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照民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31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稳定性差、承受力度小且耐用性差的问题,包括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第一护角连接件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一折叠线,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二护角连接件包括第四部、第五部和第六部,第四部与第五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槽,第五部与第六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二折叠线,当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卡接,第一护角连接件沿第一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一部、第二部和第四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护角连接件沿第二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三部、第五部和第六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二插槽。

A right angle connecting device for thick paper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
技术介绍
纸箱一般用于产品的包装,使易碎怕碰的物品在箱内起到固定商品,防止产品破损变形,并且能够承受在装载、运输、保管等过程中的各种冲击、振动、颠簸、压缩、摩擦等外力的作用,形成对内装产品的保护,具有一定抗振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138973.7公开了一种用于厚板纸箱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参考图1所示,包括护角内侧面1’和护角外侧面2’,所述护角内侧面1’包括第一内侧面11’和第二内侧面12’,第一内侧面11’和第二内侧面12’呈L型直角设置,第一内侧面11’和第二内侧面12’连接处为护角中轴3’,护角内侧面1’和护角外侧面2’沿护角中轴3’呈轴对称,且护角内侧面1’和护角外侧面2’沿护角中轴3’相连接,护角内侧面1’和护角外侧面2’均为可折叠的构件,护角外侧面2’包括第一外侧面21’、第二外侧面22’、第三外侧面23’和第四外侧面24’,第一外侧面21’和第二外侧面22’、第二外侧面22’和第三外侧面23’、第三外侧面23’和第四外侧面24’之间分别呈直角连接,且第一外侧面21’、第二外侧面22’、第三外侧面23’和第四外侧面24’依次连接呈M型设置,第一内侧面11’和第一外侧面21’、第二内侧面12’和第四外侧面24’分别通过粘合剂与在纸箱相邻的两面粘合,当护角内侧面1’沿护角中轴3’向内折叠时,第一内侧面11’与第二内侧面12’重叠,第一外侧面21’与第四外侧面24’平行;当护角内侧面1’沿护角中轴3’向外折叠时,第二外侧面22’与第三外侧面23’重叠,第一外侧面21’与第四外侧面24’在同一平面上。上述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图2所示,是通过一整个可折叠构件弯折形成第一内侧面11’和第二外侧面12’,并将第一内侧面11’和第二内侧面12’分别粘合在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的内侧面上,同时通过一整个可折叠构件弯折形成第一外侧面21’、第二外侧面22’、第三外侧面23’和第四外侧面24’,并将第一外侧面21’和第四外侧面24’分别粘合在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的外侧面上,并且第二外侧面22’和第三外侧面23’是未与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的侧面粘合的,形成自由活动状态,在使用时,因该接驳装置结构设计,使得作用在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上的力均是由护角内侧面1’承受,护角外侧面2’并未承受力度,使得护角内侧面1’上处于弯折处的护角中轴3’的受力较大,而在制备护角内侧面1’时又不能一味的提高其厚度,因此造成了该接驳装置的承受力度小;并且在多次的折叠收纳、使用时,护角内侧面1’上的护角中轴3’多次弯折,使得该处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护角内侧面1’的承受力度降低,并且容易断裂。同时,参考图3所示,考虑到护角内侧面1’和护角外侧面2’也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且该厚度决定着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的承受力度,因此在生产时,需要考虑两种方式,一是,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的直角形成相靠近形成线接触,护角中轴3’与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相接触线平行,此时,第二外侧面22’和第三外侧面23’的宽度尺寸之和要大于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的厚度尺寸之和,使得护角内侧面1’沿护角中轴3’向内折叠时,使得第一内侧面11’与第二内侧面12’重叠,第一外侧面21’与第四外侧面24’平行,但是,护角内侧面1’沿护角中轴3’向外折叠时,第二外侧面22’和第三外侧面23’会形成褶皱,第一外侧面21’与第四外侧面24’无法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二是,在保证护角内侧面1’沿护角中轴3’向外折叠时,第一外侧面21’与第四外侧面24’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的间距变大,使得护角内侧面1’未与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粘合的面积变大,并且第二外侧面22’和第三外侧面23’也未于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粘合,使得厚纸板10’和厚纸板20’容易产生移动,结构稳定性差。因此,需要研发一款结构稳定性好、承受力度大且耐用性强的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稳定性差、承受力度小且耐用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所述第一护角连接件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且位于第一护角连接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护角连接件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四部、第五部和第六部,所述第四部与第五部之间且位于第二护角连接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五部与第六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二折叠线,当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卡接,第一护角连接件沿第一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一部、第二部和第四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护角连接件沿第二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三部、第五部和第六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二插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且位于第一护角连接件的下部弯折形成第三折叠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槽的长度尺寸与第三折叠线的长度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1。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部与第五部之间且位于第二护角连接件的上部弯折形成第四折叠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接槽的长度尺寸与第四折叠线的长度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槽的长度尺寸与第二卡接槽的长度尺寸之和等于第三折叠线的长度尺寸与第四折叠线的长度尺寸之和。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通过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卡接,使得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连接,相邻的两厚纸板分别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并与其粘合连接,其中一厚纸板的三个侧面分布与第一部、第二部和第四部粘合连接,另一个厚纸板的三个侧面与第三部、第五部和第六部粘合连接,使得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与厚纸板的连接牢固,结构稳定性好,并且第一卡接槽与第二卡槽卡接后,其卡接处形成中枢轴,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能够较好的沿其摆动,并且结合第三折叠线和第四折叠线,使得相邻两折叠板折叠后呈平行状态,以及展开后呈同一平面上,有利于收纳,减少占用空间,并且转动过程中减少对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的损伤,重复利用性高,在使用过程中,厚纸板受到的挤压力直接传递至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第一护角连接件上的第一卡接槽的横向一侧面抵靠在第二护角连接件上,使得挤压力垂直作用在第二护角连接件上,第二护角连接件上的第二卡接触的横向一侧面抵靠在第一护角连接件上,使得挤压力垂直作用在第一护角连接件上,从而提高其承受力度,利用该接驳装置进行试验,在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的厚度在5mm时,其可承受在1吨重量以上,同时,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形成旋转对称,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裁切弯折形成,其工艺简便,并且组装使用功能方便,加工成本低,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所述第一护角连接件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且位于第一护角连接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护角连接件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四部、第五部和第六部,所述第四部与第五部之间且位于第二护角连接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五部与第六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二折叠线,当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卡接,第一护角连接件沿第一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一部、第二部和第四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护角连接件沿第二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三部、第五部和第六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二插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护角连接件和第二护角连接件,所述第一护角连接件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一折叠线,所述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且位于第一护角连接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护角连接件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四部、第五部和第六部,所述第四部与第五部之间且位于第二护角连接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五部与第六部之间弯折形成第二折叠线,当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卡接,第一护角连接件沿第一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一部、第二部和第四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护角连接件沿第二折叠线弯折,使得第三部、第五部和第六部围成一供厚纸板插入的第二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厚纸板直角转弯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照民
申请(专利权)人:林照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