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茶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14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茶加工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罩设在下盖上形成烘焙室,下盖的底面上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有烘焙盘,烘焙盘上方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外侧沿径向放射状设置有若干旋转杆,旋转杆下侧垂直设置有若干梳齿,每个旋转杆上相邻的所述梳齿的间距相同,不同旋转杆上的梳齿运动轨迹交错设置,所述旋转座与固定设置在上盖上的旋转电机连接,通过梳齿将茶叶摊开,一个旋转杆上相邻的梳齿间形成隆起的茶叶堆条,另一个旋转杆上的梳齿将茶叶堆条摊开,如此反复,在烘焙过程中不断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堆积在下层的茶叶水分散发,茶叶整体水分散发均匀,保证茶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茶加工装置
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黑茶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作为日常饮品,常饮用茶叶对身体有益,在茶叶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烘焙处理,现有的烘焙方法主要有,采用烘焙笼,烘焙笼为圆筒结构,顶面是敞口,通过底部加热的方式烘焙,其原理类似蒸笼,或是采用烘焙机,烘焙机封闭形成烘焙腔,通过向烘焙腔通入高温气体进行烘焙,两种方法中的茶叶均没有被翻动,使茶叶堆底部茶叶烘焙效果差,水气无法及时散发,使水气散发不均匀,影响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为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通过在烘焙过程中对茶叶进行翻动,使茶叶底部水分容易散发,保证茶叶品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黑茶加工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罩设在下盖上形成烘焙室,所述下盖的底面上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有烘焙盘,烘焙盘上方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外侧沿径向放射状设置有若干旋转杆,旋转杆下侧垂直设置有若干梳齿,每个旋转杆上相邻的所述梳齿的间距相同,不同旋转杆上的梳齿运动轨迹交错设置,所述旋转座与固定设置在上盖上的旋转电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丝杠滑块,丝杠滑块套接在竖直设置的丝杠上,丝杠的两端通过丝杠座与下盖固定,两个丝杠的下端均通过一组锥齿轮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座固定在下盖上。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摇把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内部为空腔结构,加热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和出气孔,出气孔为连通至空腔结构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的空腔结构通过管路与加热件的出气口连通,加热件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鼓风件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烘焙盘上方设置旋转杆,每个旋转杆上相邻梳齿的间距相同,不同旋转杆上的梳齿运动轨迹交错设置,由此结构,可以实现,通过梳齿将茶叶摊开,一个旋转杆上相邻的梳齿间形成隆起的茶叶堆条,另一个旋转杆上的梳齿将茶叶堆条摊开,如此反复,在烘焙过程中不断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堆积在下层的茶叶水分散发,茶叶整体水分散发均匀,保证茶叶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黑茶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翻炒中的茶叶状态示意图;图3为加工装置在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加热层的俯视图;图中:1-上盖;2-下盖;3-加热层;4-烘焙盘;5-旋转杆;6-梳齿;7-旋转电机;8-丝杠滑块;9-丝杠;10-丝杠座;11-锥齿轮;12-传动轴;13-摇把;14-凸起;15-出气孔;16-加热件;17-鼓风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黑茶加工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