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071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包括架体、线盘、扯线单元、拉线单元及成型单元;线盘设于架体一端,线盘下方设扯线单元,扯线单元包括扯线夹爪及升降剪刀一;架体的另一端设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包括多组夹线翻转机构、多个升降剪刀二及多个升降烙铁;拉线单元设于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拉线单元中设有拉线夹爪一和拉线夹爪二,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能够分别由对应的走行驱动装置驱动在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往返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产品质量稳定。

A plastic ring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密封圈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塑性圈作为一种密封圈应用在各种密封场合中,对产品的使用效果及使用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目前塑性圈的生产主要以人工操作、模具成型为主,因塑性圈的需求量大,产量多,采用人工操作工作强度比较大,而且成品率不高。为保证产品的成品率,降低工作强度,寻求一种新型粘塑性环的方式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产品质量稳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包括架体及设于架体上的线盘、扯线单元、拉线单元及成型单元;所述线盘可转动地设于架体一端,线盘下方设扯线单元,扯线单元包括扯线夹爪及升降剪刀一;架体的另一端设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包括多组夹线翻转机构、多个升降剪刀二及多个升降烙铁,每组夹线翻转机构中水平交错设置有2个夹线夹爪,每组夹线翻转机构的2个夹线夹爪之间一上一下地设有1个升降烙铁及1个升降剪刀二;拉线单元设于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拉线单元中设有拉线夹爪一和拉线夹爪二,且拉线夹爪一靠近扯线夹爪一端,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能够分别由对应的走行驱动装置驱动在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往返移动。所述架体由侧支架一、水平板、侧支架二、中间支架、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组成;侧支架一、侧支架二与水平板共同组成架体的主体结构,侧支架一的2个立柱之间设横轴,线盘套设在横轴上并能够绕横轴转动;线盘的下方,沿架体纵向平行设置2条纵向滑轨,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均沿纵向滑轨移动;中间支架设于水平板的中部,中间支架与侧支架二之间的水平板上开设长形槽口,长形槽口设于2条纵向滑轨之间;长形槽口两侧的水平板上分别设1排夹线夹爪;升降烙铁通过上支撑板与架体固定连接,升降剪刀二通过下支撑板与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扯线夹爪由2个相对设置的倒L形杆及2个电动夹爪组成,倒L形杆的立杆底端固定在纵向滑轨的端部,横杆向纵向滑轨的中心延伸,横杆端部设电动夹爪;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的结构与扯线夹爪相同,但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中的倒L形杆能够沿纵向滑轨移动。所述夹线夹爪通过底座固定在水平板上,夹线夹爪由伺服电机、拐臂及电动夹爪组成,底座顶部设横向导轨,伺服电机能够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横向导轨移动;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出轴方向朝向纵向滑轨中心,拐臂与动力输出轴垂直设置,拐臂的一端连接动力输出轴,另一端设电动夹爪;拐臂的初始设置方向为水平方向,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拐臂能够绕动力输出轴转动180°。所述升降烙铁由支座一、升降滑轨一及电烙铁组成,支座一固定在上支撑板上,支座一的一侧设升降滑轨一,电烙铁能够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升降滑轨一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剪刀二由支座二、升降滑轨二及剪刀二组成,支座二固定在下支撑板上,支座二的一侧设升降滑轨二,剪刀二能够沿升降滑轨二上、下移动,剪刀二的顶部设剪刃。所述扯线夹爪下方的水平板上开设槽口,升降剪刀一由支座、升降滑轨及剪刀一组成,支座固定在槽口一侧的水平板下方,支座的内侧设升降滑轨,剪刀一对应槽口位置设置,并且剪刀一能够沿升降滑轨上、下移动,剪刀一的顶部设剪刃。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还包括传送带;传送带设于成型单元下方。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还包括控制台或控制系统;设置控制台时,控制台上设有多个操作按钮,各个操作按钮分别通过控制线一一对应地连接各个电动夹爪、走行驱动装置、伺服电机、直线驱动装置及传送带的驱动装置;设置控制系统时,控制系统分别通过控制线一一对应地连接各个电动夹爪、走行驱动装置、伺服电机、直线驱动装置及传送带的驱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塑性圈成型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传统模具生产方法相比,其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并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2)采用本技术所述装置,与传统模具生产方法相比,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3)与传统铸塑生产方法相比,本技术采用塑性线直接加工成塑性圈,省去了铸塑后冷却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4)本技术可用于多种截面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的塑性圈,生产不同类型产品时可直接切换,与传统模具生产时一种模具只能加工一种固定形状、固定尺寸的塑性圈的做法相比,其适用性大大提高;5)能够方便地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实现自动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成型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塑性圈对接成型时的示意图。