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139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巴氏杀菌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包括罐体和锅炉,所述罐体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罐体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筒,所述罐体的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罐体并延伸至导流筒的内部,且转轴的外表壁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罐体顶端且位于电机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延伸至导流筒的顶部,所述导流筒的外表壁安装有加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加热管缠绕安装在导流筒的外壁四周,热水流过加热管后,能有效提高导流筒与加热管的接触面积,可从多方向对牛奶进行加热杀菌,有效提高了杀菌的效率,避免了单向加热杀菌效率低的缺陷。

A pasteurization device for mil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
本技术属于巴氏杀菌
,具体涉及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巴氏灭菌具体是采用温度在60~82℃之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在专利号为CN201520930893.X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该专利中描述到“通过进料导管和导流筒,增加牛奶径向流,进而能提高牛奶的混合程度;同时,通过进料导管和导流筒的导流作用,提高换热效率”,但是该专利中的加热杀菌效率较低,加热管只是单向进行加热杀菌较多牛奶的杀菌耗时较长,此外,该专利中未设置有效的搅拌结构,无法使牛奶均温杀菌,常造成内部杀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比文件中加热杀菌效率较低,杀菌耗时较长的问题,此外,对比文件中未设置有效的搅拌结构,无法使牛奶均温杀菌,常造成内部杀菌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包括罐体和锅炉,所述罐体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罐体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筒,所述罐体的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罐体并延伸至导流筒的内部,且转轴的外表壁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罐体顶端且位于电机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延伸至导流筒的顶部,所述导流筒的外表壁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接于锅炉侧壁上端,且加热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抽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锅炉侧壁下端,所述加热管的外表壁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导流筒的内部底端固定有导流板,且导流筒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罐体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远离罐体的一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电机和循环泵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呈倾斜设置,所述加热管缠绕在导流筒的外表壁四周。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前后表壁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为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锅炉的后表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的外表壁包裹有保温棉层,所述导流筒的中线与罐体的中线相互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加热管缠绕安装在导流筒的外壁四周,热水流过加热管后,能有效提高导流筒与加热管的接触面积,可从多方向对牛奶进行加热杀菌,有效提高了杀菌的效率,避免了单向加热杀菌效率低的缺陷。(2)本技术通过电机、转轴和搅拌叶片的配合,可对流进导流筒的牛奶进行边搅拌边杀菌,可有效将导流筒内部中间难以消毒的牛奶搅拌至导流筒筒壁处,杀菌彻底全面,效率高。(3)本技术通过倾斜固定的导流板,可加快具有一定粘度的牛奶快速排出,避免了部分牛奶粘黏在导流筒底部而无法流出的缺陷,提高了牛奶自动排出的效率和彻底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3本技术锅炉的后视图;图中:1-罐体、2-转轴、3-电机、4-进料管、5-搅拌叶片、6-锅炉、7-循环泵、8-单向阀、9-保温棉层、10-导流板、11-第一出料口、12-出料管、13-第二出料口、14-加热管、15-透明观察窗、16-控制器、17-温度传感器、18-导流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包括罐体1和锅炉6,罐体1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6,控制器16的型号为CPU226,额定功率11W,工作电压为24V,且罐体1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筒18,罐体1的顶端安装有电机3,第一电机3用的型号为M425-402,额定电压:220V,额定转速:1400r/min,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2,转轴2贯穿罐体1并延伸至导流