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内贴标签的聚合物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34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不透明的多层的双轴取向的聚丙烯膜,其包括至少一个含空泡的基础层、可印刷的外覆盖层和哑光的内覆盖层,其中内覆盖层包含至少两种不相容的聚合物并且在25μm的截止值的情况下具有至少2.0μm的表面粗糙度Rz。哑光的内覆盖层包含具有100,000至500,000mm

Polymer film for in mold labe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模内贴标签的聚合物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模内贴标签(IML)的标签膜以及用于生产该标签膜的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标签膜涵盖广泛且技术复杂的领域。人们区分不同的贴标签技术,它们在过程条件方面根本不同,并且必然对标签材料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所有贴标签过程的共同点是,最终结果必须产生视觉上吸引人的已贴标签容器,其中必须确保在已贴标签容器上的良好附着力。在贴标签方法中使用非常不同的技术来施加标签。人们区分自粘标签、环绕标签、收缩标签、模内标签、补丁标签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贴标签方法中,都可以使用热塑性塑料制成的膜作为标签。在模内贴标签中还区分其中使用不同工艺条件的不同技术。所有模内贴标签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标签参与容器的实际模制工艺并在该模制工艺期间施加。但是,在此中使用非常不同的成型工艺,例如注塑法、吹塑法和拉深法。在所有模内贴标签工艺中,将各个标签裁切、堆叠、从堆叠中取出并置入各自的模具中。因此,标签的可单个分离性(可拆堆性)是整个贴标签过程的效率的关键因素。标签的这种可拆堆性的优化是众多专利申请的主题,这些专利申请主要教导了内和/或外覆盖层的特定粗糙度的设置。为了生产印刷标签,出于成本的原因,从膜切下大尺寸的幅材在该幅材上可以并排印刷多个原件。在此过程中,将幅材从卷材上切下、在下搭叠、印刷,并将已印刷的幅材堆叠。为了确保在该印刷过程中的高循环率,将幅材连续地从卷材切掉,并且分别将新切掉的幅材部分地推到前一幅材的下方,从而产生一系列搭叠幅材。在此,要印刷的幅材的内侧和后续幅材的外侧发生短时间接触。该系列的第一张幅材分别被送入印刷机构,进行印刷,然后将新印刷的幅材堆叠。为了获得具有高循环率的流畅过程,在下搭叠的幅材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必须相对彼此良好地滑动,不得彼此保持粘附,但也不相对彼此打滑,即不脱节。在替选方法中,将未印刷的幅材在裁切后首先在不印刷的情况下堆叠,然后将其送入实际的印刷过程。在此过程中,标签膜的内侧和外侧也处于接触状态。在该变型方案中,未印刷的幅材的可拆堆性是重要的要求。首先将已印刷的幅材堆叠,然后从堆叠中单个分离,然后从已印刷的幅材冲出各个标签并同样将其堆叠。或者,也可以直接从堆叠的已印刷幅材冲出标签,并在注塑过程中用作标签堆叠。这样生产的标签堆叠的标签的单个分离甚至更容易受到干扰,因为冲压过程导致堆叠的密实化。出于经济原因,期望以高速度进行幅材的印刷,由于优化的基础膜,如今可以进一步提高印刷速度。但是,在幅材的拆堆过程中总是存在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已经发现,当幅材的印刷速度特别高时,在已印刷的幅材的拆堆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并且该问题是由这种提高的幅材印刷速度引起的。在施加油墨之后,将幅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堆叠,使得膜上的印刷油墨(可选地带有面漆)尚未完全干燥或固化。仍然湿润的印刷油墨或/或未完全固化的面漆导致标签之间更牢固的粘附。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发生这样的粘合:它使得印刷油墨(可选地带有面漆)从已印刷的外侧转移到内部容器侧。EP0545650B1描述了一种聚合物膜,该聚合物膜具有五个共挤出的、共同双轴拉伸的层和一个聚丙烯均聚物组成的含空泡的芯层,在其两侧布置有基本上不含空泡的聚丙烯均聚物的中间层,并且在基本上无空泡的聚丙烯均聚物组成的中间层上分别具有可热封聚合物组成的外层。该膜是可热封的,其中聚丙烯均聚物的中间层各自具有1至5μm的厚度。在此,聚合物膜应具有良好的抗穿刺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聚合物膜,其在20°下具有0.66g/cm3的密度、0.61的光学密度和50的光泽度。EP0611102B1公开了一种双轴取向的聚丙烯膜,其包括聚丙烯均聚物组成的含空泡基础层,该基础层在一个表面上具有由无空泡的聚丙烯均聚物组成的中间层,并且在由无空泡的聚丙烯均聚物组成的中间层上具有可印刷的外层。在这种情况下,可印刷的外层由聚烯烃混合聚合产物(Mischpolymerisat)形成,该聚烯烃混合聚合产物由乙烯、丙烯、1-丁烯和更高级的α-烯烃单元组成。另外,在与无空泡的中间层相对置的表面上,还存在至少一个另外的聚合物层,其外表面是哑光的并且包含不相容的聚合物的混合物。