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028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0:57
一种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包括动模板和旋转设置在动模板上的转盘装置,动模板与转盘装置之间设置有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包括固定板、旋转轴、分管器和转盘管材;固定板设置在转盘装置的芯轴上,旋转轴设置在固定板上,分管器设置在旋转轴上,转盘管材一端与固定板配合连接,中部设置在分管器上,另一端设置在转盘装置上;所述的转盘管材上还设置有旋转接头,转盘管材通过旋转接头随意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拆装快捷,使用方便,换管时间短,日常维护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外观简洁且美观等特点,实用性强。

An anti damage structure of rotary table tube for multi-component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
技术介绍
多组分注塑机一般有两套模具,两套模具通过转盘旋转来变换模具位置,从而实现把多种塑料进行模内结合;因为模具要旋转,则水路和油路都必须随模具一同旋转。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有:一、将水管和油管一起从转盘芯轴中间穿入,再接入模具:这种方案会导致管与管之间容易发生缠绕或打结,造成管路断裂。二、采用转盘配流芯轴组,再用管接入模具:这种方案的机构复杂、加工成本高,维修复杂、维修成本也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拆装快捷,使用方便,换管时间短,日常维护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外观简洁且美观的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包括动模板和旋转设置在动模板上的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动模板与转盘装置之间设置有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包括固定板、旋转轴、分管器和转盘管材;其中,固定板设置在转盘装置的芯轴上,旋转轴设置在固定板上,分管器设置在旋转轴上,转盘管材一端与固定板配合连接,中部设置在分管器上,另一端设置在转盘装置上;所述的转盘管材上还设置有旋转接头,转盘管材通过旋转接头随意旋转。所述分管器呈圆盘形、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分管器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位,若干个分管器通过连接位均匀式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的旋转轴一端设置在固定板上,另一端与分管器配合连接。所述分管器外围还均布有若干个装配位;所述的转盘管材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转盘管材一端分别与固定板配合连接,中部分别设置在分管器的装配位上,另一端分别与转盘装置配合连接;所述的若干个转盘管材通过分管器相互分离、且互不干扰。所述固定板对应转盘管材还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进液管;所述的转盘管材一端与固定板上的进液管配合连接,中部设置在分管器上,另一端弯折定位在转盘装置上;所述的转盘装置旋转设置在动模板上,并在旋转时带动旋转轴、分管器和转盘管材旋转在动模板上。所述转盘管材一端与进液管连通,另一端预先错位90度、且弯折定位在旋转装置上;所述的转盘管材通过转盘装置的驱动往复扭转在动模板上。所述转盘管材在动模板上往复扭转的角度为±90度。所述旋转接头设置有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旋转接头设置在转盘管材上,转盘管材通过至少一个旋转接头随意旋转、且其旋转角度为360度。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在转盘装置的芯轴上设置有一条旋转轴、若干个分管器和若干个转盘管材,若干个分管器均匀的排布在旋转轴上,若干个转盘管材一端分别与固定板上的进液管配合连接,中部分别设置在分管器的装配位上,另一端分别预先错位90度、且弯折定位在旋转装置上,其中,若干个转盘管材通过分管器相互分离、且互不干扰,从而保证若干个转盘管材之间无接触,同时,转盘管材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旋转接头、且通过至少一个旋转接头随意旋转,其旋转角度为360度;在工作时,转盘装置旋转在动模板上,并在旋转时带动旋转轴、分管器和转盘管材旋转在动模板上,由于若干个转盘管材之间无接触,同时因为旋转接头随意旋转360度,工作时可根据转盘装置旋转的位置的位置自身旋转调节,因此,能有效地防止转盘管材因转盘装置的强行扭转导致变形而破裂的问题,从而达到芯轴内的转盘管材无缠绕、无破裂和延长转盘管材使用寿命的目的。