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15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包括底模板、前后两侧板和左右两侧板构成的组合模具,所述组合模具的上端设置有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置有组合模具上端的顶模板、施压板、施压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施压板上部的施压座、固定在施压座上部的施压杆和驱动施压杆的驱动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左右侧板的横连杆、贯穿在横连杆中部的竖连杆和设置在横连杆底部的底支撑;竖连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触在顶模板上的顶模压紧螺母和压触在横连杆上的底模压紧螺母,可以对组合模具内腔中的胶凝砂砾石进行施压,充分的模拟现实中的胶凝砂砾石逐层压实的施工特性,得到准确度高的胶凝砂砾石试块。

A kind of gelled sand gravel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提出,工程施工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追求高效施工和低成本建设的现代技术与减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两者之间做出平衡,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在种情况下胶凝砂砾石材料应运而生。胶凝砂砾石材料是将胶凝材料、水、河床原状砂砾石或开挖废弃料等工程建材通过简易拌和后的到的一种新型材料。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探究其材料性能时参照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对胶凝砂砾石材料进行性能试验研究。现有的混凝土试块模具,基本规格为:150×150×150mm标准混凝土抗压试模、100×100×100mm混凝土抗压试模等,由于现有的模具结构存在缺陷,致使在胶凝砂砾石试块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以下问题:由于胶凝砂砾石材料采用河床原状砂砾石或开挖废弃料等天然集配的骨料,故骨料间间隙较大,在试件成型振捣的过程中,胶凝材料由于重力等原因,拆模后的试块中的胶凝材料大量聚集于试块底部,导致试块不够密实、均匀,不利于实验结果的精确有效,给胶凝砂砾石性能实验带来了麻烦,同时现有的模具无法真实仿真胶凝砂砾石在现实中逐层压实的施工特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胶凝材料大量聚集于试块底部,导致试块不够密实、均匀,致使实验结果精度差和现有的模具无法真实仿真胶凝砂砾石在现实中逐层压实的施工特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包括底模板、前后两侧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前后两侧板和和左右两侧板沿竖向固定在底模板上构成了组合模具,所述组合模具的上端设置有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置有组合模具上端的顶模板、与组合模具内腔相适配的施压板、设置在顶模板与施压板之间的施压组件和用于连接顶模板和组合模具的固定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施压板上部的施压座、固定在施压座上部的施压杆和驱动施压杆的驱动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左右侧板的横连杆、贯穿在横连杆中部的竖连杆和设置在横连杆底部的底支撑;所述竖连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触在顶模板上的顶模压紧螺母和压触在横连杆上的底模压紧螺母,所述顶模板的四角设置有倒置的支撑腿。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件为设置在施压杆端部的操作杆,所述顶模板的中部套装有螺管,所述施压杆上端设置有与螺管内螺纹匹配的螺纹,所述施压杆下端转动套装在施压座内并限制在施压座内。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支撑腿的端部设置有基座,所述电动推杆的驱动电机固定在基座上,电动推杆的推杆穿过顶模板并通过联轴器与施压杆对接。进一步的,所述左右侧板沿竖向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前后侧板匹配嵌套在定位槽内,且定位槽内设置有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施压座设置在施压板的中心,并在施压座的外侧边设置有向施压板四周延伸的筋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的上端与驱动件的上端齐平。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模具内腔侧面设置有用于指示胶凝砂砾石添加量的标示线。进一步的,所述的横连杆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底模压紧螺母压触在支撑座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优化了原有的组合模具的结构,在组合模具的上方设置有施压机构,可以对组合模具内腔中的胶凝砂砾石进行施压,充分的模拟现实中的胶凝砂砾石逐层压实的施工特性,得到准确度高的胶凝砂砾石试块。针对胶凝砂砾石试块成型后胶凝材料多数聚集于试块底部的现象,在成型模具的上部通过固定组件设置有顶模板,使得组合模具成型期间可以将组合模具可以倒置,通过重力等因素使得胶凝材料通过骨料间的缝隙均匀分布在整个试块内,使用方便、结构合理,功能多,进一步的完善了现有的胶凝砂砾石试验模具,制作出了外观美观,质量高的试块,满足了人们实验时对高质量试块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合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施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爆炸图。