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iB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77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滑条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TiB

A kind of Ti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iB2/Cu复合材料制备受电弓碳滑条材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滑条制备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TiB2/Cu复合材料制备受电弓碳滑条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受电弓滑板是电力机车上的重要集电元件,安装在受电弓的最上部,直接与接触网导线接触,在列车走行过程中,从接触网导线上获得电流为机车供应电力。受电弓碳滑条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减磨性和自润滑性、良好的耐热和耐电弧性、一定的耐磨性、足够的抗冲击强度以及稳定的电阻率和接触电阻。现如今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条分为三种:粉末冶金滑板、纯碳滑条、碳基复合材料滑板。其中碳基复合材料为浸金属碳材料、碳纤维材料及MCC材料或陶瓷材料。碳滑条材料综合性能是其必备条件,其中高强度、高韧性、低电阻、耐磨以及自润滑特性的滑动电接触材料是最佳选择。TiB2颗粒具有抗热性强、热膨胀率低、密度、硬度、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均优于各单一材料。利用其制备的碳滑条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标要求,且工艺简单、效率高。TiB2颗粒本身具有熔点高(熔点为3225℃),强度好,耐磨性好(硬度为30Gpa,弯曲强度为750MPa),热膨胀系数较低(约为8.2×10-6K-1),良好的导电导热(电阻率为10-5Ω·cm)等特性,因而其强化效果明显,同其它陶瓷增强材料相比,它具有使金属的电导率、热导率下降量较小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在复合强化高导电Cu材的研究中,采用新奇的混合合金工艺,制得了TiB2相的体积分数为5%的弥散强化复合Cu合金,代号为MXT5,其某些性能指标超过GlidcopAI-60(美国SCM公司推出的氧化铝弥散强化Cu合金,A12O3的质量分数为1.2%,导电率80%IACS,强度620MPa,抗高温软化温度在870℃以上)。国内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南产业大学等大学分别进行了有关TiB2/Cu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TiB2/Cu复合材料制备受电弓碳滑条材料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TiB2/Cu复合材料制备受电弓碳滑条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研磨:将TiB2、SiC、Cu、纳米碳粉、石墨粉置于球磨机中,在200-300℃温度下研磨2-6h,研磨转速为350~600r/min,研磨后混合料自然冷却至常温;S2、二次干混:将S1中混合料与沥青焦混合,进行混捏,混捏温度为160℃~220℃,混捏时间为1~5h,混捏后的粉料自然冷却至常温;S3、湿混:将S2中二次混合料与粘结剂的混合物,混合料与粘结剂改质煤沥青进行混捏,湿混粘结剂温度为120-170℃,湿混时间为40-60分钟;S4、模压成型:将S3湿混后的材料倒入模具中,利用双向压制模压成型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压坯,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强度,利用冷却设备对碳滑条初胚进行冷却处理;S5、焙烧:将S4预成型的生坯装入焙烧炉中进行焙烧得到第一次坯体;S6、浸Cu:将第一次坯体称重后置入石墨坩埚中,将预热炉按升温曲线进行预热,加入Cu熔融液,将石墨坩埚放入真空设备中,确保无误后开始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085MPa后,真空结束,再次放入预热炉中预热半小时至室温后取出,增重率为33-35%;S7、二次焙烧:将S6中浸渍后的坯体放入焙烧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得到第二次坯体,焙烧温度为20℃~1200℃,并在1200℃温度下保温4h,焙烧时间为16h;S8、烧结:将S7中二次焙烧后碳滑条材料放入烧结炉中,使钢碳完全包裹,然后充入保护气氩气,直到压力达到15-20兆帕,然后加热至1000-1250摄氏度,保持24-32小时后取出;S9、将S8中烧结后碳滑条材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电加热到375-500℃,电流强度为15A,保持6-8小时,填充材料内部微气孔,形成晶须,制得纯净的TiB2/Cu复合材料;S10、后续处理得到的产品:根据制品性能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后续处理工艺,如精整、机械加工、化学处理、电镀等,以满足产品的综合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沥青焦作为骨料,真密度≥2.13g/cm3,灰分≤0.25%、含硫量≤0.3%、挥发份≤0.5%;SiC粉的密度3.2g/cm3;Cu粉的密度为8.92×103/cm3;粉料石墨粉的真密度≥2.0g/cm3,电阻率≤8.0μΩm,抗折强度≥25Mpa,抗压强度≥35Mpa,灰分≤0.20%;所述粘结剂采用改质煤沥青,软化点为105-120℃,结焦值为≥58%,灰分≤0.30%;熔融态Cu作为浸渍剂,采用99%纯Cu。进一步地,所述TiB2、SiC、Cu、纳米碳粉、石墨粉的混合料,其重量比为8:12:20:25:35,所述研磨后混合料与沥青焦,重量比为65:35;所述二次混合料与粘结剂,重量比为70:30-75:25。