筒18的内部,且转轴2的外表壁安装有搅拌叶片5,在进行杀菌时,通过控制器16启动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转轴2带动搅拌叶片5搅拌导流筒18内部的牛奶,可有效将导流筒18内部中间难以消毒的牛奶搅拌至导流筒18筒壁处,杀菌彻底全面,效率高,罐体1顶端且位于电机3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4,进料管4延伸至导流筒18的顶部,导流筒18的外表壁安装有加热管14,缠绕安装在导流筒18外壁四周的加热管14,在热水流过加热管14后,能有效提高导流筒18与加热管14的接触面积,可从多方向对牛奶进行加热杀菌,有效提高了杀菌的效率,摒弃了单向加热杀菌效率低的缺陷,加热管14的一端连接于锅炉6侧壁上端,且加热管14的另一端安装有循环泵7,循环泵7采用的型号为YL711-90,额定电压220V,额定转速2800rpm,循环泵7的抽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锅炉6侧壁下端,加热管14的外表壁安装有单向阀8,导流筒18的内部底端固定有导流板10,通过倾斜固定的导流板10,可加快具有一定粘度的牛奶快速排出,避免了部分牛奶粘黏在导流筒18底部而无法流出的缺陷,提高了牛奶自动排出的效率和彻底性,且导流筒18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13,罐体1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1,第一出料口11远离罐体1的一端连接有出料管12,杀菌后的牛奶从第一出料口11经由出料管12排出进入下一工序,电机3和循环泵7均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导流板1呈倾斜设置,加热管14缠绕在导流筒18的外表壁四周,倾斜固定的导流板1便于牛奶的自动流出,缠绕在导流筒18的外表壁四周的加热管14可以增加导流筒18与加热管14的接触面积,提高杀菌效率。进一步地,罐体1的前后表壁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透明观察窗15,透明观察窗15为圆形结构,工作人员可通过圆形结构的透明观察窗15观察罐体1内部情况。进一步地,锅炉6的后表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7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17可实时通过控制器16监控锅炉6内的温度,从而保证杀菌温度处于所需温度之间。进一步地,表壁包裹有保温棉层9,保温层9可以减少热水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导流筒18的中线与罐体1的中线相互重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控制锅炉6,使锅炉6的温度维持在75~90℃,然后通过循环泵7抽取锅炉6内的热水经由加热管14对导流筒18加热,然后可将待杀菌的牛奶从进料管4加入,流进罐体1内部的导流筒18内进行杀菌,以此同时,可通过控制器16启动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转轴2带动搅拌叶片5搅拌导流筒18内部的牛奶,可有效将导流筒18内部中间难以消毒的牛奶搅拌至导流筒18筒壁处,杀菌彻底全面,效率高,杀菌后的牛奶可从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和锅炉(6),所述罐体(1)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6),且罐体(1)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筒(18),所述罐体(1)的顶端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贯穿罐体(1)并延伸至导流筒(18)的内部,且转轴(2)的外表壁安装有搅拌叶片(5),所述罐体(1)顶端且位于电机(3)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4),所述进料管(4)延伸至导流筒(18)的顶部,所述导流筒(18)的外表壁安装有加热管(14),所述加热管(14)的一端连接于锅炉(6)侧壁上端,且加热管(14)的另一端安装有循环泵(7),所述循环泵(7)的抽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锅炉(6)侧壁下端,所述加热管(14)的外表壁安装有单向阀(8),所述导流筒(18)的内部底端固定有导流板(10),且导流筒(18)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13),所述罐体(1)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1),所述第一出料口(11)远离罐体(1)的一端连接有出料管(12),所述电机(3)和循环泵(7)均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奶巴氏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和锅炉(6),所述罐体(1)的前表壁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6),且罐体(1)的内部安装有导流筒(18),所述罐体(1)的顶端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贯穿罐体(1)并延伸至导流筒(18)的内部,且转轴(2)的外表壁安装有搅拌叶片(5),所述罐体(1)顶端且位于电机(3)的一侧连接有进料管(4),所述进料管(4)延伸至导流筒(18)的顶部,所述导流筒(18)的外表壁安装有加热管(14),所述加热管(14)的一端连接于锅炉(6)侧壁上端,且加热管(14)的另一端安装有循环泵(7),所述循环泵(7)的抽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锅炉(6)侧壁下端,所述加热管(14)的外表壁安装有单向阀(8),所述导流筒(18)的内部底端固定有导流板(10),且导流筒(18)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13),所述罐体(1)的侧壁下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全岭张曼宋现安高洪梅庞义英程敏庞骋杨素英苏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河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