图中:1.架体101.侧支架一102.侧支架二103.中间支架104.横轴105.水平板106.长条槽口107.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2.线盘3.扯线夹爪4.升降剪刀一5.升降剪刀二501.支座二502.升降滑轨二503.剪刀二6.拉线夹爪一7.拉线夹爪二8.夹线夹爪801.底座802.横向导轨803.伺服电机804.拐臂805.电动夹爪9.升降烙铁901.支座一902.升降滑轨一903.电烙铁10.纵向滑轨11.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包括架体1及设于架体1上的线盘2、扯线单元、拉线单元及成型单元;所述线盘2可转动地设于架体1一端,线盘2下方设扯线单元,扯线单元包括扯线夹爪3及升降剪刀一4;架体1的另一端设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包括多组夹线翻转机构、多个升降剪刀二5及多个升降烙铁9,每组夹线翻转机构中水平交错设置有2个夹线夹爪8,每组夹线翻转机构的2个夹线夹爪8之间一上一下地设有1个升降烙铁9及1个升降剪刀二5;拉线单元设于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拉线单元中设有拉线夹爪一6和拉线夹爪二7,且拉线夹爪一6靠近扯线夹爪3一端,拉线夹爪一6、拉线夹爪二7能够分别由对应的走行驱动装置驱动在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往返移动。所述架体1由侧支架一101、水平板105、侧支架二102、中间支架103、上支撑板107及下支撑板108组成;侧支架一101、侧支架二102与水平板105共同组成架体1的主体结构,侧支架一101的2个立柱之间设横轴104,线盘2套设在横轴104上并能够绕横轴104转动;线盘2的下方,沿架体1纵向平行设置2条纵向滑轨10,拉线夹爪一6、拉线夹爪二7均沿纵向滑轨10移动;中间支架103设于水平板105的中部,中间支架103与侧支架二102之间的水平板105上开设长形槽口106,长形槽口106设于2条纵向滑轨10之间;长形槽口106两侧的水平板105上分别设1排夹线夹爪8;升降烙铁9通过上支撑板107与架体1固定连接,升降剪刀二5通过下支撑板108与架体1固定连接。所述扯线夹爪3由2个相对设置的倒L形杆及2个电动夹爪组成,倒L形杆的立杆底端固定在纵向滑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及设于架体上的线盘、扯线单元、拉线单元及成型单元;所述线盘可转动地设于架体一端,线盘下方设扯线单元,扯线单元包括扯线夹爪及升降剪刀一;架体的另一端设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包括多组夹线翻转机构、多个升降剪刀二及多个升降烙铁,每组夹线翻转机构中水平交错设置有2个夹线夹爪,每组夹线翻转机构的2个夹线夹爪之间一上一下地设有1个升降烙铁及1个升降剪刀二;拉线单元设于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拉线单元中设有拉线夹爪一和拉线夹爪二,且拉线夹爪一靠近扯线夹爪一端,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能够分别由对应的走行驱动装置驱动在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往返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及设于架体上的线盘、扯线单元、拉线单元及成型单元;所述线盘可转动地设于架体一端,线盘下方设扯线单元,扯线单元包括扯线夹爪及升降剪刀一;架体的另一端设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包括多组夹线翻转机构、多个升降剪刀二及多个升降烙铁,每组夹线翻转机构中水平交错设置有2个夹线夹爪,每组夹线翻转机构的2个夹线夹爪之间一上一下地设有1个升降烙铁及1个升降剪刀二;拉线单元设于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拉线单元中设有拉线夹爪一和拉线夹爪二,且拉线夹爪一靠近扯线夹爪一端,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能够分别由对应的走行驱动装置驱动在扯线单元与成型单元之间往返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由侧支架一、水平板、侧支架二、中间支架、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组成;侧支架一、侧支架二与水平板共同组成架体的主体结构,侧支架一的2个立柱之间设横轴,线盘套设在横轴上并能够绕横轴转动;线盘的下方,沿架体纵向平行设置2条纵向滑轨,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均沿纵向滑轨移动;中间支架设于水平板的中部,中间支架与侧支架二之间的水平板上开设长形槽口,长形槽口设于2条纵向滑轨之间;长形槽口两侧的水平板上分别设1排夹线夹爪;升降烙铁通过上支撑板与架体固定连接,升降剪刀二通过下支撑板与架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扯线夹爪由2个相对设置的倒L形杆及2个电动夹爪组成,倒L形杆的立杆底端固定在纵向滑轨的端部,横杆向纵向滑轨的中心延伸,横杆端部设电动夹爪;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的结构与扯线夹爪相同,但拉线夹爪一、拉线夹爪二中的倒L形杆能够沿纵向滑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性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夹爪通过底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安源王金印张文远韩明波刘美琪刘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