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128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系统、引风机、加药装置、烟气消白综合系统、余热回用装置、导热油锅炉、沥青加热系统,所述除尘系统、引风机、烟气消白综合系统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和余热回用装置连接形成冷循环,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分别与导热油锅炉、沥青加热系统连接形成热循环,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包括排气扇、导热油加热器、除雾器、喷淋层、填料层和集水池,烟气依次通过填料层、喷淋层、除雾器、导热油加热器,从排气扇排出。通过将沥青混凝土回转窑排出的烟气送至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冷凝后再热,再经烟囱排往大气,实现消白目的。

A waste heat recycling and whitening system of asphalt concrete rotary kiln flu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
本技术涉及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净化的
,特别是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材行业,沥青混凝土回转窑产生的烟气不仅造成严重的热量浪费,还产生大量白烟,造成热污染和视觉污染,影响企业形象。近年来建材行业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其消白技术和要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目前,对于沥青混凝土回转窑排出的白烟,一些常见的消白工艺设备并不适用。如技术授权号CN206940794U,名称为一种沥青设备除白烟的烟道出口结构的专利,增加了冷凝烟道和排气烟道消除白烟,其烟气冷凝和加热幅度十分有限,消白效果有待论证。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消白系统,以满足治理需求,现提出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适用建材行业的设备及管路的特点,能够有效利用厂内热量,以较小的能耗实现消白烟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系统、引风机、加药装置、烟气消白综合系统、余热回用装置、导热油锅炉、沥青加热系统,所述除尘系统、引风机、烟气消白综合系统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和余热回用装置连接形成冷循环,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分别与导热油锅炉、沥青加热系统连接形成热循环,所述加药装置与烟气消白综合系统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排气扇、导热油加热器、除雾器、喷淋层、填料层和集水池,所述引风机的出口与填料层相连,烟气依次通过填料层、喷淋层、除雾器、导热油加热器,从排气扇排出,所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道A与集水池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池通过余热供水管道B1与余热回用装置的冷侧入口连接,所述余热回用装置的冷侧出口通过余热回水管道B2与喷淋层连接,所述余热回水管道B2上安装有冷却水泵。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油锅炉的出口通过导热油管道C与导热油加热器的热侧入口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器热侧出口通过导热油管道C与沥青加热系统的入口连接,所述沥青加热系统的出口通过导热油管道C与导热油锅炉的入口连接,所述导热油管道C上安装有导热油泵。作为优选,所述喷淋层的层数为2层以上,层间距为3~3.5m。作为优选,所述除雾器为2层以上的屋脊式除雾器,层间距不小于1.5m。作为优选,所述填料层为陶瓷材质,逆流通过的烟气与喷淋水在填料层内接触换热。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油加热器为螺旋翅片管式换热器,其中基管材质为2205,翅片材质为铝合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风机后增加烟气消白综合系统,通过将沥青混凝土回转窑排出的烟气送至烟气消白综合系统,在喷淋层内烟气温度逐步降低冷凝收水,降低烟气绝对含湿量,再进入导热油加热器,烟气温度逐步升高,降低烟气相对含湿量,在升温过程中既有效利用了导热油锅炉的热量,又使油温冷却到合适温度供往沥青加热系统,处理后的烟气经排风扇排放,无白烟现象。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包括除尘系统1、引风机2、加药装置3、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余热回用装置5、导热油锅炉7、沥青加热系统8,所述除尘系统1、引风机2、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和余热回用装置5连接形成冷循环,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分别与导热油锅炉7、沥青加热系统8连接形成热循环。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排气扇41、导热油加热器42、除雾器43、喷淋层44、填料层45和集水池46,所述引风机2的出口与填料层45相连,烟气依次通过填料层45、喷淋层44、除雾器43、导热油加热器42,从排气扇41排出,所述加药装置3通过加药管道A与集水池46连接。所述集水池46通过余热供水管道B1与余热回用装置5的冷侧入口连接,所述余热回用装置5的冷侧出口通过余热回水管道B2与喷淋层44连接,所述余热回水管道B2上安装有冷却水泵61。所述导热油锅炉7的出口通过导热油管道C与导热油加热器42的热侧入口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器42热侧出口通过导热油管道C与沥青加热系统8的入口连接,所述沥青加热系统8的出口通过导热油管道C与导热油锅炉7的入口连接,所述导热油管道C上安装有导热油泵62。所述喷淋层44的层数为2层以上,层间距为3~3.5m。所述除雾器43为2层以上的屋脊式除雾器,层间距不小于1.5m。。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工作原理如下:以某年产40万吨机组为例,从沥青混凝土回转窑排出的烟气,经除尘系统1处理后,烟气温度约为100℃,由引风机2引入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烟气自下而上通过填料层45和喷淋层44,与喷淋水逆流接触换热,使烟气温度大幅降低至45~50℃,析出冷凝水,并通过除雾器43,除去雾滴;烟气析出的冷凝水与喷淋水混合,汇集于底部的集水池46,进入余热回用装置5,经换热降温后,回到喷淋层44,循环利用;除雾器43顶部出口的冷烟气继续向上通过导热油加热器42,与来自导热油锅炉7中约200℃的导热油换热,烟气升温至80~90℃,形成不饱和烟气,并通过排风扇41排入大气,实现消白;导热油换热后,温度降至约180℃,排往沥青加热系统8。本技术采用了烟气降温再热的方法,有效利用了厂内热量,以较小的能耗实现了消白烟的目的。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系统(1)、引风机(2)、加药装置(3)、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余热回用装置(5)、导热油锅炉(7)、沥青加热系统(8),所述除尘系统(1)、引风机(2)、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和余热回用装置(5)连接形成冷循环,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分别与导热油锅炉(7)、沥青加热系统(8)连接形成热循环,所述加药装置(3)与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系统(1)、引风机(2)、加药装置(3)、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余热回用装置(5)、导热油锅炉(7)、沥青加热系统(8),所述除尘系统(1)、引风机(2)、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沿烟气处理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和余热回用装置(5)连接形成冷循环,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分别与导热油锅炉(7)、沥青加热系统(8)连接形成热循环,所述加药装置(3)与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回转窑烟气余热回用与消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消白综合系统(4)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排气扇(41)、导热油加热器(42)、除雾器(43)、喷淋层(44)、填料层(45)和集水池(46),所述引风机(2)的出口与填料层(45)相连,烟气依次通过填料层(45)、喷淋层(44)、除雾器(43)、导热油加热器(42),从排气扇(41)排出,所述加药装置(3)通过加药管道A与集水池(46)连接。


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淦周林海冯国华陈铁炯杜依倩孟泽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