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及车辆,减振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架本体刚性连接;减振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动力总成通过所述减振件与所述支架本体柔性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动力总成之间,所述减振件配置成在其径向上的刚度大于其轴向上的刚度,且所述减振件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位置设置成其轴向方向与所述动力总成的横摆方向平行,以将所述减振支架与所述压缩机构造成动力吸振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支架可以有效降低整车振动幅值,不会额外增加整车质量和布置空间。
Damping bracket and vehicle for connecting compressor and pow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减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和具有该减振支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时,车辆前轴的左右半轴与转向节之间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旋转,等速万向节内部零件之间滑动摩擦力的轴向分力(即诱发轴向力,GeneratedAxialForce,GAF)往往会对整车低速行驶时的舒适性造成影响。通常表现为整车在低速行驶时的左右晃动(即横摆)。一般而言,诱发轴向力的频率等于车轮(或半轴)转频×万向节钢球数目。当诱发轴向力的频率和动力总成的刚体固有频率接近时,会使整车产生剧烈的横向晃动(Wiggle)。而半轴的布置角度、万向节的结构形式、滑动副的表面粗糙度及润滑条件均会对诱发轴向力的大小产生影响。目前,现有技术中解决横向晃动导致的整车振动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调节半轴布置角度(通过减小左右半轴的夹角,减小滑动摩擦力的轴向分力)、提高万向节的加工精度、采用合适的润滑油脂以减小滑动副的摩擦力以及变更万向节的结构等。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尤其对于拥有大扭矩驱动的车辆来说,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整车振动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在动力总成上安装动力吸振器来降低整车的振动,但是,为达到足够的吸振能力,动力吸振器的质量需要足够大。这就对动力总成的布置及整车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使得实际操作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调节半轴布置角度(通过减小左右半轴的夹角,减小滑动摩擦力的轴向分力)、提高万向节的加工精度、采用合适的润滑油脂以减小滑动副的摩擦力以及变更万向节的结构等方式解决整车振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动力吸振器来降低整车振动而导致动力总成的布置困难和整车的质量增加的问题。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架本体刚性连接;减振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动力总成通过所述减振件与所述支架本体柔性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动力总成之间,所述减振件配置成在其径向上的刚度大于其轴向上的刚度,且所述减振件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位置设置成其轴向方向与所述动力总成的横摆方向平行,以将所述减振支架与所述压缩机构造成动力吸振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为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长螺栓,以与所述支架本体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压缩机的安装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呈三角形状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减振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孔相对应,且每个所述减振件与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孔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呈三角形状分布,且每个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减振件为橡胶衬套,所述橡胶衬套包括:橡胶主体,形成为中空柱状;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设在所述橡胶主体的内壁面,且所述第一连接套用于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设在所述橡胶主体的外壁面,所述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和所述橡胶主体限定出所述橡胶衬套在径向上的刚度大于其在轴向上的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分别为钢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动力总成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衬套由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橡胶主体硫化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衬套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套上,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的定位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动力总成通过减振件与支架本体柔性连接,减振件在其径向上的刚度大于其轴向上的刚度,并且在布置时,减振件的轴向方向与动力总成的横摆方向一致,使压缩机在整车的横摆方向上具有较低刚度的同时,保证压缩机在纵向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此将减振支架与压缩机构造成动力吸振装置。当诱发轴向力频率与动力总成的横摆方向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动力总成由于共振而产生的剧烈横向晃动会被由减振支架和压缩机构造成的动力吸振装置吸收,从而大大降低了传递给车身的振动幅值,抑制了整车振动问题的发生。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其与压缩机构造成的动力吸振装置吸振能力好,且不会额外增加整车质量和布置空间。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架的减振件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支架的与动力总成和压缩机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减振支架100;支架本体10;安装孔11;连接孔12;减振件20;橡胶主体21;第一连接套22;第二连接套23;定位销24;长螺栓30;动力总成40;压缩机50。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连接压缩机50和动力总成40的减振支架100主要由支架本体10和减振件20组成。其中,支架本体10上加工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压缩机50通过第一安装部与支架本体10刚性连接。减振件20安装在第二安装部内,动力总成40通过减振件20与支架本体10柔性连接。支架本体10安装在压缩机50和动力总成40之间,以传递和吸收动力总成40产生的振动。减振件20配置成在其径向上的刚度大于其轴向上的刚度,并且减振件20在支架本体10上的位置设置成其轴向方向与动力总成40的横摆方向平行,以将减振支架100与压缩机50构造成动力吸振装置。也就是说,减振件20的轴向方向与动力总成40的横摆方向一致,使压缩机50在整车的横摆方向上具有较低刚度的同时,保证压缩机50在纵向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此将减振支架100与压缩机50构造成动力吸振装置。当诱发轴向力频率与动力总成40的横摆方向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动力总成40由于共振而产生的剧烈横向晃动会被由减振支架100和压缩机50构造成的动力吸振装置吸收,从而大大降低了传递给车身的振动幅值,抑制了整车振动问题的发生。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连接压缩机50和动力总成40的减振支架100,其与压缩机50构造成的动力吸振装置吸振能力好,且不会额外增加整车质量和布置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支架本体10可以大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架本体刚性连接;/n减振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动力总成通过所述减振件与所述支架本体柔性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动力总成之间,所述减振件配置成在其径向上的刚度大于其轴向上的刚度,且所述减振件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位置设置成其轴向方向与所述动力总成的横摆方向平行,以将所述减振支架与所述压缩机构造成动力吸振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支架本体刚性连接;
减振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内,所述动力总成通过所述减振件与所述支架本体柔性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动力总成之间,所述减振件配置成在其径向上的刚度大于其轴向上的刚度,且所述减振件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位置设置成其轴向方向与所述动力总成的横摆方向平行,以将所述减振支架与所述压缩机构造成动力吸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长螺栓,以与所述支架本体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压缩机的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呈三角形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减振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孔相对应,且每个所述减振件与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广铭,吴寒剑,汤晓林,盛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