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空气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17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空气预热器,其包括管式空气加热器,有第一外壳、隔板和第一换热管组,隔板置于第一外壳围成的封闭空间内,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每个空间的外壳上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第一换热管组置于封闭空间内,第一空间与一次风风道连通,第二空间与二次风风道连通;管式烟气冷却器置于烟道的尾部内,有第二外壳和第二换热管组,第二外壳围成烟气通流区,第二换热管组置于烟气通流区内,其第二介质进口与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出口连通,第二介质出口与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因用回转式空预器带来的漏风风量,提高锅炉效率,节省送风机、引风机功耗,实现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温度可调。

Energy saving air pre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空气预热器
本技术属于锅炉节能改造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空气预热器。
技术介绍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要空气的一种热交换装置,其包含的众多种类中,属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应用较广泛。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主要由转子、外壳、传动装置组成,外壳形成有烟气流通区和空气流通区,其工作原理如下:传动装置带动转子转动,当转子中的传热元件转到烟气流通区时被烟气加热,吸收烟气的热量;当传热元件再转到空气流通区时,就把热量释放出来,加热空气。转子连续地转动,烟气就不断地加热空气。转子每转一圈,传热元件吸收、放热各一次。由于换热时转子需转动,因此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漏风,由于存在漏风情况,必然会增大锅炉排烟热损失以及送、引风机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空气预热器,可用于原回转式空预器的改造,或者作为现有回转式空预器后部增设的小型节能空预器,其包括:管式空气加热器和管式烟气冷却器;所述管式空气加热器具有:第一外壳、隔板和第一换热管组,所述隔板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围成的封闭空间内,以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每个空间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一空间与一次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二次风风道连通;所述管式烟气冷却器置于烟道的尾部内,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二外壳围成烟气通流区,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置于所述烟气通流区内,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出口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进口连通以形成循环水管道。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所述管式空气加热器还包括:第一旁路和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并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上。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所述管式烟气冷却器还包括:第二旁路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并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旁路上。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包括:均包括多个换热管的第一子组和第二子组;所述第一子组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第二子组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一子组与所述第二子组并列设置,且各自的介质进口作为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进口,各自的介质出口作为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出口。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连通所述第一子组的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调节阀;连通所述第二子组的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流量调节阀。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流量调节阀。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介质循环泵。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由多个翅片管连接形成。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由多个光管组或多个H型翅片管组连接形成。在如上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中,优选地,所述循环介质管道内流通的介质为水或导热油。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可减少因使用回转式空预器带来的漏风风量,提高了锅炉效率,节省了输送一次风和二次风的送风机、引风机的功耗。经过该节能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温度可调,有利于燃烧。换热管壁温度的提高可采用更低的排烟温度,有利于吸收烟气余热,节约燃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空气预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外壳和隔板沿剖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如下:1管式空气加热器、11第一外壳、12第一换热管组、13第一旁路、14第一流量调节阀、15第一空间、16第二空间、17隔板、2管式烟气冷却器、21第二换热管组、22第二外壳、23第二旁路、24第二流量调节阀、31第二管道、32第一管道、33介质加入管道、4介质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空气预热器,主要包括:管式空气加热器1和管式烟气冷却器2。管式空气加热器1用于吸收来自于管式烟气冷却器2的热媒介质的热量来加热一次风和二次风,设置于烟道外,其包括:第一外壳11、隔板17、第一换热管组12。第一外壳11围成封闭空间。隔板17设置在封闭空间内,将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15和第二空间16,当两个空间内同时流通有空气时,即两个空间并列设置,如图2所示,隔板17左侧为第二空间16,隔板17右侧为第一空间15。在与每个空间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从而使得第一空间15、第二空间16分别成为第一空气流通区、第二空气流通区。第一空间15的冷空气入口与一次风风道连通以使在第一空气流通区内流通一次风,第二空间16的冷空气入口与二次风风道连通以使在第二空气流通区内流通二次风。第一换热管组12置于第一空气流通区和第二空气流通区内,具有的第一介质进口用于接收热媒介质,第一介质出口用于排出冷媒介质(即换热后的热媒介质)。为了便于充分换热,冷空气入口位于热空气出口的下方,如冷空气入口位于第一外壳11的底部,热空气出口位于第一外壳11的顶部;第一介质进口位于第一介质出口的上方。第一换热管组12可以采用翅片管组,即第一换热管组12包括的多个换热管均为翅片管。实际应用中,第一外壳11可以仅包括一个外壳,通过在该外壳内设置隔板,将该外壳围成的空间分隔成两个空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外壳可以由两个独立的子外壳并排设置形成,每个子外壳围成一个空间,两个子外壳相邻的侧壁作为隔板,两个子外壳可以共用一个侧壁,还可以为两个子外壳分别设置一个侧壁,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侧壁指的是与第一外壳11的周向相交的侧壁。管式烟气冷却器2用于吸收烟气热量来加热来自于管式空气加热器1的冷媒介质,其设置于烟道的尾部(或称尾部烟道)内,包括:第二外壳21和第二换热管组22。第二外壳21围成封闭空间,通过在其上设置的烟气入口与烟气出口使得封闭空间成为烟气流通区。第二换热管组22置于烟气流通区内,其第二介质进口与第一换热管组12的第一介质出口连通以接收来自于第一换热管组12的冷媒介质,且第二介质出口与第一换热管组12的第一介质进口连通以向第一换热管组12输送热媒介质,如此形成循环介质管道。在连通第一换热管组12的第一介质出口与第二换热管组22的第二介质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介质循环泵4,为循环介质管道内循环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为了便于充分换热,烟气入口位于烟气出口的上方,如烟气入口位于第二外壳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空气预热器包括:管式空气加热器和管式烟气冷却器;/n所述管式空气加热器具有:第一外壳、隔板和第一换热管组,所述隔板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围成的封闭空间内,以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每个空间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一空间与一次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二次风风道连通;/n所述管式烟气冷却器置于烟道的尾部内,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二外壳围成烟气通流区,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置于所述烟气通流区内,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出口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进口连通以形成循环介质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空气预热器包括:管式空气加热器和管式烟气冷却器;
所述管式空气加热器具有:第一外壳、隔板和第一换热管组,所述隔板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围成的封闭空间内,以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每个空间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冷空气入口和热空气出口,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一空间与一次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二次风风道连通;
所述管式烟气冷却器置于烟道的尾部内,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二外壳围成烟气通流区,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置于所述烟气通流区内,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出口连通,且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第二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第一介质进口连通以形成循环介质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空气加热器还包括:第一旁路和第一流量调节阀;
所述第一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并联;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烟气冷却器还包括:第二旁路和第二流量调节阀;
所述第二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并联;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旁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声蒙涛王文波钟震席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