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西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128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该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鲜乳62%‑82%、鲜螺旋藻泥6%‑20%、马铃薯羟丙基淀粉0.05‑0.2%、菌种0.1%‑0.5%,其余为软化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将鲜螺旋藻泥用于发酵酸乳产品中,拓宽了鲜螺旋藻的食用形式,延长了螺旋藻的产业链条,同时利用成本较低且营养较高的辅料,借助于科学的解决思路,使酸乳在4℃的贮藏条件下,15天内不会乳清析出,且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显著,缓解了低温冷链酸乳易乳清析出问题,得到了营养全面、抗氧化效果显著的发酵酸乳,达到了健康食品的基本要求。

A fresh Spirulina potato fermented yoghur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螺旋藻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与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与预防医学应用价值,多项研究表明螺旋藻蛋白/多肽是优质生物活性肽的良好来源,现代医学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对此,中华医学会根据传统的药食同源理论,认为健康食品在疾病治疗及恢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螺旋藻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均衡营养及疾病预防价值,在全世界都受到高度的关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追求健康、合理、营养的饮食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流,发酵酸乳以其特有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生理功能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且产量和销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发酵乳制品,但是,简单的将鲜螺旋藻制备为发酵酸乳,其在产品运输、销售过程中常出现口味太酸、乳清析出、凝块悬浮剥离、乳块产气等现象,轻者影响产品的声誉,重者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该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鲜乳62%-82%,、鲜螺旋藻泥6%-20%、马铃薯羟丙基淀粉0.05-0.2%、菌种0.1%-0.5%,其余为软化水。本专利技术在研发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在含有鲜螺旋藻泥的发酵乳中添加马铃薯羟丙基淀粉,能够显著地改善发酵酸乳在产品运输、销售中出现的口味酸、乳清析出等情况。进一步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0.75%-2%的鲜马铃薯泥。本专利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发现,虽然通过加入马铃薯羟丙基淀粉解决了乳清析出等问题,但依然存在后酸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意外地发现,通过在发酵酸乳中添加鲜马铃薯泥,可以缓解发酵酸乳的后酸化问题。进一步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7%的白砂糖。进一步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鲜乳78.12%、鲜螺旋藻泥10.00%、马铃薯羟丙基淀粉0.05%、鲜马铃薯泥1.48%、菌种0.34%、白砂糖5.47%,其余为软化水。进一步地,鲜螺旋藻泥的制备方法为:将鲜螺旋藻泥与软化水以体积比为1:1混合均匀后进行超声,每超声10s暂停2s,共超声处理20s-30s,加热至90℃-95℃后保温30min,密闭降温至40℃,即得鲜螺旋藻泥。进一步地,鲜螺旋藻液的制备方法为:取螺旋藻藻体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将培养液进行除杂和水洗后,控制藻体生物量在10%±5%,即得新鲜藻液。目前螺旋藻产品主要是以片剂和胶囊剂为主,产品形式和使用方式比较单一,且主要以螺旋藻干燥粉为主要原料,对新鲜螺旋藻液的直接利用较少,而对螺旋藻藻体的干燥过程中,易造成不耐热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且干燥过程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螺旋藻的腥味是螺旋藻深加工产品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藻粉复溶脱腥,而其干燥-脱腥-干燥的过程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第10期中的文章《螺旋藻脱腥方法筛选》确定的最佳脱腥方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添加4g/L的β-环糊精,于30℃条件下处理40min,《浙江农业科学》2018年第10期中的文章《新鲜螺旋藻藻泥脱腥处理工艺研究》采用新鲜藻泥脱腥,文章阐述道,加热、掩蔽、发酵、真空的方法虽能够有效脱腥,但采用酵母粉的发酵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因此其认为以浓度为0.55g·L-1的糖蜜加入鲜螺旋藻液中,采用62℃、2.5h、0.06MPa的条件脱腥效果较好,由此,本专利技术先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制得鲜螺旋藻泥,再对鲜螺旋藻泥进行超声处理,并对超声后螺旋藻泥加热杀菌和保温,在温度降低至40-45℃时与待发酵的鲜乳混合,尽可能地保持了鲜螺旋藻原有的营养成分,并减少产品的单元操作,简化了工艺,使螺旋藻的腥味在发酵后有所降低。