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7036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占用空间大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壳体为棱柱形,壳体的一个角部一体注塑一公插插座,公插插座内设置公插电气组件,电气组件与控制板形成信号连接,壳体的正面设置控制、显示模块,从所述壳体的正面方向的俯视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公插插座的外缘。其效果:通过将公插插座外形注塑在控制盒下壳体上,并从正面方向正视控制盒时,公插插座尽可能被掩藏,使控制盒的尺寸得到限制,避免公插在控制盒边上占用太大空间,与外部的母插插座连接时,有利于控制占用空间,减少在装配中被碰撞的可能,提高公母插座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生厂商包装产品和用户组装,减少仓储运输成本。

Control box of intelligent circulating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生活热水管路系统的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冷热水循环系统增压的家用智能循环泵的结构各种各样,以满足不同的工况和细分市场。但是,由于其为了安装方便,均采用家庭风的小电器规格的公母插头。而这些规格的公母插头对于家庭管路来说,不是最优的,因为智能循环泵的公母插头对插占了较大的水泵空间,而家庭管路的空间较狭隘,易损坏公母插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通过将公插插座外形注塑在控制盒下壳体上,并从正面方向正视控制盒时,公插插座尽可能被掩藏,使控制盒的尺寸得到限制,避免公插在控制盒边上占用太大空间,与外部的母插插座连接时,有利于控制占用空间,减少在装配中被碰撞的可能,提高公母插座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生厂商包装产品和用户组装,减少仓储运输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棱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棱柱形,所述壳体的一个角部一体注塑一公插插座,所述公插插座内设置公插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与所述控制板形成信号连接,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控制、显示模块,从所述壳体的正面方向的俯视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公插插座的外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棱柱形,所述壳体的一个角部一体注塑一公插插座,所述公插插座内设置公插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与所述控制板形成信号连接,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控制、显示模块,从所述壳体的正面方向的俯视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公插插座的外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公插插座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的上沿设置插接凸环,所述上壳体的下沿设置插接凹环槽;或者,所述下壳体的上沿设置插接凹环槽,所述上壳体的下沿设置凸环;所述插接凸环插入所述插接凹环槽内,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沿部位的外侧设置遮挡环壁,所述遮挡环壁与所述上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遮挡环壁延伸至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遮挡环壁包覆所述插接凸环与所述插接凹环槽的插接部位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循环泵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环壁的内侧设置凸筋,所述凸筋上设置卡槽,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泽杨德志卓成者武争争杨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