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12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包括机架、送线模块和截线模块,该机架包括底板和竖直安装于该底板上的竖板,于该竖板上设置有支架;该送线模块包括有传线轮组、用于拉动线材向前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将线材递到截线模块的递线组件,该传线轮组、驱动组件和递线组件依次相连安装于上述支架上;该截线模块包括有用于旋转线材的转线组件和用于对线材进行截断的截线组件,该转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上述递线组件前侧,该截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转线组件侧旁。藉此,通过于机架上设置送线模块和截线模块实现线材的自动传线、压线、递线及截线操作,提高线材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劳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Automatic wire feeding and cutting mechanism for wire pre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
本技术涉及线材加工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类产品在生活中使用越来越普遍,电子产品的使用需要配套的连接线,在连接线组装在电子产品之前需要对线材进行分线。而不同的电子产品对工艺的要求不一样,对线材的需求有定长、裁切、去外皮、打散、折反屏蔽编织、包覆铜箔等,为将线材组装到电子产品上时,需要将每条并线分开屏蔽编织、折弯、包覆铜箔、再将分开处理后的线分别焊接或者铆压在连接器上。传统的对线材的裁切分线、编织打散、折弯编织、包覆铜箔等采用的是人工手动操作,此种工艺效率低且成本高,其次是容易导致线材弯曲、损坏,质量不达标,不利于工厂专业自动化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其通过于机架上设置送线模块和截线模块实现线材的自动传线、压线、递线及截线操作,提高线材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劳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包括有机架、用于输送线材的送线模块和用于将线材截断的截线模块,该机架包括有底板和竖直安装于该底板上的竖板,于该竖板上设置有用于承载上述送线模块和截线模块的支架;该送线模块包括有用于传递线材的传线轮组、用于拉动线材向前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将线材递到截线模块的递线组件,该传线轮组、驱动组件和递线组件依次相连安装于上述支架上;该截线模块包括有用于旋转线材的转线组件和用于对线材进行截断的截线组件,该转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上述递线组件前侧,该截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转线组件侧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线轮组包括有复数个滚轮,该复数个滚轮上下交替安装于支架前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电机、带轮组、压线轮以及用于驱动压线轮向带轮组靠拢以压紧线材的压线驱动气缸,该电机与带轮组相连,该压线轮与压线驱动气缸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递线组件包括有出线管和驱动出线管向前移动的递线气缸,该出线管与上述驱动组件相连,并该出线管与递线气缸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线组件包括有转线气缸和安装于转线气缸轴端的夹紧气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截线组件包括有刀具和驱动刀具截断线材的截线驱动气缸,该刀具与截线驱动气缸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板上竖直设置有导轨,所述支架上对应导轨设置有滑块,该滑块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导轨上,于上述底板上竖直设置有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轴端与支架下端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板上设有一镂空方孔,于支架背部竖直设置有两个用于感测支架与竖板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该两个距离传感器伸进镂空方孔中,并其中一距离传感器朝向于镂空方孔上侧内壁,另一距离传感器朝向于镂空方孔下侧内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一用于控制压线轮和压线驱动气缸的手拉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组压线轮,对应每组压线轮设置有一压线驱动气缸相连。