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45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工艺,其包括预制板和现浇板,预制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梁,连接梁远离预制板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现浇板靠近预制板方向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梁插入的第一连接槽,现浇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相通并供连接板插入的第二连接槽;连接梁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让位孔,让位孔沿连接梁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且让位孔内设置支撑柱,支撑柱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槽的宽度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加强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连接的效果。

A kind of laminated plate and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构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叠合板,即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使楼板。现有技术的叠合板如图1所示,包括预制板1和现浇板2,预制板1在工厂内预先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同时在预制板1内浇筑有钢筋和桁架(图中未示出),现浇板2在施工现场浇筑在预制板1上,桁架(图中未示出)的上端显露到预制板1的外部并浇筑在现浇板2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预制板1和现浇板2相互连接的面均为平面,仅通过桁架连接,导致连接不够紧密,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板,其具有加强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连接强度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叠合板,包括预制板和现浇板,所述预制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远离预制板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现浇板靠近预制板方向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梁插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现浇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相通并供连接板插入的第二连接槽;所述连接梁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让位孔,所述让位孔沿连接梁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且所述让位孔内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槽的宽度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板浇筑时一体浇筑出连接梁和连接板,并预留处让位孔,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在预制板形成现浇板,混凝土与连接梁结合形成第一连接槽,与连接板结合形成第二连接槽,溢入让位孔形成支撑柱,这样,通过连接梁、连接板和支撑柱大大加强了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预制板与现浇板的固定连接,提高整个叠合板的整体支撑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板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桁架,所述桁架间隔设置在相邻的连接梁之间,所述桁架包括呈一个上弦筋、两个下弦筋和多个V型的折弯筋,其中所述两个下弦筋均位于预制板内,所述上弦筋位于现浇板内,所述上弦筋与折弯筋的V型折弯处连接,两个下弦筋分别连接在折弯筋的两个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和现浇板之间设置有桁架,桁架由上弦筋、下弦筋和折弯筋呈三角状焊接而成,通过桁架大大提高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弯筋的两个端部均一体成型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折弯筋之间形成供下弦筋放置的下沟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筋的端部设置有弯曲部,弯曲部与折弯筋之间形成供下弦筋搭设的下沟槽,在对折弯筋和下弦筋焊接时,首先将下弦筋搭设在下沟槽内,然后对其焊接,这样,起到预先定位的作用,便于焊接,方便操作,另外,增大了下弦筋与折弯筋之间的焊接面积,加强了下弦筋与折弯筋之间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弯筋的V型弯曲成型处向靠近折弯筋开口方向的一侧凹陷设置有供上弦筋放置的上沟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筋上设置有供上弦筋放置的上沟槽,在对折弯筋和上弦筋焊接时,首先将上弦筋搭设在上沟槽内,然后对其焊接,这样,起到预先定位的作用,便于焊接,方便操作,另外,增大了上弦筋与折弯筋之间的焊接面积,加强了上弦筋与折弯筋之间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现浇板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共同穿设在所有的连接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现浇板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从而加强了现浇板与预制板之间的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内预埋有供加强筋穿过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长度方向与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内预留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用于加强筋的穿设,在现场施工时,将加强筋穿入到第一套管内,这样,在施工现场对加强筋进行安装,无需在浇筑连接板时安装加强筋,防止在预制板搬运的过程中将加强筋折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弦筋上设置有供加强筋穿过的第二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弦筋上设置有第二套管,将加强筋穿入第一套管内时,同时穿入第二套管,通过套管使得加强筋与上弦筋连接在一起,然后,加强筋和上弦筋一起浇筑在现浇板