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1616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无人停车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和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所述中央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有道闸,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巡视无人机、用户移动终端和挪车机器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摒弃用户行车道来最大限度提升空间利用率。通过中央控制管理中心优化停车场的车位分布,在调度拖车机器人将车辆移动至相应车位,并且,整体停车场由巡视无人机进行场内远程监测,保证停车安全。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时刻查看爱车的停车动态,也可发出取物、提车指令,由拖车机器人将车辆移至指定地点。

An intelligent park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人停车场
,具体为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停车场技术包括开放式停车场、塔式停车楼、立体式机械停车场、智能停车场等停车场类型,开放式停车场包括地上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开放式停车场、塔式停车场、立体式机械停车场普遍存在着一个空间利用率使用低的问题,因为是用户自己开车入场,需要为用户开辟用户行车道,大大降低了有限空间的使用率。塔式停车楼虽然将空间从平面向立体扩展,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因为需要大量的基建成本,也因此制约了塔式停车楼的发展。立体式机械停车场多见于开放式停车场,通过放置汽车举升装置,将入位车辆向上举升,而下层空间可以继续停驶车辆,以此来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增加车位数,但该类型停车场依然存在开放式停车场的通病,就是需要为用户开辟用户通道,并且当汽车举升装置上层停车用户需要用车时,需要先将下层车辆移开才能将车子取出,停车、取车过程繁琐。现有智能停车场使用大量的拖车机器人入场拖车,有效解决空间利用率的问题,但是缺少有效的危险判别机制,在停车场停车密度大大提升的情况下,在发生自燃等危险情况下,并不能做到一个前期预防研判,在发生危险后,极易造成大量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如何实现对汽车快速停放是对危险的预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和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所述中央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有道闸,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巡视无人机、用户移动终端和挪车机器人,所述巡视无人机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无人机操作端和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所述无人机操作端与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挪车机器人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机器人操作端和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所述机器人操作端与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电性输出连接。优选的,所述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包括红外扫描模块和车牌识别模块。优选的,所述巡视无人机上安装有火灾监测模块、人员反锁监测模块、车辆安全监测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优选的,所述挪车机器人为可360°自由运动的拖车,所述挪车机器人上安装有无线遥控模块。优选的,所述道闸上安装有IC卡身份识别模块。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器上安装有虚拟电子围栏监控模块,所述巡视无人机和挪车机器人上均安装有虚拟电子围栏定位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摒弃用户行车道来最大限度提升空间利用率。通过中央控制管理中心优化停车场的车位分布,在调度拖车机器人将车辆移动至相应车位,并且,整体停车场由巡视无人机进行场内远程监测,保证停车安全。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时刻查看爱车的停车动态,也可发出取物、提车指令,由拖车机器人将车辆移至指定地点。该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为停车场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也提供了一种便捷、安全、高效的停车新方式。本技术通过设有无人机的巡视,可有效对智能停车场进行内部巡视检测,减少了内部出现事故而无人发现的问题发生,提高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车辆入场逻辑图;图3为本技术无人机巡场逻辑图;图4为本技术用户取物逻辑图;图5为本技术用户取车逻辑图。图中:1中央控制器、2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3道闸、4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5巡视无人机、6无人机操作端、7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8用户移动终端、9挪车机器人、10机器人操作端、11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1,所述中央控制器1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2和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4,所述中央控制器1电性输出连接有道闸3,中央控制器1配合道闸3和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2对驶入车辆尺寸信息和车主信息进行扫描读取,便于与车主的用户移动终端8相适配,完成信息控制。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4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巡视无人机5、用户移动终端8和挪车机器人9,巡视无人机5为该系统的巡场工具,具备火灾监测、人员反锁监测、车辆安全监测等功能,拖车机器人,9为拖车工具,载重大,并且可实现360度自由运动,可从不同方向拖动汽车进入车位。所述巡视无人机5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无人机操作端6和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7,所述无人机操作端6与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7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挪车机器人9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机器人操作端10和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11,所述机器人操作端10与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11电性输出连接。其中,所述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2包括红外扫描模块和车牌识别模块,通过扫描车体尺寸和获得车辆车牌信息。所述巡视无人机5上安装有火灾监测模块、人员反锁监测模块、车辆安全监测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完成对停车场内部环境的检测。所述挪车机器人9为可360°自由运动的拖车,所述挪车机器人9上安装有无线遥控模块,可便于进行垂直向的拖车移动,减少用户通道,并便于增加对停车场的空间利用效果。所述道闸3上安装有IC卡身份识别模块,在对车牌扫描无反应时,通过IC卡进行身份识别。所述中央控制器1上安装有虚拟电子围栏监控模块,所述巡视无人机5和挪车机器人9上均安装有虚拟电子围栏定位模块,实现通过虚拟电子围栏对巡视无人机5和挪车机器人9划分行进道路,从而实现巡视无人机5和挪车机器人9根据虚拟电子围栏进行移动。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流程如下:首先用户将汽车开进停车场时,由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2对汽车进行扫描,识别汽车尺寸数据。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1),所述中央控制器(1)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2)和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4),所述中央控制器(1)电性输出连接有道闸(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4)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巡视无人机(5)、用户移动终端(8)和挪车机器人(9),所述巡视无人机(5)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无人机操作端(6)和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7),所述无人机操作端(6)与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7)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挪车机器人(9)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机器人操作端(10)和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11),所述机器人操作端(10)与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11)电性输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1),所述中央控制器(1)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车场入口红外线扫描仪(2)和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4),所述中央控制器(1)电性输出连接有道闸(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构(4)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巡视无人机(5)、用户移动终端(8)和挪车机器人(9),所述巡视无人机(5)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无人机操作端(6)和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7),所述无人机操作端(6)与无人机无线遥控装置(7)电性输出连接,所述挪车机器人(9)分别电性双向连接有机器人操作端(10)和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11),所述机器人操作端(10)与挪车机器人无线遥控装置(11)电性输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停车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场入口红外线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立彬
申请(专利权)人:昭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