造白渣处理,加入钛铁合金,软吹;
所述连铸工序,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30-50℃,拉坯速度为1.6-1.9m/min。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耿立唐王卓周海波李亚彦王春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