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72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铸造的蜡树结构不够稳定,在铸造过程中容易破裂,导致铸造失败,在铸造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铸造液,同时产品成型后不便于脱模的问题,其包括蜡树本体,所述蜡树本体顶端开设有浇铸口,浇铸口底端安装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底端安装有成型组件,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浇铸口底端中部固定有第一导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装置保证铸造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降低了铸造液下落时的冲击力,防止冲击力过大而造成蜡树破裂损坏,同时便于成品脱模过程的实施,不会造成铸造液的浪费,降低了铸造成本。

A wax tree for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
本技术涉及铸造蜡树
,具体为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
技术介绍
脱蜡精密铸造法:脱蜡铸造工艺是由古代铸造工艺发展而来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工匠就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广泛采用了失蜡铸造工艺,当时的工匠根据蜂蜡的可塑性和热挥发性的特点,首先将蜂蜡雕刻成需要形状的蜡模,再在蜡模外包裹黏土并预留一个小洞,晾干后焙烧,使蜡模气化挥发,同时黏土则成为陶瓷壳体,壳体内壁留下了蜡模的阴模,这时再将熔化的金属沿小孔注入壳体,冷却后打破壳体,即获得所需的金属铸坯。但是现有的用于铸造的蜡树结构不够稳定,在铸造过程中容易破裂,导致铸造失败,在铸造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铸造液,同时产品成型后不便于脱模的进行。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铸造的蜡树结构不够稳定,在铸造过程中容易破裂,导致铸造失败,在铸造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铸造液,同时产品成型后不便于脱模进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蜡树本体,所述蜡树本体顶端开设有浇铸口,浇铸口底端安装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底端安装有成型组件。优选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浇铸口底端中部固定有第一导流槽,浇铸口底端一侧固定有第二导流槽,浇铸口底端另一侧固定有第三导流槽。优选的,所述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第三成型腔、第四成型腔、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溢流口、第一叩击块、第二叩击块和第五成型腔,第一导流槽底端安装有第一成型腔,第二导流槽底端安装有第二成型腔,第三导流槽底端安装有第三成型腔,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底端均固定有第四成型腔,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底端均开设有第一出料口,第四成型腔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顶端一侧均开设有溢流口,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外侧上部均固定有第一叩击块,第一成型腔外侧上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叩击块,第四成型腔底端安装有第五成型腔。优选的,所述第一成型腔外侧中部和第二成型腔外侧中部均固定有连接杆,第五成型腔外侧下部固定有底座,底座顶端一侧安装有挡板,挡板外部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挡板底端安装有滚轮,底座内部对应滚轮位置处开设有滑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错落排布。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呈喇叭状。优选的,所述浇铸口呈喇叭状。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与第一出料口之间错落排布。优选的,所述底座呈圆形状。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装置保证铸造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降低了铸造液下落时的冲击力,防止冲击力过大而造成蜡树破裂损坏,同时便于成品脱模过程的实施,不会造成铸造液的浪费,降低了铸造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限位槽开设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滚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蜡树本体;2-浇铸口;3-导流组件;31-第一导流槽;32-第二导流槽;33-第三导流槽;4-成型组件;41-第一成型腔;42-第二成型腔;43-第三成型腔;44-第四成型腔;45-第一出料口;46-第二出料口;47-溢流口;48-第一叩击块;49-第二叩击块;410-第五成型腔;5-连接杆;6-底座;7-挡板;8-限位槽;9-滚轮;10-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技术包括蜡树本体1,蜡树本体1顶端开设有浇铸口2,通过浇铸口2向该装置内部注入铸造液,浇铸口2底端安装有导流组件3,导流组件3底端安装有成型组件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导流组件3包括第一导流槽31、第二导流槽32和第三导流槽33,浇铸口2底端中部固定有第一导流槽31,浇铸口2底端一侧固定有第二导流槽32,浇铸口2底端另一侧固定有第三导流槽33,加快铸造过程,缩短铸造时间。