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16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公模板、母模板以及顶出机构,公模板上设置有凸模,母模板上设置有凹模,凸模与凹模之间形成用于注塑的型腔,凸模上滑动连接有与壳体的第一扣边适配的第一芯条,凸模上竖向活动连接有与壳体的第二扣边适配的第二芯条,第一芯条上设置有驱使其抽出凸模的驱动机构,第二芯条上连接有驱使其移出第二扣边的斜顶机构;这样在完成壳体注塑成型后,借助驱动机构驱使第一芯条从凸模上抽出,使得第一芯条从壳体的第一扣边内移出,壳体被上顶移动的过程中借助斜顶机构驱使第二芯条同步从第二扣边内移出,此时即可完成壳体各个扣边的卡接脱离,产品可以顺利实现脱模,结构简单且达到便于壳体脱模的优点。

Wear resistant and durable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其主要包括前模和后模,在前模和后模上分别设置凸模和凹模,合模的状态时凸模与与凹模形成用于注射成型的型腔,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注射到凸模和凹模所形成的型腔中,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现有一些塑料壳体,其边部形成有用于包括产品边部的扣边,以此来确保壳体可以稳固的包裹住产品而不易出现掉落;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壳体30,其包括本体10以及3个方向周边的扣边11,本体10的内壁存在凸部13,扣边11包括对称的2个第一扣边111以及1个第二扣边112,第二扣边112位于两个第一扣边111之间,由于多个扣边11相邻设置,在注塑成型后无法单独通过斜顶机构进行脱出,因为期间会相互干涉,进而存在产品不易脱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具有便于脱模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公模板(2)、母模板(3)以及顶出机构,所述公模板(2)上设置有凸模(5),所述母模板(3)上设置有凹模(6),所述凸模(5)与凹模(6)之间形成用于注塑的型腔,其特征是:所述凸模(5)上滑动连接有与壳体(30)的第一扣边(111)适配的第一芯条(8),所述凸模(5)上竖向活动连接有与壳体(30)的第二扣边(112)适配的第二芯条(9),所述第一芯条(8)上设置有驱使其抽出凸模(5)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芯条(9)上连接有驱使其移出第二扣边(112)的斜顶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公模板(2)、母模板(3)以及顶出机构,所述公模板(2)上设置有凸模(5),所述母模板(3)上设置有凹模(6),所述凸模(5)与凹模(6)之间形成用于注塑的型腔,其特征是:所述凸模(5)上滑动连接有与壳体(30)的第一扣边(111)适配的第一芯条(8),所述凸模(5)上竖向活动连接有与壳体(30)的第二扣边(112)适配的第二芯条(9),所述第一芯条(8)上设置有驱使其抽出凸模(5)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芯条(9)上连接有驱使其移出第二扣边(112)的斜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芯条(8)和第二芯条(9)均为铍铜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芯条(8)的长度大于第二芯条(9),所述第一芯条(8)对称设置于第二芯条(9)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耐用型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14)以及气缸(15),所述基座(14)上滑动连接有被气缸(15)驱使移动的活动块(17),所述活动块(17)与对称设置的第一芯条(8)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楷方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尔斯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