图5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为底模板,2为左侧板,3为右侧板,4为前侧板,5为后侧板,6为顶模板,7为支撑腿,8为施压板,9为施压座,10为施压杆,11为操作杆,12为横连杆,13为竖连杆,14为底模施压螺母,15为顶模施压螺母,16为支撑座,17为标示线,18为电动推杆,19为通孔,20为筋板,21为螺管,22为底支撑,23为右侧板螺母,24为左侧板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主要用于在实验室中制作胶凝砂砾石试块,如图1所示,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包括底模板1、前后两侧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内侧壁上开有竖向的定位槽,前侧板4和后侧板5的两侧对应插入定位槽内,即前侧板4和后侧板5位于前后侧板之间并嵌套在定位槽内,其中前后侧板、左右侧板与底模板1之间形成了中空的组合模具,组合模具的内腔尺寸为150×150×H,其中H为高,且H>150mm,将胶凝砂砾石放入内腔中,并在所述组合模具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压紧胶凝砂砾石的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置有组合模具上端的顶模板6、与组合模具内腔相适配的施压板8、设置在顶模板6与施压板8之间的施压组件和用于固定顶模板的固定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施压板8上部的施压座9、固定在施压座9上部的施压杆10和驱动施压杆的驱动件,所述的驱动件为设置在施压杆10端部的操作杆11,所述顶模板6的中部套装有螺管21,所述施压杆10上端设置有与螺管21内螺纹匹配的螺纹,所述施压杆10下端转动套装在施压座9内并限制在施压座内,施压杆的下端设置有挡块,挡块套装在施压座上部凹槽内,施压座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段螺纹连接有挡套,挡套的中部开有圆孔,施压杆通过圆孔从而挡块限制在凹槽内并被挡套阻挡,通过向下旋拧操作杆11可以驱动施压座8向下移动即实现施压板10向下压紧胶凝砂砾石的目的;另外此时顶模板6相当于施压组件的支撑,用于承受操作杆11对施压座9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使施压座9向下移动压紧胶凝砂砾石。所述施压座9设置在施压板8的中心,并在施压座9的外侧边设置有向施压板四周延伸的筋板20,此时从施压板8的中心施加向下的压力,筋板20可以将这个压力均匀的分布的整个施压板8上,使胶凝砂砾石上部的受力面均匀。所述固定组件有一对并分别设置在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外侧,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左右侧板的横连杆12、贯穿在横连杆12中部的竖连杆13和设置在横连杆12底部的底支撑22,所述横连杆12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压紧左右侧板的螺母,其中左侧的左侧板螺母24,右侧的为右侧板螺母23;横连杆12贯穿过左右两侧板并向两侧板外延伸,且在两侧板的两端部设置有螺纹,左侧板螺母24螺纹连接在横连杆12的左侧并压触在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包括底模板、前后两侧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前后两侧板和和左右两侧板沿竖向固定在底模板上构成了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模具的上端设置有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置有组合模具上端的顶模板、与组合模具内腔相适配的施压板、设置在顶模板与施压板之间的施压组件和用于连接顶模板和组合模具的固定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施压板上部的施压座、固定在施压座上部的施压杆和驱动施压杆的驱动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左右侧板的横连杆、贯穿在横连杆中部的竖连杆和设置在横连杆底部的底支撑;所述竖连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触在顶模板上的顶模压紧螺母和压触在横连杆上的底模压紧螺母,所述顶模板的四角设置有倒置的支撑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包括底模板、前后两侧板和左右两侧板,所述前后两侧板和和左右两侧板沿竖向固定在底模板上构成了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模具的上端设置有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置有组合模具上端的顶模板、与组合模具内腔相适配的施压板、设置在顶模板与施压板之间的施压组件和用于连接顶模板和组合模具的固定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施压板上部的施压座、固定在施压座上部的施压杆和驱动施压杆的驱动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左右侧板的横连杆、贯穿在横连杆中部的竖连杆和设置在横连杆底部的底支撑;所述竖连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触在顶模板上的顶模压紧螺母和压触在横连杆上的底模压紧螺母,所述顶模板的四角设置有倒置的支撑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凝砂砾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为设置在施压杆端部的操作杆,所述顶模板的中部套装有螺管,所述施压杆上端设置有与螺管内螺纹匹配的螺纹,所述施压杆下端转动套装在施压座内并限制在施压座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郭利霞钟凌汪伦焰李明儒曹永潇韩立炜黄虎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