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廷安专利>正文

航空、弹道飞行器真空能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769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航空、弹道飞行器真空能与化学组合发动机。当真空能发动机产生的旋转真空场将沿旋涡轴心方向发射能流,从而产生推力,并使化学能燃气流产生轴向(发动机轴向)强烈旋转的动力。真空能旋涡与化学燃气流相“搓”,是各自强化旋转的推力。进一步强化旋转则是旋涡暗物质场力,也是梯度推进力。使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达60%至70%,燃能效率高出达70%。真空能发动机产生的旋涡,不但不影响显物质燃气流的总压力等状态的参数,而且能提高显物质燃气流的升阻比和推重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目前公知公认的航空、弹道等发动机最先进的是美、俄、英、法 等发达国家。由其是航空系列发动机这几个国家掌握着高技术、高性 能、高效率甚致高绝密前沿技术。西方航空、弹道强国仍然把动力作 为国家战略产业来大力发展。可是,先进发动机由其是航空发动机研 制步覆更加艰难。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航空等发动机技术更新势在必 行。所以西方航空、弹道发动机强国由其是美国,不惜逐年递增巨大 的财力、物力和大批动力专家精英,来研制技术性能等更加先进的发 动机。因为航空、弹道等发动机,不仅是这些飞行器的真正动力,在 一定意义上说,它更是推动航空、弹道等及其相关领域而具有决定性战略影响的强大"动力"。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是航空、弹道等发动机开拓真空能新技术。能在这些领 域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发动机上,匹配尚未被开发的真空能发动机。是 真空能与化学燃能混合使用的新技术,能大幅度的提升发动机的热能 转换效率。使发动机产生巨大的推力,从而极大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 所以说,只有将航空、弹道发动机搞上去了,这几盘棋才能"全盘皆 活"。在这几个领域的战略地位才有真正的提高和强有力的保障。专利技术的目的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高航空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有五大问题 一是发动机燃烧室燃料不能充分燃烧。由于燃气流速度特快。现 代先进喷气发动机燃气流速度高达300米/秒左右(12级台风的速度不 过20米/秒之间)。而燃油在空气中传播的火焰速度每秒仅为几米。并 且,喷气发动机一秒钟要燃烧数公斤煤油,这么多的燃料要在极小的 空间内以极短的瞬间(大约为几毫秒),对所吸入的空气和喷进大量的燃油,同时将空气和燃油掺混,并加温到1000多乃至2000多摄氏度,要燃油充分燃烧,谈何易呀。二是燃料燃烧不均匀。燃烧室前端在风扇、离心式燃油喷嘴和旋流 片的作用下,燃气流是高速旋转的"龙巻风"(带旋转部件的发动机)。 在燃烧室中后段燃气流旋转速度逐渐减弱。燃烧就不充分、不均匀了 。部分燃料未充分燃烧就从发动机尾喷管流失了。而不带旋转部件的发 动机的燃气流是不旋转的,燃能效率更未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就是系 列发动机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三是发动机燃烧室燃气流逐渐衰减问题。燃气流旋转强度和流速 衰减,在同一长度和直径的燃烧空间旋转的圈数会相应的减少,导致 部分燃能流失和火焰发挥不充分。是发动机涡轮前和燃烧室中后段温 度和推力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美国航空动力专家计划研 制出浮壁式燃烧室发动机。使其发动机燃烧室高速旋转来解决燃烧不 充分、不均匀和逐渐衰减的"龙巻风"等问题。难度十分之大。而且, 从现实的技大、工艺、材料等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要费时曰才 有可能解决。四是航空(部分发动机)和弹道发动机未有旋转部件,燃气流形成 不了强烈的龙巻流。发动机的性能和推力不能有效提高。五是进入21世纪,人类的物质观与真空观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 变化。认识到了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真空是能量海,蕴藏着巨大的 能量!