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拆装快捷,使用方便,换管时间短,日常维护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外观简洁且美观等特点,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转盘管材、旋转接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本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包括动模板1和旋转设置在动模板1上的转盘装置2,动模板1与转盘装置2之间设置有旋转装置3,该旋转装置3包括固定板4、旋转轴5、分管器6和转盘管材7;其中,固定板4设置在转盘装置2的芯轴上,旋转轴5设置在固定板4上,分管器6设置在旋转轴5上,转盘管材7一端与固定板4配合连接,中部设置在分管器6上,另一端设置在转盘装置2上;所述的转盘管材7上还设置有旋转接头8,转盘管材7通过旋转接头8随意旋转。进一步地讲,分管器6呈圆盘形、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分管器6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位,若干个分管器6通过连接位均匀式设置在旋转轴5上;所述的旋转轴5一端设置在固定板4上,另一端与分管器6配合连接。进一步地讲,分管器6外围还均布有若干个装配位;所述的转盘管材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转盘管材7一端分别与固定板4配合连接,中部分别设置在分管器6的装配位上,另一端分别与转盘装置2配合连接;所述的若干个转盘管材7通过分管器6相互分离、且互不干扰。进一步地讲,固定板4对应转盘管材7还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进液管9;所述的转盘管材7一端与固定板4上的进液管9配合连接,中部设置在分管器6上,另一端弯折定位在转盘装置2上;所述的转盘装置2旋转设置在动模板1上,并在旋转时带动旋转轴5、分管器6和转盘管材7旋转在动模板1上。进一步地讲,转盘管材7一端与进液管9连通,另一端预先错位90度、且弯折定位在旋转装置3上;所述的转盘管材7通过转盘装置2的驱动往复扭转在动模板1上。进一步地讲,转盘管材7在动模板1上往复扭转的角度为±90度,即转盘管材7在90度-0度-负90度-0度-90度来回重复扭转在动模板1上,同时其扭转最大角度为±90度。进一步地讲,旋转接头8设置有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旋转接头8设置在转盘管材7上,转盘管材7通过至少一个旋转接头8随意旋转、且其旋转角度为360度,在工作时可根据转盘装置2旋转的位置的位置自身旋转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成本低,安装便捷。二、转盘管材的更换时间短,日常维护简单。三、转盘管材的使用寿命明显加长,减少更换频率。四、动模板整体外观更加简洁且美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同时,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包括动模板(1)和旋转设置在动模板(1)上的转盘装置(2),其特征在于:动模板(1)与转盘装置(2)之间设置有旋转装置(3),该旋转装置(3)包括固定板(4)、旋转轴(5)、分管器(6)和转盘管材(7);其中,固定板(4)设置在转盘装置(2)的芯轴上,旋转轴(5)设置在固定板(4)上,分管器(6)设置在旋转轴(5)上,转盘管材(7)一端与固定板(4)配合连接,中部设置在分管器(6)上,另一端设置在转盘装置(2)上;所述的转盘管材(7)上还设置有旋转接头(8),转盘管材(7)通过旋转接头(8)随意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包括动模板(1)和旋转设置在动模板(1)上的转盘装置(2),其特征在于:动模板(1)与转盘装置(2)之间设置有旋转装置(3),该旋转装置(3)包括固定板(4)、旋转轴(5)、分管器(6)和转盘管材(7);其中,固定板(4)设置在转盘装置(2)的芯轴上,旋转轴(5)设置在固定板(4)上,分管器(6)设置在旋转轴(5)上,转盘管材(7)一端与固定板(4)配合连接,中部设置在分管器(6)上,另一端设置在转盘装置(2)上;所述的转盘管材(7)上还设置有旋转接头(8),转盘管材(7)通过旋转接头(8)随意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器(6)呈圆盘形、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分管器(6)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位,若干个分管器(6)通过连接位均匀式设置在旋转轴(5)上;所述的旋转轴(5)一端设置在固定板(4)上,另一端与分管器(6)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多组分注塑机的转盘管材防损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器(6)外围还均布有若干个装配位;所述的转盘管材(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转盘管材(7)一端分别与固定板(4)配合连接,中部分别设置在分管器(6)的装配位上,另一端分别与转盘装置(2)配合连接;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林罗永超陈家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伊之密精密注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