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70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包括第一书立和第二书立,所述第一书立包括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垂直固定的第一立板及位于所述第一立板俩侧并与所述第一立板垂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立板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开放空腔,所述第二书立与所述第一书立的结构相同,大小不同且其开放空腔与所述第一书立的开放空腔相对套设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所述第一书立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书立的同侧的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背板组件的对应的俩端在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软体书立通过背板组件在竖直面上的翻转,实现第一书立和第二书立之间距离的改变,减少了书立的体积,易于携带并兼具文件盒功能。

A portable software bookshel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
本技术涉及书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
技术介绍
书立是用来支撑书籍平稳站立的物品,多用铁或不锈钢等材料制成L形状并成对出现。书立可以避免一列站立的书倾斜歪倒,以防止书籍的折角、弯曲或损坏。书立还可以用于归纳整理不同类的书籍。图书馆多会使用书立整理有空隙的书架,公司或个人也可以使用书立在平整的书桌上开辟整齐的图书资料空间。但是,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书立在增减书籍时调整书立的位置比较麻烦,或者书立大小固定,放置的书籍过少时,书立的一部分空间会被浪费掉,而且书籍容易发生倾倒。另外,书立经常由俩个独立的L形状的书立成对使用,难免在不使用状态时,会有丢失情况。L形状与规则的立体形状相比不易运输和收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携带和收纳、占用体积小的书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和收纳、占用体积小的书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包括:均具有开放空腔的第一书立和第二书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书立的开放空腔与所述第一书立的开放空腔相对内外嵌套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所述第一书立和所述第二书立的外侧均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支撑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书立包括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垂直固定的第一立板及位于所述第一立板俩侧并与所述第一立板垂直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立板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开放空腔,所述第二书立包括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垂直固定的第二立板及位于所述第二立板俩侧并与所述第二立板垂直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书立与所述第一书立的结构相同,大小不同;所述第二书立的开放空腔与所述第一书立的开放空腔相对套设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所述第一书立的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书立的所述第二立板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支撑杆。进一步的,所述便携式软体书立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书立和所述第二书立的背板组件,所述背板组件的俩端在竖直方向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书立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书立的所述第二侧板上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组件包括托板、上下位置相对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的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相对的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锯齿,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锯齿之间且与锯齿啮合,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与所述第一书立的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滑槽与所述第一侧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过与所述第二书立的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滑槽与所述第二侧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外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外一端通过托板连接起来,所述托板上设有导柱,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设有滑槽并能够与所述导柱配合并沿所述托板滑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书立的未连接所述背板组件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书立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书立的未连接所述背板组件的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书立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可扭曲。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书立和所述第二书立在开放空腔互相套设的接触面上对应设有一对吸引磁条。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设有弹簧定位柱,所述弹簧的一端挂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弹簧定位柱上,另一端挂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述弹簧定位柱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便携式软体书立,通过设置可扭曲的支撑杆,支撑杆可以弯曲成凸凹波浪状,可将笔等杆状物品搭接在波谷处,特别是有利于毛笔在空间中放置变干;另外支撑杆可扭曲成螺旋状也就是类似于弹簧,圈数越多,灵活方便调节支撑力度;而且一对支撑杆通过互相缠绕、拧紧等方式合为一体,便于使用者拎着携带,保持书立上下位置不颠倒,最大程度保护文件。2、本技术的便携式软体书立,不使用状态时,整体收纳为盒状结构,不易丢失,有效减少体积,便于收纳和携带。3、本技术的便携式软体书立,针对所收纳书籍数量的不同设计了三种档位的收纳空间,有效根据书籍数量调整书立体积。书籍非常少时,可以采用文件盒形式;当书籍数量一般时,可以拉开书立之间的距离,通过支撑杆支撑固定书立;当书籍数量更多时,可以拉开齿条之间的相对距离,增长背板组件的长度。4、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转换,通过将背板组件近水平放置从而拉开第一书立和第二书立的相对距离形成书立,通过将背板近竖直的放置从而缩短第一书立和第二书立的相对距离形成文件盒,减少了书立的体积,非常方便实用,可不必购买多个产品,减少了经济支出,同时书立和文件盒的整体外观一致,增加办公区域的外观整齐性。5、本技术的便携式软体书立,与现有技术中应用水平放置的齿轮齿条结构实现可伸缩的书立相比,通过在第一书立和第二书立的对应侧板的竖直方向滑动连接背板,背板一端向上滑动,另一端向下滑动,从而实现背板旋转至近竖直状态,相比较而言,大大减小了书立的占用空间。提高办公区域的可利用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的正视图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收纳状态时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书立;2、第二书立;3、背板组件;4、万向节;5、支撑杆;6、托板;7、齿轮;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导柱;11、第一立板;12、第一底板;13、第一侧板;21、第二立板;22、第二底板;23、第二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包括:均具有开放空腔的第一书立1和第二书立2,第二书立2的开放空腔与第一书立1的开放空腔相对内外嵌套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第一书立1和第二书立2的外侧均通过万向节4活动连接支撑杆5。具体的,第一书立1和第二书立2,第一书立1包括第一底板12和第一底板12垂直固定的第一立板11及位于第一立板11俩侧并与第一立板11垂直的第一侧板13,第一底板12、第一立板11和两个第一侧板13形成开放空腔,第二书立2包括第二底板22和第二底板22垂直固定的第二立板21及位于第二立板21俩侧并与第二立板21垂直的第二侧板23,第二书立2与所述第一书立1的结构相同,大小不同;第二书立2的开放空腔与第一书立1的开放空腔相对套设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第一书立1的第一立板11和第二书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包括均具有开放空腔的第一书立(1)和第二书立(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书立(2)的开放空腔与所述第一书立(1)的开放空腔相对内外嵌套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n所述第一书立(1)和所述第二书立(2)的外侧均通过万向节(4)活动连接支撑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包括均具有开放空腔的第一书立(1)和第二书立(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书立(2)的开放空腔与所述第一书立(1)的开放空腔相对内外嵌套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盒体;
所述第一书立(1)和所述第二书立(2)的外侧均通过万向节(4)活动连接支撑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书立(1)包括第一底板(12)和所述第一底板(12)垂直固定的第一立板(11)及位于所述第一立板(11)俩侧并与所述第一立板(11)垂直的第一侧板(13),所述第一底板(12)、所述第一立板(11)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3)形成开放空腔,所述第二书立(2)包括第二底板(22)和所述第二底板(22)垂直固定的第二立板(21)及位于所述第二立板(21)俩侧并与所述第二立板(21)垂直的第二侧板(23);
所述第二书立(2)与所述第一书立(1)的结构相同,大小不同;
所述第一书立(1)的所述第一立板(11)和所述第二书立(2)的所述第二立板(21)通过万向节(4)活动连接支撑杆(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书立(1)和所述第二书立(2)的背板组件(3),所述背板组件(3)的俩端在竖直方向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书立(1)的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书立(2)的所述第二侧板(23)上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软体书立,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3)包括托板(6)、上下位置相对的第一连接板(8)和第二连接板(9)以及与所述托板(6)固定连接的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神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