此外,内层和/或无空泡层包含二氧化钛。该文献的膜尤其用于模内贴标签。EP0862991B1涉及一种标签作为模内标签的用途,该标签由双轴取向的聚合物膜制成,该聚合物膜具有密度最高达0.70g/cm3的含空泡的丙烯均聚物的芯层,在芯层的每个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不含空泡的层。芯层的各个表面上的中间层和/或覆盖层的合并层厚度的比率在2:1与1:1之间。WO2009/010178A1描述了多层的、不透明的、双轴取向的聚烯烃膜在拉深中作为模内标签的用途,该聚烯烃膜由含空泡的基础层和至少一个内覆盖层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覆盖层包含至少30-95重量%的具有70-105℃的密封起始温度I的共聚物和/或三元共聚物I和5至70重量%的不能相容的聚乙烯,其中重量%数据分别基于内覆盖层的重量。在这方面,内覆盖层的密封起始温度II应当在80至110℃的范围内。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包装膜、特别是透明的包装膜是已知的,其在一个或多个覆盖层中用聚二烷基硅氧烷改性以改善滑动摩擦。这种改性改善膜的摩擦系数,从而可以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更好地卷绕和解卷这些膜。该卷绕行为是关键特性,因为在包装膜的领域中,加工直接从卷材进行,其中在解卷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袋、填充并封闭。包装膜的领域中没有裁切件或幅材。也任选地进行印刷,使得膜卷在印刷机中悬挂和解卷、穿过印刷机并再次卷绕成已印刷膜。然后将已印刷的膜卷悬挂在包装机上,并如上所述加工成包装。聚二烷基硅氧烷的添加有利于膜卷的流畅加工,尽管同时膜的一些性能也受到不利影响。例如,在用聚二烷基硅氧烷改性的膜中,已知所谓的拓片效应,这导致聚二烷基硅氧烷在相对置的膜表面上的通常不希望的转移。在此,聚二烷基硅氧烷影响膜的可印刷性和可密封性。此外,含聚二烷基硅氧烷的覆盖层和电晕处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例如,US5945225描述了含聚二烷基硅氧烷的覆盖层的电晕处理强烈损害膜的可密封性,其程度使得它不再可用作包装膜。该文献教导了添加烃树脂(硬树脂)可以抵消负面影响。EP2528737积极利用了这种已知的效果,并教导了聚二烷基硅氧烷改性的膜与冷封粘合剂的结合使用。经电晕处理的含聚二烷基硅氧烷的覆盖层形成相对于冷封粘合剂的脱模层,而不损害冷封粘合剂的性能。在该文献中也仅提及用于包装的透明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该膜可以有利地按幅材印刷法高速印刷,并且可以在堆叠已印刷的幅材之后可靠地拆堆。已印刷的幅材的单个分离应当可靠且无故障地进行。印刷油墨和/或面漆不得转移到相对置的未印刷外表面上。所有这些要求特别也都应在高速印刷中得到满足,从而即使将具有湿润或未完全固化的油墨和/或面漆的已印刷幅材堆叠时也不会发生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用作模内标签的其他要求不得受到影响,即膜必须同时在其外侧上具有良好的可印刷性,并且在幅材印刷过程中原则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透明的多层的双轴取向的聚丙烯膜,其包括至少一个含空泡的基础层、可印刷的外覆盖层和哑光的内覆盖层,其中所述内覆盖层包含至少两种不相容的聚合物并且在25μm的截止值的情况下具有至少2.0μm的表面粗糙度Rz,其特征在于,哑光的内覆盖层包含具有100,000至500,000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5 DE 102017003962.31.一种不透明的多层的双轴取向的聚丙烯膜,其包括至少一个含空泡的基础层、可印刷的外覆盖层和哑光的内覆盖层,其中所述内覆盖层包含至少两种不相容的聚合物并且在25μm的截止值的情况下具有至少2.0μm的表面粗糙度Rz,其特征在于,哑光的内覆盖层包含具有100,000至500,000mm2/s的粘度的聚二烷基硅氧烷并且所述内覆盖层的表面通过电晕进行了表面处理,或者所述内覆盖层包含硅氧烷改性的聚烯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由不相容的聚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聚乙烯和一种丙烯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是HDPE或MDPE,并且所述丙烯聚合物是丙烯共聚物或丙烯三元共聚物或丙烯均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盖层含有>0.5重量%的聚二烷基硅氧烷,相对于内覆盖层的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二烷基硅氧烷具有150,000至400,000mm2/s的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覆盖层含有>0.5重量%的硅氧烷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佳·韦斯伊冯·杜普桑德拉·施密特
申请(专利权)人:特里奥凡德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