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27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电极针的左端设置有手柄,电极针的右端设置有圆锥形针头,圆锥形针头的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极、绝缘体、第一电极、绝缘套;电极针的手柄向右的针体外圈设置有金属穿刺针,金属穿刺针的横管内部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陶瓷涂层、横管的本体、回气管路、绝热层、进气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金属穿刺针内的冷却气体能使针尖降温,避免了组织炭化,保持了低阻抗,防止了消融区域局限,射频能量传递远,电流无需通过大腿处皮肤电极板,电流能量完全集中在肿瘤组织局部,避免了贴电极板的皮肤发生灼伤。

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lectrod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
技术介绍
射频消融(RFA)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微创、有效方法,适用于不愿或不宜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射频消融通过温度监控和阻抗调控控制整个消融治疗过程,RFA热消融设备包括射频发生器、电极针和皮肤电极板,构成一闭合回路。其原理是通电后,交变电流使电极针裸区与周围组织发生离子震荡,摩擦生热并传导至周围组织,通过直接热效应引起细胞死亡。治疗时电极针周围温度可达60~100℃,局部温度达60℃以上时细胞产生不可逆热损伤导致死亡,形成凝固坏死区,理想的凝固区形状为球形或椭球形,坏死区包括实体肿瘤本身及瘤周0.5~1.0cm安全范围。消融电极针是RFA仪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凝固坏死组织区大小和形状。现有技术的消融电极针存在以下技术缺陷:针尖温度高,容易导致电极周围组织炭化,针尖阻抗高,射频能量传递范围小,消融区域有限,贴电极板的皮肤可能发生灼伤。如何设计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如何使针尖降温、避免组织炭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消融电极针针尖温度高,容易导致电极周围组织炭化,针尖阻抗高,射频能量传递范围小,消融区域有限,贴电极板的皮肤可能发生灼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电极针,电极针的左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的电极针的右端设置有圆锥形针头,圆锥形针头的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极、绝缘体、第一电极、绝缘套;电极针的手柄向右的针体外圈设置有金属穿刺针,金属穿刺针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金属穿刺针为横置的T型结构,其中横置的T型结构右端设置有横管;横管的内部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陶瓷涂层、横管的本体、回气管路、绝热层、进气管路;其中进气管路进入的是冷却气体,进气管路与回气管路在横管的右端相通,进气管路与回气管路在横管的左端引出并与气源管路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通过绝缘体在治疗区域内形成回路;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电流无需通过大腿处皮肤电极板,避免了皮肤灼伤:电流能量完全集中在肿瘤组织局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构成双电极,绝缘体的长度小于2cm;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克服了消融时2个电极附近阻抗迅速增加,2个电极间电流密度减小,一旦2个电极间距离>2~3cm.则不能形成电流回路。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横管的右端设置有斜切口。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源管路内的冷却气体采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任意一种;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相同时间内,气冷式电极针消融范围明显大于液冷式电极针。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结构合理,金属穿刺针内的冷却气体能使针尖降温,避免了组织炭化,保持了低阻抗,防止了消融区域局限,射频能量传递远,电流无需通过大腿处皮肤电极板,电流能量完全集中在肿瘤组织局部,避免了贴电极板的皮肤发生灼伤,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极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金属穿刺针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局部剖面图。图中:1.电极针;2.金属穿刺针;3.陶瓷涂层;4.回气管路;5.绝热层;6.进气管路;101.第一电极;102.绝缘体;103.第二电极;104.绝缘套;105.手柄;201.横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电极针1,如图2所示,电极针1的左端设置有手柄105,所述的电极针1的右端设置有圆锥形针头,圆锥形针头的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极103、绝缘体102、第一电极101、绝缘套104;电极针1的手柄105向右的针体外圈设置有金属穿刺针2,如图3所示,金属穿刺针2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金属穿刺针2为横置的T型结构,其中横置的T型结构右端设置有横管201;如图4所示,横管201的内部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陶瓷涂层3、横管201的本体、回气管路4、绝热层5、进气管路6;其中进气管路6进入的是冷却气体,进气管路6与回气管路4在横管201的右端相通,进气管路6与回气管路4在横管201的左端引出并与气源管路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极103和第一电极101通过绝缘体102在治疗区域内形成回路;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电流无需通过大腿处皮肤电极板,避免了皮肤灼伤:电流能量完全集中在肿瘤组织局部;所述的第二电极103、第一电极101构成双电极,绝缘体102的长度小于2cm;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克服了消融时2个电极附近阻抗迅速增加,2个电极间电流密度减小,一旦2个电极间距离>2~3cm.则不能形成电流回路;所述的横管201的右端设置有斜切口;所述的气源管路内的冷却气体采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任意一种;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相同时间内,气冷式电极针消融范围明显大于液冷式电极针。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电极针1的针尖前端通过绝缘体102将针体分为双极,2个电极通过针前端的绝缘体102在治疗区域内形成回路,电流无需通过大腿处皮肤电极板,电流能量完全集中在肿瘤组织局部,绝缘体的长度尺寸小于2cm。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结构合理,金属穿刺针内的冷却气体能使针尖降温,避免了组织炭化,保持了低阻抗,防止了消融区域局限,射频能量传递远,电流无需通过大腿处皮肤电极板,电流能量完全集中在肿瘤组织局部,避免了贴电极板的皮肤发生灼伤。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电极针(1),电极针(1)的左端设置有手柄(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针(1)的右端设置有圆锥形针头,圆锥形针头的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极(103)、绝缘体(102)、第一电极(101)、绝缘套(104);/n电极针(1)的手柄(105)向右的针体外圈设置有金属穿刺针(2),金属穿刺针(2)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金属穿刺针(2)为横置的T型结构,其中横置的T型结构右端设置有横管(201);/n横管(201)的内部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陶瓷涂层(3)、横管(201)的本体、回气管路(4)、绝热层(5)、进气管路(6);其中进气管路(6)进入的是冷却气体,进气管路(6)与回气管路(4)在横管(201)的右端相通,进气管路(6)与回气管路(4)在横管(201)的左端引出并与气源管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电极针(1),电极针(1)的左端设置有手柄(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针(1)的右端设置有圆锥形针头,圆锥形针头的向左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极(103)、绝缘体(102)、第一电极(101)、绝缘套(104);
电极针(1)的手柄(105)向右的针体外圈设置有金属穿刺针(2),金属穿刺针(2)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金属穿刺针(2)为横置的T型结构,其中横置的T型结构右端设置有横管(201);
横管(201)的内部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陶瓷涂层(3)、横管(201)的本体、回气管路(4)、绝热层(5)、进气管路(6);其中进气管路(6)进入的是冷却气体,进气管路(6)与回气管路(4)在横管(201)的右端相通,进气管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咏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赞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