罩设在下盖2上形成烘焙室,所述下盖2的底面上设置有加热层3,加热层3上设置有烘焙盘4,烘焙盘4上方设置有旋转座5,旋转座5外侧沿径向放射状设置有若干旋转杆5,旋转杆5下侧垂直设置有若干梳齿6,每个旋转杆5上相邻的所述梳齿6的间距相同,不同旋转杆5上的梳齿6运动轨迹交错设置,所述旋转座5与固定设置在上盖1上的旋转电机7连接,加工装置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有搅拌开关、加热开关、加热层3和旋转电机7,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层3加热和旋转电机7转动;将上盖1打开,在烘焙盘4内平铺放置待加工茶叶,茶叶厚度低于烘焙盘4边沿,将上盖1扣合在下盖2上,上盖1和下盖2形成烘焙室,上盖1扣合后,梳齿6插入茶叶层,启动加工装置,开启加热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层3加热,同时开启搅拌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7转动,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座5转动,旋转座5外侧的旋转杆5带动梳齿6转动,结合图2所示,梳齿6在茶叶层内移动,单个旋转杆5上相邻的梳齿6之间的茶叶形成环形的隆起条,在旋转杆5转动方向上滞后的旋转杆5上的梳齿6将前方梳齿形成的隆起条摊开,在前方形成的相邻隆起条之间形成新的隆起条,如此反复对茶叶层进行翻动,由于形成了隆起条,增加了茶叶层的散热面积,同时不断对形成的隆起条进行摊开并形成新的隆起条,使茶叶层底部的茶叶被翻动至上层,使烘焙过程中茶叶产生的水气得到散发,避免底部茶叶过火变质,同时使水气及时散出,使加热和水气散发均匀,提高茶叶烘焙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所述上盖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丝杠滑块8,丝杠滑块8套接在竖直设置的丝杠9上,丝杠9的两端通过丝杠座10与下盖2固定,两个丝杠9的下端均通过一组锥齿轮11与传动轴12连接,传动轴12的两端通过轴座固定在下盖2上;具体地,所述传动轴12的一端与摇把13连接;丝杠9为梯形丝杠,具有自锁作用,在打开或关闭上盖1时,通过转动摇把13,使传动轴12转动,传动轴12的两端通过两组锥齿轮11组带动两个丝杠9转动,由于丝杠9被固定在下盖2上,丝杠9转动时丝杠滑块8上下滑动,带动上盖1上下移动,将上盖1打开或关闭,避免人直接操作上盖1进行开关发生危险。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基础上,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加热层3内部为空腔结构,加热层3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14和出气孔15,出气孔15为连通至空腔结构的通孔;具体地,所述加热层3的空腔结构通过管路与加热件16的出气口连通,加热件16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鼓风件17连接,加热件16和鼓风件1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在此实施例中,烘焙盘4为篾制透气盘体,在烘焙盘4放置在加热层3上后,加热层3上表面突出的凸起14为烘焙盘4提供支撑,凸起14为长条形,在支撑的同时能够对出气孔15通入的热气起到导向作用,气流从相邻的凸起14间流动到两侧,使加热均;在将茶叶平铺在烘焙盘4内,上盖1和下盖2关闭后,控制器控制鼓风件17通入气流,气流经过加热件16加热后,通入加热层3的空腔内,气流从初期孔15流出,对烘焙盘4加热,同时气体在相邻凸起14构成的凹槽内向两侧流动,从而对烘焙盘4均匀加热,最后从上盖1上的排气孔排出,加热更均匀,保证黑茶水分均匀散发,保证黑茶加工质量。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罩设在下盖(2)上形成烘焙室,所述下盖(2)的底面上设置有加热层(3),加热层(3)上设置有烘焙盘(4),烘焙盘(4)上方设置有旋转座(5),旋转座(5)外侧沿径向放射状设置有若干旋转杆,旋转杆下侧垂直设置有若干梳齿(6),每个旋转杆上相邻的所述梳齿(6)的间距相同,不同旋转杆上的梳齿(6)运动轨迹交错设置,所述旋转座(5)与固定设置在上盖(1)上的旋转电机(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罩设在下盖(2)上形成烘焙室,所述下盖(2)的底面上设置有加热层(3),加热层(3)上设置有烘焙盘(4),烘焙盘(4)上方设置有旋转座(5),旋转座(5)外侧沿径向放射状设置有若干旋转杆,旋转杆下侧垂直设置有若干梳齿(6),每个旋转杆上相邻的所述梳齿(6)的间距相同,不同旋转杆上的梳齿(6)运动轨迹交错设置,所述旋转座(5)与固定设置在上盖(1)上的旋转电机(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丝杠滑块(8),丝杠滑块(8)套接在竖直设置的丝杠(9)上,丝杠(9)的两端通过丝杠座(1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库文珍董萌周小梅刘石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城市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