进一步地,鲜马铃薯泥指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马铃薯,隔水蒸制30min,趁热去皮,不断击打至马铃薯呈泥状物,即得鲜马铃薯泥。其中,马铃薯品种为淀粉含量较高的加工马铃薯粉用品种,如“大西洋”、“克新”等;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酸乳中添加鲜马铃薯泥,缓解了酸乳后酸化的问题。进一步地,鲜乳符合NY/T1172-2006生鲜牛乳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其中,菌种可采用直投式菌粉,也可以采用斜面保藏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螺旋藻泥的预处理:将鲜螺旋藻液和软化水以1:1的体积比混合后进行超声,每超声10s暂停2s,共超声处理20s-30s制得超声提取液,将超声提取液加热至90℃-95℃后保温30min,密闭降温至40-45℃,即得鲜螺旋藻泥;2)鲜马铃薯泥的制备:取新鲜马铃薯,隔水蒸制30min,趁热去皮,不断击打至马铃薯呈泥状物,即得鲜马铃薯泥;3)菌种的制备:将直投式乳酸菌粉和5%软化水糖液以1:10质量比混合后,在40℃保温震摇培养30min;或者将直投式菌粉用脱脂奶粉和水以1:12的质量比混合后,于37℃-41℃,100r/min条件下震摇培养8-12h;即得菌种;4)预热和均质:将规定量的鲜乳、鲜马铃薯泥、白砂糖和马铃薯羟丙基淀粉混合,加入规定量的软化水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将混合液预热至60℃±5℃,采用800-1000r/min高速剪切均质2-5min,或采用压力均质在150bar、300bar分别进行均质后混匀,即得匀质液;5)杀菌:将均质后的匀质液加热至90-95℃,保温20-30min;6)接种与前发酵:将杀菌后的匀质液用密闭降温的方式降温至40-45℃,与规定量的鲜螺旋藻泥混合均匀,再加入规定量的菌种,在38-43℃下,发酵5-9h,即得凝乳;7)破乳:将凝乳采用破乳机以150-250r/min的速度破乳30s-60s;8)后发酵:将凝乳迅速降温至0-4℃,发酵8-12h,即得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将鲜螺旋藻用于发酵酸乳产品中,拓宽了螺旋藻的食用形式,延长了螺旋藻的产业链条,同时利用成本较低且营养较高的辅料,借助于科学的解决思路,得到的酸乳在4℃的贮藏条件下,15天内不会乳清析出,且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显著,缓解了低温冷链酸乳易乳清析出,得到了营养全面、抗氧化效果显著的发酵酸乳,达到了健康食品的基本要求。附图说明图1.各组发酵酸乳的pH变化柱状图;图2.各组发酵酸乳的酸度变化柱状图;图3.各组发酵酸乳出水量变化柱状图;图4.各组发酵酸乳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柱状图;图5.各组发酵酸乳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柱状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该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包括680g鲜乳、65g鲜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鲜乳62%-82%、鲜螺旋藻泥6%-20%、马铃薯羟丙基淀粉0.05-0.2%、菌种0.1%-0.5%,其余为软化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鲜乳62%-82%、鲜螺旋藻泥6%-20%、马铃薯羟丙基淀粉0.05-0.2%、菌种0.1%-0.5%,其余为软化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0.75%-2%的鲜马铃薯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7%的白砂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鲜乳78.12%、鲜螺旋藻泥10.00%、马铃薯羟丙基淀粉0.05%、鲜马铃薯泥1.48%、菌种0.34%、白砂糖5.47%,其余为软化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螺旋藻泥的制备方法为:将鲜螺旋藻泥与软化水以体积比为1:1混合均匀后进行超声,每超声10s暂停2s,共超声处理20s-30s,加热至90℃-95℃后保温30min,密闭降温至40℃,即得鲜螺旋藻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螺旋藻泥的制备方法为:取螺旋藻藻体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将培养液进行除杂和水洗后,控制藻体生物量在10%±5%,即得新鲜藻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鲜螺旋藻马铃薯发酵酸乳,其特征在于,鲜马铃薯泥指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马铃薯,隔水蒸制30min,趁热去皮,不断击打至马铃薯呈泥状物,即得鲜马铃薯泥。


8.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光宏焦扬李兴艳王楠斌刘海燕何小雪王丽娟祖廷勋陈天仁
申请(专利权)人:河西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