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送线模块和截线模块集成于机架上形成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线材的自动传线、压线、递线及截线操作,使线材处理完全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线材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劳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自动送线裁切机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自动送线裁切机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自动送线裁切机构第三视角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架11、底板13、支架14、导轨15、滑块16、升降气缸17、镂空方孔18、距离传感器20、送线模块21、传线轮组211、滚轮22、驱动组件221、电机222、带轮组223、压线轮224、压线驱动气缸23、递线组件231、出线管232、递线气缸233、手拉阀30、截线模块31、转线组件311、转线气缸312、夹紧气缸32、截线组件321、刀具322、截线驱动气缸。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包括有机架10、用于输送线材的送线模块20和用于将线材截断的截线模块30,其中:该机架10包括有底板11和竖直安装于该底板11上的竖板12,于该竖板12上设置有用于承载上述送线模块20和截线模块30的支架13;于该竖板12上竖直设置有导轨14,于支架13上对应导轨14设置有滑块15,该滑块15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导轨14上,于上述底板11上竖直设置有升降气缸16,该升降气缸16轴端与支架13下端相连。并于竖板12上设有一镂空方孔17,于支架13背部竖直设置有两个用于感测支架13与竖板12之间相对距离的距离传感器18,该两个距离传感器18伸进镂空方孔17中,并其中一距离传感器18朝向于镂空方孔17上侧内壁,另一距离传感器18朝向于镂空方孔17下侧内壁。该送线模块20包括有用于传递线材的传线轮组21、用于拉动线材向前移动的驱动组件22以及用于将线材递到截线模块30的递线组件23,该传线轮组21、驱动组件22和递线组件23依次相连安装于上述支架13上;该传线轮组21包括有复数个滚轮211,该复数个滚轮211上下交替安装于支架13前端。该驱动组件22包括有电机221、带轮组222、两组压线轮223以及两个用于驱动压线轮223向带轮组222靠拢以压紧线材的压线驱动气缸224,该电机221与带轮组222相连,该两组压线轮223分别与对应的压线驱动气缸224相连。该递线组件23包括有出线管231和驱动出线管231向前移动的递线气缸232,该出线管231与上述驱动组件23相连,并该出线管231与递线气缸232相连。另外,该驱动组件22还包括有一用于控制压线轮223和压线驱动气缸224的手拉阀233。该截线模块30包括有用于旋转线材的转线组件31和用于对线材进行截断的截线组件32,该转线组件31安装于支架13上,并位于上述递线组件23前侧,该截线组件32安装于支架13上,并位于转线组件31侧旁。该转线组件31包括有转线气缸311和安装于转线气缸311轴端的夹紧气缸312。该截线组件32包括有刀具321和驱动刀具321截断线材的截线驱动气缸322,该刀具321与截线驱动气缸322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待处理的线材由传线轮组进入到带轮组之间,电机驱动带轮组转动,线材向前移动;两组压线驱动气缸分别推动压线轮向下移动与带轮组靠拢以压紧线材;递线气缸驱动出线管向前移动,将线材送至转线组件处,夹线气缸夹住线材,转线气缸带动夹线气缸转动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用于输送线材的送线模块和用于将线材截断的截线模块,/n该机架包括有底板和竖直安装于该底板上的竖板,于该竖板上设置有用于承载上述送线模块和截线模块的支架;/n该送线模块包括有用于传递线材的传线轮组、用于拉动线材向前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将线材递到截线模块的递线组件,该传线轮组、驱动组件和递线组件依次相连安装于上述支架上;/n该截线模块包括有用于旋转线材的转线组件和用于对线材进行截断的截线组件,该转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上述递线组件前侧,该截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转线组件侧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用于输送线材的送线模块和用于将线材截断的截线模块,
该机架包括有底板和竖直安装于该底板上的竖板,于该竖板上设置有用于承载上述送线模块和截线模块的支架;
该送线模块包括有用于传递线材的传线轮组、用于拉动线材向前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将线材递到截线模块的递线组件,该传线轮组、驱动组件和递线组件依次相连安装于上述支架上;
该截线模块包括有用于旋转线材的转线组件和用于对线材进行截断的截线组件,该转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上述递线组件前侧,该截线组件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转线组件侧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线轮组包括有复数个滚轮,该复数个滚轮上下交替安装于支架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电机、带轮组、压线轮以及用于驱动压线轮向带轮组靠拢以压紧线材的压线驱动气缸,该电机与带轮组相连,该压线轮与压线驱动气缸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前处理用自动送线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递线组件包括有出线管和驱动出线管向前移动的递线气缸,该出线管与上述驱动组件相连,并该出线管与递线气缸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启洋罗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帆与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