而由于以前所熟知的热力学定律是显物质世界的唯象理论。完 全没有考虑真空对热力学的影响。因此,必定有巨大的局限性。所以, 迄今未有把真空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开拓用于航空等发动机上。但它易 于实现和装置筒单的特点却使真空能在低温制冷工程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航空和弹道发动机燃烧室燃烧不充分、不均匀和燃气流 旋转强度衰减问题。以及不带旋转部件的发动机的燃气流也能强烈旋 转,运用了真空能守恒机理,可以为航空和弹道发动机增加提供生生 不息的能量源泉。在航空和弹道发动机上运用了真空能和化学燃能混 合使用的发动机。就可以获得能量利用效率的极大提高。是利用负量 是一种更高级的能量——真空能。负量守恒就是真空能守恒。在负量 守恒旋涡中,暗物质与显物质在相互作用下发生物性界变。显物质场 中的散射产生熵增;暗物质场中的聚射过程产生熵减。所谓熵,是热 力学中表示能量品质的参数。熵值越大,能量的品级越低。熵值越小, 能量品级越大。是运用负量守恒旋涡,当发动机燃气流掠过真空能发 生装置形成高速旋转的旋涡。旋涡是向发动机径向和轴向间一定夹角 旋转的,使燃气流形成强龙巻流,而燃气流是向发动机轴向旋转的。 旋涡与龙巻燃气流相互促动而强化旋转,并猛烈相搓。触发真空能守 恒机理得以实现,并能使热能转换成巨大的推动能量。也正是由于真 空能旋涡,才更好的解决了龙巻燃气流旋转衰减和不带旋转部件发动 机的燃气流也能强烈旋转。因此,可以说,将真空能守恒旋涡置入航 空、弹道发动机中,使发动机燃烧室内处处有旋涡,时时离不开真空 能守恒旋涡和"龙巻"燃气流。发动机燃烧室内之所以需要真空能守 恒旋涡和"龙巻"燃气流,是因为它们有一些奇异的特性。早在IOOO 多年前的唐代,我国有一位名叫李淳风的科学家,他对龙巻风和旋风有过较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他是这样来描述的"回风卒起,而环转扶 摇,有如羊角,向上轮转,有自下而上者或磨地而起者,总谓之回 风……。"他已认识到旋风起始于某个界面(即磨地而起自上而下的 轮转)连续性,(环转扶摇)稳定性。正是根据旋涡的这些基本特性,才 将真空能守恒过程形成旋涡运用在航空和弹道发动机中。近百年来,许多空气动力学家和流体力学家对旋涡(漩涡)进行了 大量深入的研究,以及广泛的试验。在对旋涡的产生、发展及性质研 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分支及旋涡空气动力学。可对 旋涡作定量分析与设计。比较经典的理论有凯尔文速度环量定理和 拉格朗日旋涡定理,以及赫姆霍兹关于涡线、涡面和涡管强度的一系 列理论。由其是美国研究人员对龙巻风和旋涡进行了极其深入的研究 和大量广泛的试验。曾在现场实测出一个龙巻风中心锥体冷气流的下 降速度为17米/秒。并用仪器发现中心锥体的锥尖一旦触地发散(聚射) 时,龙巻风就会迅速强化,而且锥尖随之消失,变为截锥体。当外围 热气流边旋转边上升,到达上层冷云底面或温层时,会立即成喇叭口 型水平旋射发散并改变旋转方向反旋抛出。同时美国研究人员极其重 视旋涡机理的研究和试验。并预示未来真空能应用的远大前景。但未 有将真空能守恒机理运用在航空和弹道发动机上。在自然界中旋涡产 生于某个界面,这种界面既可存在于气体与固体之间、气体与气体之 间、气体与流体之间,它们之间经不住搓, 一搓就搓出了旋涡。因为上述界面都存在着"搓"。所以才建立起了旋涡空气动力学。将旋涡 用在航空和弹道发动机领域,使高速燃气流与真空能发生装置相搓, 才搓出了强烈旋转的旋涡,成为把发动机燃烧室燃气热能转化为旋涡 旋转动能的关键因素。同时旋涡又推动发动机内的燃气流强烈旋转。 它们相互促动使各自旋转得愈来愈强烈。进一步的强化旋转则是涡心 区动态的相对真空区对外围燃气流产生强大的暗吸引力。正是涡心区 真空能锥体的强大的吸引力的作用,才使得旋涡能够连续运作,不受 外界所干扰,具有生生不息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速旋转性。质量空间能量物质在旋射过程中,随着能量不断输出,会在质密 区中心位置形成一个穿越质密区,并且有强、弱极差的空间,即负量空间也就是真空能空间。该负量空间高出旋转能量21.6倍的负量吸 引力能,使旋转能量作用区的能量,向负量空间引力强极端作越极移 动,并在强极端口沿负量空间边缘,呈凹陷状向负量空间轴心区作与 旋射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将真空能旋涡发生装置凹陷状样式和布局格式。是将真空能发动机模拟负量守恒机理一一真空能守恒机理,产生物质能量旋涡,浓缩到航空、弹道飞行器发动机燃烧室有限的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廷安
申请(专利权)人:唐廷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