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478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包括横梁、吊葫芦、两根支撑梁以及两根插销,所述吊葫芦活动装设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两个支撑梁彼此正对的一侧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插销经第二安装孔后装配于第一安装孔内;支撑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支撑梁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于横梁处设置有吊葫芦,通过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别替代对应数量的搬运者,从而实现了机械搬运钢轨的效果,提升了搬运效率,并且减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An assembled rail hand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指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地铁、列车等交通工具来说,是需要沿着既定的轨道才可以平稳而快速地进行移动的。这类交通工具的轨道是由钢铁制成的,具体是由长条形的钢铁铺设在路面上所形成。但是传统的钢轨铺设和更换,都是采用人工搬运的,即通过多个人配合来把钢轨搬运至指定的位置进行铺设,这不仅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还由于钢轨重量大,若其中一个人因用力不均匀容易导致钢轨砸伤设备或者搬运者,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能够替代人工搬运钢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包括横梁、吊葫芦、两根支撑梁以及两根插销,所述吊葫芦活动装设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两个支撑梁彼此正对的一侧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插销经第二安装孔后装配于第一安装孔内;支撑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支撑梁的侧壁。进一步的,支撑梁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进一步的,底座与加强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底座与支撑梁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梁与加强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横梁的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插柱,支撑梁的顶部设置有插槽,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插柱,第二安装孔与插槽连通;当插柱装配于插槽内时,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重合。更进一步的,两根插柱彼此正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梁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横梁的底部。进一步的,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底座贯穿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装入增重件。进一步的,插销的外侧壁设置有缓冲垫。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吊葫芦平移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丝杆,所述伺服电机和所述丝杆均设置于所述横梁,所述丝杆传动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所述吊葫芦连接于所述丝杆的螺母。进一步的,所述吊葫芦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用于在所述吊葫芦的钩子与勾住钢轨时吸住钢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于横梁处设置有吊葫芦,通过多个本技术分别替代对应数量的搬运者,从而实现了机械搬运钢轨的效果,提升了搬运效率,并且减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插销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横梁,2—吊葫芦,3—支撑梁,4—底座,5—加强件,6—插销,7—平移机构,8—增重件,11—第一安装孔,12—插柱,13—加强梁,21—电磁铁,31—第二安装孔,61—缓冲垫,71—伺服电机,72—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包括横梁1、吊葫芦2、两根支撑梁3以及两根插销6,所述吊葫芦2活动装设于所述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两个支撑梁3彼此正对的一侧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1,插销6经第二安装孔31后装配于第一安装孔11内;支撑梁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件5,加强件5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支撑梁3的侧壁。在需要利用本技术进行钢轨搬运时,需要把多个本技术并排设置,以其中一个本技术为例进行把钢轨搬运至指定地点进行铺设时,具体为:先把两根支撑梁3分别设置在指定地点的两侧,然后把横梁1安装至两根支撑梁3的顶部,再通过插销6穿过第二安装孔31后装配于第一安装孔11内实现横梁1与支撑梁3的固定组装;然后把吊葫芦2安装在横梁1上,通过吊葫芦2来把钢轨吊高以实现钢轨的搬运;最后移动吊葫芦2来带动钢轨移动至指定位置的上方并由吊葫芦2来把钢轨下放。本技术通过于横梁1处设置有吊葫芦2,通过多个本技术分别替代对应数量的搬运者,从而实现了机械搬运钢轨的效果,提升了搬运效率,并且减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3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31,也就是说,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横梁1与支撑梁3的相对位置,从而决定横梁1的相对高度,再通过插销6插入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1来实现横梁1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与加强件5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底座4与支撑梁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梁3与加强件5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使得支撑梁3、底座4和加强件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高,从而避免了支撑梁3、底座4和加强件5发生散架。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的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插柱12,支撑梁3的顶部设置有插槽(图中未显示),第一安装孔11设置于插柱12,第二安装孔31与插槽连通;当插柱12装配于插槽内时,第一安装孔11与第二安装孔31重合。通过插柱12插入插槽以实现定位,使得插销6能够准确而稳定地穿过第二安装孔31后装配于第一安装孔11内。具体的,两根插柱12彼此正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梁13,加强梁13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横梁1的底部,使得横梁1的稳定性更加,避免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横梁1中部发生下榻。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底座4的长度方向,底座4贯穿设置有通孔(图中为显示),通孔用于装入增重件8。往通孔内装入增重件8有利于降低本技术的重心,从而避免本技术发生倾倒;而之所以不把底座4和增重件8一体成型,是用于降低底座4的重量,从而便于运输。在本实施例中,插销6的外侧壁设置有缓冲垫61,用于抵消部分横梁1所施加的重力,从而避免插销6发生形变。该缓冲垫61优选采用橡胶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吊葫芦2平移的平移机构7,所述平移机构7包括伺服电机71和丝杆72,所述伺服电机71和所述丝杆72均设置于所述横梁1,所述丝杆72传动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71的转轴,所述吊葫芦2连接于所述丝杆72的螺母。即通过伺服电机71配合丝杆72带动吊葫芦2平移,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搬运钢轨的效果;而本实施例中之所以采用伺服电机71,是因为钢轨的质量大,必须保证各本技术上的平移机构7移动距离的精准性,才能够避免因钢轨的惯性而导致影响了整个搬运过程的平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葫芦2还设置有电磁铁21,所述电磁铁21用于在所述吊葫芦2的钩子与勾住钢轨时吸住钢轨。通过电磁铁21在吊葫芦2勾住钢轨时吸住钢轨,进一步增加了吊葫芦2与钢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搬运钢轨时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吊葫芦、两根支撑梁以及两根插销,所述吊葫芦活动装设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两个支撑梁彼此正对的一侧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插销经第二安装孔后装配于第一安装孔内;/n支撑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支撑梁的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吊葫芦、两根支撑梁以及两根插销,所述吊葫芦活动装设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两个支撑梁彼此正对的一侧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插销经第二安装孔后装配于第一安装孔内;
支撑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倾斜设置且连接于支撑梁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梁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与加强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底座与支撑梁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梁与加强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钢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梁的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插柱,支撑梁的顶部设置有插槽,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插柱,第二安装孔与插槽连通;当插柱装配于插槽内时,第一安装孔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璋刘仲铭张汉平尹祖生何伟添李文涛张锋涛丘海标曹宗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