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68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壳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先对模壳进行沾浆,然后对模壳进行淋砂,淋砂结束后,再次进行沾浆,开启浮砂桶,将模壳插入浮砂桶进行第一浮砂层的制作,第一层浮砂结束后继续进行沾浆,然后插入浮砂桶进行第二浮砂层的制作,第二层浮砂结束后继续进行沾浆,然后插入浮砂桶进行第三浮砂层的制作,第三层浮砂结束后继续进行沾浆,然后插入浮砂桶进行第四浮砂层的制作,第四层浮砂结束后继续进行沾浆,然后插入浮砂桶进行第五浮砂层的制作,最后进行封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模壳强度增加,排气能力增强,从而使浇注时钢水流道能力增加,减少了浇不足的产生,降低了制壳的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A floating sand technology of mould and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壳制造
,具体是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
技术介绍
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注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壳中,冷却后经直,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在浇注过程中所用的模壳的性质对铸件产品有较大的影响,如因为模壳的透气性不足,使得模壳内部出现浇注不足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采用淋砂作为面层,背层采用不同目数的并且目数逐渐减小的砂子,以此来改善模壳的透气性和模壳浇注钢水时的浇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浮砂桶底部放置结块过滤装置,砂子放置在结块过滤装置的上方,开启浮砂桶,使得浮砂桶内的砂子均被抬起,直到表面呈开水沸腾状;S2.将清洗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模壳沾浆结束后,对模壳进行淋砂,淋砂层制作完成;S3.对淋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一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一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S4.对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S5.对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S6.对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S7.对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五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五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五浮砂层制作完成,最后进行封浆。所述S2中的淋砂采用的是淋砂机。所述S2中的淋砂的使用的是100目的砂子。所述S3中第一浮砂桶内使用的60~80目的砂子。所述S4中第二浮砂桶内使用的是30~60目的砂子。所述S5中第三浮砂桶内使用的是16~30目的砂子。所述S6中第四浮砂桶内使用的是16~30目的砂子。所述S7中第五浮砂桶内使用的是16~30目的砂子。所述浮砂桶的数量为5个,所述结块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所述每个浮砂桶桶内均设置有过滤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层浮砂一层沾浆,砂子和浆料结合更好,使每层的模壳强度增加,只有面层采用目数较高的淋砂,能少用细砂层数,多用粗砂层数,制壳的总层数减少,模壳强度增加,背层的浮砂采用的是目数逐渐变小的砂子使得模壳的透气性增加,排气能力增强,从而使浇注时钢水流道能力增加,减少了浇不足的产生,降低了制壳的成本,将整个模壳全部插入浮砂桶内能极大程度上减少未粘砂的状况的出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清洗干净的模壳进行沾浆,模壳沾浆结束后,采用淋砂机对模壳进行淋砂,淋砂为100目的砂子,淋砂层制作完成,将淋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再次进行沾浆,能少用细砂层数,多用粗砂层数,制壳的总层数减少,模壳强度增加;S2.准备浮砂桶,在浮砂桶底部放置过滤网,过滤网上放置砂子,定期进行浮砂桶内结块的清理,开启砂桶,浮砂桶内的砂子均被抬起,直到浮砂桶砂子的表面呈开水沸腾状;S3.将淋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垂直缓慢地插入第一个浮砂桶内,第一浮砂桶内砂子为60~80目的砂子,直到砂子淹没整个模壳并静止,静止3~5S后,将模壳提升出第一浮砂桶,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一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将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S4.将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垂直缓慢地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第二浮砂桶内砂子为30~60目的砂子,直到砂子淹没整个模壳并静止,静止3~5S后,将模壳提升出第二浮砂桶,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将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S5.将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垂直缓慢地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第三浮砂桶内砂子为16~30目的砂子,直到砂子淹没整个模壳并静止,静止3~5S后,将模壳提升出第三浮砂桶,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将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S6.将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垂直缓慢地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第四浮砂桶内砂子为16~30目的砂子,直到砂子淹没整个模壳并静止,静止3~5S后,将模壳提升出第四浮砂桶,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后,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将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S7.将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垂直缓慢地插入第五浮砂桶内,第五浮砂桶内砂子为16~30目的砂子,直到砂子淹没整个模壳并静止,静止3~5S后,将模壳提升出第五浮砂桶,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五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后,第五浮砂层制作完成,将第五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封浆,成品完成,一层浮砂一层沾浆,砂子和浆料结合更好,使每层的模壳强度增加,背层的浮砂采用的是目数逐渐变小的砂子使得模壳的透气性增加,排气能力增强,从而使浇注时钢水流道能力增加,减少了浇不足的产生,降低了制壳的成本,将整个模壳全部插入浮砂桶内能极大程度上减少未粘砂的状况的出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浮砂桶、第四浮砂桶和第五浮砂桶为同一个浮砂桶。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直同变化,仍属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浮砂桶底部放置结块过滤装置,砂子放置在结块过滤装置的上方,开启浮砂桶,使得浮砂桶内的砂子均被抬起,直到表面呈开水沸腾状;/nS2.将清洗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模壳沾浆结束后,对模壳进行淋砂,淋砂层制作完成;/nS3.对淋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一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一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nS4.对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nS5.对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nS6.对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nS7.对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五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五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五浮砂层制作完成,最后进行封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壳的浮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浮砂桶底部放置结块过滤装置,砂子放置在结块过滤装置的上方,开启浮砂桶,使得浮砂桶内的砂子均被抬起,直到表面呈开水沸腾状;
S2.将清洗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模壳沾浆结束后,对模壳进行淋砂,淋砂层制作完成;
S3.对淋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一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一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
S4.对第一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二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
S5.对第二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三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
S6.对第三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沾浆,并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直到砂子淹没模壳的沾浆高度并静止3~5S,取出模壳,观察模壳的粘砂的状况,如果有未粘砂的区域,将模壳变换角度重新插入第四浮砂桶内,直到粘砂完全,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
S7.对第四浮砂层制作完成的模壳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如生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海泰科特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