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远离连接梁方向的一侧与现浇板远离预制板方向的一侧相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上表面与现浇板的上表面相齐平,在浇筑现浇板时,以连接板的上表面为基准面,便于将现浇板铺平,使得现浇板浇筑均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现浇板远离预制板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现浇板与连接板之间有施工缝,防水涂层的设置有效起到防水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上述叠合板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01,首先,制作桁架,对单个钢筋进行折弯,制成折弯筋,并折弯出上沟槽和下沟槽,将上弦筋搭在上沟槽内,下弦筋搭在下沟槽内,然后将上弦筋和下弦筋分别焊接在折弯筋上;将第二套管焊接在上弦筋上;在工厂内支模,并在模具内预埋好桁架,然后浇筑预制板;同时在预制板上一体成型浇筑出连接梁和连接板,在浇筑连接梁时预留处让位孔,在浇筑连接板时将第一套管预埋在混凝土内;S02,将预制板吊装并运输到施工现场;S03,将预制板吊装到待加工处,首先,将加强筋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依次穿过,使得每一加强筋贯穿所有的连接板;然后,对第一套管与加强筋相连处进行焊接,对第二套管与加强筋相连处进行焊接;S04,在预制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板,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摊铺,使混凝土的表面与连接板的上表面相齐平;S05,在现浇板上涂抹以水泥和硅酸钠为基料配置的促凝灰浆,厚度为0.5-1cm,促凝灰浆凝固成型后在其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厚度为1-1.5cm,形成防水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板浇筑时一体浇筑出连接梁和连接板,并预留处让位孔,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在预制板形成现浇板,混凝土与连接梁结合形成第一连接槽,与连接板结合形成第二连接槽,溢入让位孔形成支撑柱,这样,通过连接梁、连接板和支撑柱大大加强了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预制板与现浇板的固定连接,提高整个叠合板的整体支撑强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预制板浇筑时一体浇筑出连接梁和连接板,并预留处让位孔,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在预制板形成现浇板,混凝土与连接梁结合形成第一连接槽,与连接板结合形成第二连接槽,溢入让位孔形成支撑柱,这样,通过连接梁、连接板和支撑柱大大加强了预制板与现浇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预制板与现浇板的固定连接,提高整个叠合板的整体支撑强度;2.连接板内设置第一套管供加强筋穿设,上弦筋上设有供加强筋穿设的第二套管,这样,使得加强筋和桁架连接在一起,这样,大大加强了现浇板与预制板之间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叠合板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和现浇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梁(11),所述连接梁(11)远离预制板(1)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2),所述现浇板(2)靠近预制板(1)方向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梁(11)插入的第一连接槽(21),所述现浇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21)相通并供连接板(12)插入的第二连接槽(22);所述连接梁(11)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让位孔(111),所述让位孔(111)沿连接梁(11)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且所述让位孔(111)内设置支撑柱(221),所述支撑柱(22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槽(21)的宽度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和现浇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梁(11),所述连接梁(11)远离预制板(1)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2),所述现浇板(2)靠近预制板(1)方向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梁(11)插入的第一连接槽(21),所述现浇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21)相通并供连接板(12)插入的第二连接槽(22);所述连接梁(11)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让位孔(111),所述让位孔(111)沿连接梁(11)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且所述让位孔(111)内设置支撑柱(221),所述支撑柱(22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槽(21)的宽度方向上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桁架(3),所述桁架(3)间隔设置在相邻的连接梁(11)之间,所述桁架(3)包括一个上弦筋(31)、两个下弦筋(32)和多个V型的折弯筋(33),其中所述两个下弦筋(32)均位于预制板(1)内,所述上弦筋(31)位于现浇板(2)内,所述上弦筋(31)与折弯筋(33)的V型折弯处连接,两个下弦筋(32)分别连接在折弯筋(33)的两个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筋(33)的两个端部均一体成型设置有弯曲部(332),所述弯曲部(332)与折弯筋(33)之间形成供下弦筋(32)放置的下沟槽(3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筋(33)的V型弯曲成型处向靠近折弯筋(33)开口方向的一侧凹陷设置有供上弦筋(31)放置的上沟槽(3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板(2)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5),且所述加强筋(5)共同穿设在所有的连接板(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内预埋有供加强筋(5)穿过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毅范旭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惠雅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