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成型组件4包括第一成型腔41、第二成型腔42、第三成型腔43、第四成型腔44、第一出料口45、第二出料口46、溢流口47、第一叩击块48、第二叩击块49和第五成型腔410,第一导流槽31底端安装有第一成型腔41,第二导流槽32底端安装有第二成型腔42,第三导流槽33底端安装有第三成型腔43,第一成型腔41、第二成型腔42和第三成型腔43底端均固定有第四成型腔44,第一成型腔41、第二成型腔42和第三成型腔43底端均开设有第一出料口45,第四成型腔44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46,第二成型腔42和第三成型腔43顶端一侧均开设有溢流口47,当有铸造液流出溢流口47时,表示浇筑完成,可以停止浇筑,第二成型腔42和第三成型腔43外侧上部均固定有第一叩击块48,通过敲打叩击块,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影响,第二成型腔42或者第三成型腔43内的产品和第四成型腔44内的产品分离,第一成型腔41外侧上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叩击块49,通过敲打叩击块,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影响,第一成型腔41内的产品和第四成型腔44内的产品分离,第四成型腔44底端安装有第五成型腔410,铸造液首先到达第五成型腔410内部。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第一成型腔41外侧中部和第二成型腔42外侧中部均固定有连接杆5,使得该装置更加牢固,第五成型腔410外侧下部固定有底座6,底座6顶端一侧安装有挡板7,将破碎的蜡树碎片收集在挡板7内部,从而进行再次利用,挡板7外部一侧开设有限位槽8。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挡板7底端安装有滚轮9,底座6内部对应滚轮9位置处开设有滑槽10,通过滚轮9在滑槽10内部的运动来转动挡板7,从而改变下限位槽8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成型产品进行分离拆解。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一出料口45和第二出料口46错落排布,降低铸造液下落时的冲击力。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第一出料口45和第二出料口46均呈喇叭状,便于出料口的使用,同时便于成型后的产品之间的分离。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浇铸口2呈喇叭状,便于浇筑的进行。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一导流槽31、第二导流槽32和第三导流槽33与第一出料口45之间错落排布,降低铸造液落下时的冲击力,防止冲击力过大而损坏该装置。实施例十,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底座6呈圆形状,便于限位槽8位置的移动。本技术使用时,将铸造液从浇铸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包括蜡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蜡树本体(1)顶端开设有浇铸口(2),所述浇铸口(2)底端安装有导流组件(3),导流组件(3)底端安装有成型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铸造的蜡树,包括蜡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蜡树本体(1)顶端开设有浇铸口(2),所述浇铸口(2)底端安装有导流组件(3),导流组件(3)底端安装有成型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铸造的蜡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3)包括第一导流槽(31)、第二导流槽(32)和第三导流槽(33),浇铸口(2)底端中部固定有第一导流槽(31),浇铸口(2)底端一侧固定有第二导流槽(32),浇铸口(2)底端另一侧固定有第三导流槽(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铸造的蜡树,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组件(4)包括第一成型腔(41)、第二成型腔(42)、第三成型腔(43)、第四成型腔(44)、第一出料口(45)、第二出料口(46)、溢流口(47)、第一叩击块(48)、第二叩击块(49)和第五成型腔(410),第一导流槽(31)底端安装有第一成型腔(41),第二导流槽(32)底端安装有第二成型腔(42),第三导流槽(33)底端安装有第三成型腔(43),第一成型腔(41)、第二成型腔(42)和第三成型腔(43)底端均固定有第四成型腔(44),第一成型腔(41)、第二成型腔(42)和第三成型腔(43)底端均开设有第一出料口(45),第四成型腔(44)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46),第二成型腔(42)和第三成型腔(43)顶端一侧均开设有溢流口(47),第二成型腔(4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禄傅维主
申请(专利权)人:天锜精密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