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46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加固装置,采用现在又标准件进行组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底板需烧焊打磨污染换件浪费时间的问题;包括底板1,固定管2;所述底板1设置有2个;2个所述底板1对称设置,固定在所述固定管2上,呈T字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可在现场根据客户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剪切拼装;2、解决烧焊后打磨产生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3、标准件的引入可大大提高公司生产能力。

A lifting and reinforc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装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吊装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安装吊装材料使用牙条、钢丝绳等材料吊装。主要由于上述材料均为标准件,众所周知标准件具有成本低、取材便捷、组装灵活等特点。上述材料安装均是利用材料自身重量及纵横向拉力来进行固定的(而材料本身并没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一旦出现非固定方向受力则会产生晃动,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固定点断裂。为解决材料本身先天缺陷我们本次要说的是用圆形钢管进行吊装,圆管不仅属于标准件同时自身还具备一定的抗形变能力。这样一来纵横向辅助加固点也可减少,但通过何种方式固定圆管的问题亟待解决。已公开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8310198U,专利名称:一种圆柱支模结构,申请日:20180528,其公开了一种圆柱支模结构,包括圆筒、两个第一夹紧机构和若干加固板,圆筒的筒壁上沿轴向设有切口,加固板由两个半块板对合组成,两个半块板上均设有半圆形的缺口,两个半块板对合后,两个缺口形成一个圆孔,圆筒位于圆孔内,两个第一夹紧机构分设于圆筒的前侧和后侧,第一夹紧机构包括若干沿上下排布的若干第一对拉和两组第一钢管组,两组第一钢管组分设于加固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若干第一对拉均对拉在两组第一钢管组之间,以使得两组第一钢管组将若干相对合的半块板夹紧在圆筒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节省了制作成本,容易吊装;制作容易,节省人力;且加固起来十分方便。现阶段圆形钢管与钢筋混凝土之间进行紧固,则是通过在圆形钢管一端电焊烧结一块带双腰眼孔的底板,施工人员只要将底板上的腰眼孔对准墙体上已固定的外膨胀进行紧固即可。但是烧焊属于特种作业,不仅产能低下,运营成本偏高;而且属于定制品,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产品的灵活性大打折扣。故而一种方便生产安装的固定装置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加固装置,采用现在又标准件进行组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底板需烧焊打磨污染换件浪费时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加固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管2;所述底板1设置有2个;2个所述底板1对称设置,固定在所述固定管2上,呈T字形。优选的,所述底板1还包括固定端11,贴合端12;所述固定端11与贴合端12呈L型设置。优选的,所述底板1与所述固定管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端11还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孔;所述固定端11圆弧状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端11与贴合端12呈圆弧状过渡。优选的,所述贴合端12还设置有腰眼通孔。优选的,所述贴合端12边缘的转折处设置有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可在现场根据客户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剪切拼装;2、解决烧焊后打磨产生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3、标准件的引入可大大提高公司生产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接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图中,1、底板;2、固定管;11、固定端;12、贴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加固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管2;所述底板1设置有2个;2个所述底板1对称设置,固定在所述固定管2上,呈T字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底板1还包括固定端11,贴合端12;所述固定端11与贴合端12呈L型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底板1与所述固定管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端11还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孔;所述固定端11圆弧状设置。弧度与固定管2保持一致,方便贴合固定管2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端11与贴合端12呈圆弧状过渡。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贴合端12还设置有腰眼通孔。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贴合端12边缘的转折处设置有倒角。在具体操作中,先将对称的底板1通过螺栓与固定管2固定,再将加固装置与配合。此种方式方便拆卸,同时机动性好,固定管2可以根据实际的长度进行裁截。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装加固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管(2);/n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板(1)设置有2个;2个所述底板(1)对称设置,固定在所述固定管(2)上,呈T字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加固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管(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设置有2个;2个所述底板(1)对称设置,固定在所述固定管(2)上,呈T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装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还包括固定端(11),贴合端(12);所述固定端(11)与贴合端(12)呈L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装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固定管(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巍曹志刚杨道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弘光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