进一步地,所述沥青焦的粒度1-10μm占其重量的10%、粒度为10-2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20-3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30-4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40-5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50-60μm占其重量的10%;TiB2粉的粒度为1-3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3-5μm占其重量的30%、粒度为5-8μm占其重量的30%、粒度为8-10μm占其重量的20%;SiC粉的粒度为1-5μm占其重量的15%、粒度为5-10μm占其重量的35%、粒度为10-15μm占其重量的35%、粒度为15-20μm占其重量的15%;粉料Cu粉的粒度为1-5μm占其重量的10%、粒度为5-1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10-15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15-2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20-25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25-30μm占其重量的10%;粉料纳米碳粉的粒度为1-10μm占其重量的25%、粒度为10-20μm占其重量的25%、粒度为20-30μm占其重量的25%、粒度为30-40μm占其重量的25%;粉料石墨粉的粒度为1-10μm占其重量的10%、粒度为10-2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20-30μm占其重量的20%、粒度为30-40μm占其重量的25%、粒度为40-50μm占其重量的25%。进一步地,所述混捏机内部的温度设置为160-220℃和120-170℃。混捏机上设置有自动报警装置,且自动报警装置用于设定时间到达时进行报警。进一步地,所述S5焙烧升温程序:为20℃~1250℃,室温-100℃,按照100℃/h升温,保持1h;100-200℃,按照100℃/h升温,保持1h;200℃-900℃、按照100℃/h升温,保持7h;900℃-1250℃、按照按照150℃/h升温,保持2h;并在1250℃温度下保温4h,然后自然冷却。进一步地,所述S6中Cu熔融液具体为:Cu放入到融化池中,开始通电,将电流调至220A,通电2小时后Cu化为熔融体符合浸金属要求,通电前检查电路、水路是否畅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i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iB2/Cu复合材料制备受电弓碳滑条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研磨:将TiB2、SiC、Cu、纳米碳粉、石墨粉置于球磨机中,在200-300℃温度下研磨2-6h,研磨转速为350~600r/min,研磨后混合料自然冷却至常温;
S2、二次干混:将S1中混合料与沥青焦混合,进行混捏,混捏温度为160℃~220℃,混捏时间为1~5h,混捏后的粉料自然冷却至常温;
S3、湿混:将S2中二次混合料与粘结剂的混合物,混合料与粘结剂改质煤沥青进行混捏,湿混粘结剂温度为120-170℃,湿混时间为40-60分钟;
S4、模压成型:将S3湿混后的材料倒入模具中,利用双向压制模压成型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压坯,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强度,利用冷却设备对碳滑条初胚进行冷却处理;
S5、焙烧:将S4预成型的生坯装入焙烧炉中进行焙烧得到第一次坯体;
S6、浸Cu:将第一次坯体称重后置入石墨坩埚中,将预热炉按升温曲线进行预热,加入Cu熔融液,将石墨坩埚放入真空设备中,确保无误后开始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085MPa后,真空结束,再次放入预热炉中预热半小时至室温后取出,增重率为33-35%;
S7、二次焙烧:将S6中浸渍后的坯体放入焙烧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得到第二次坯体,焙烧温度为20℃~1200℃,并在1200℃温度下保温4h,焙烧时间为16h;
S8、烧结:将S7中二次焙烧后碳滑条材料放入烧结炉中,使钢碳完全包裹,然后充入保护气氩气,直到压力达到15-20兆帕,然后加热至1000-1250摄氏度,保持24-32小时后取出;
S9、将S8中烧结后碳滑条材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电加热到375-500℃,电流强度为15A,保持6-8小时,制得TiB2/Cu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iB2/Cu复合材料制备受电弓碳滑条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焦作为骨料,真密度≥2.13g/cm3,灰分≤0.25%、含硫量≤0.3%、挥发份≤0.5%;SiC粉的密度3.2g/cm3;Cu粉的密度为8.92×103/cm3;粉料石墨粉的真密度≥2.0g/cm3,电阻率≤8.0μΩm,抗折强度≥25Mpa,抗压强度≥35Mpa,灰分≤0.20%;所述粘结剂采用改质煤沥青,软化点为105-120℃,结焦值为≥58%,灰分≤0.30%;熔融态Cu作为浸渍剂,采用99%纯C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iB2/Cu复合材料制备受电弓碳滑条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iB2、SiC、Cu、纳米碳粉、石墨粉的混合料,其重量比为8:12:20:25:35,所述研磨后混合料与沥青焦,重量比为65:35;所述二次混合料与粘结剂,重量比为70:30-75: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健张锦俊闵洁张培林庞中海武建军刘伟凯纪永良雷涛张彦举徐保国吕星薄孟鹏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