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743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排气孔和底部排气孔,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上设置有插板阀和翻板阀,所述插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的连接处,所述翻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的侧壁上,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之间设置有排气管道和连接软管,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低密度的废气从顶部排出,将高密度的废气从底部排出,最终实现废气的快速、全面排出,避免因腐蚀性气体聚集给设备带来的损坏,降低维修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成本,实现设备的最优化。

A roller hearth furnace with up and down simultaneous exha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
本技术涉及辊道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的加工,通常需要经过辊道炉进行高温处理,把产品直接或间接地放置在辊棒上,通过辊棒的不断转动,可使烧制品依序前进。现有技术的辊道炉的排气方式设计比较传统,多数为顶部排气,利用排风机直抽形式,将炉腔内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快速排出,尽管在炉体的顶部通过增加排气孔数量的方式来提高排气效果,但仍然有一些密度较大的具有腐蚀性气体聚集在辊棒砖附近,腐蚀相关砖及辊棒,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将低密度的废气从顶部排出,将高密度的废气从底部排出,最终实现废气的快速、全面排出,避免因腐蚀性气体聚集给设备带来的损坏,降低维修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成本,实现设备的最优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排气孔和底部排气孔,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上设置有插板阀和翻板阀,所述插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的连接处,所述翻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的侧壁上,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之间设置有排气管道和连接软管,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软管用于连接排气管道与底部排气主管道,所述连接软管相对于所述排气管道倾斜设置,使连接软管与排气管道和底部排气主管道的连接端面不在同一截面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炉体内还设置有辊道和加热装置,所述辊道包括若干辊棒,若干所述辊棒平行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用于传输的辊道。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热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辊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加热装置为硅碳棒。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顶部排气孔和底部排气孔上均设置有排气烟道。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排气管道和连接软管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炉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排气孔和排气管道,实现了对炉体内的废气从上下两侧同步排出,将低密度的废气从顶部排出,将高密度的废气从底部排出,最终实现废气的快速、全面排出,避免因腐蚀性气体聚集给设备带来的损坏,降低维修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成本,实现设备的最优化;并且在顶部排气主管道上采用插板阀控制顶部的出气大小,采用翻板阀,将翻板阀设置在顶部排气主管道的侧面,当顶部排气不足时,打开翻板阀,起到补风的作用,在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之间有排气管道、连接软管和调节阀,实现废气从底部排出和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炉体;2、顶部排气孔;3、顶部排气主管道;4、插板阀;5、翻板阀;6、底部排气孔;7、底部排气主管道;8、排气管道;9、连接软管;10、调节阀;11、辊棒;12、加热装置;13、进气口;14、排气烟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的一实施例,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排气孔2和底部排气孔6,所述顶部排气孔2与顶部排气主管道3连通,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3上设置有插板阀4和翻板阀5,所述插板阀4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孔2与顶部排气主管道3的连接处;所述翻板阀5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3的侧壁上,所述底部排气孔6与底部排气主管道7连通,所述底部排气孔6与底部排气主管道7之间设置有排气管道8和连接软管9,所述排气管道8上设置有调节阀10。具体地,所述插板阀4是一种闸板与阀座始终紧密接触密封的阀门,其原理是闸板上开有一个通径大小的圆口,通过闸板启闭使得闸板上圆口跟通径做完全脱离和相吻合的动作,此阀门的优点在于阀体通径无凹槽,介质不会卡阻堵塞,并且具有全通径流通特性,当炉内产生的废气较少时或密度较大时,可以控制圆口插入到阀座中的距离调节顶部排气孔2的气体流量,使气体从顶部排出。具体地,所述翻板阀5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3的侧壁上,所述翻板阀5外连通有排气支管,当炉内产生的废气较多时或排出的废气密度较小时,开启侧壁的翻板阀5,起到一定的补风作用,增加顶部排气孔2的气体流量。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软管9用于连接排气管道8与底部排气主管道7,所述连接软管9相对于所述排气管道8倾斜设置,使连接软管9与排气管道8和底部排气主管道7的连接端面不在同一截面上,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软管9,使废气在排出的过程中流动的方向改变,在方向改变处能够加快气体的流动速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炉体1内还设置有辊道和加热装置12,所述辊道包括若干辊棒11,若干所述辊棒11平行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用于传输的辊道,在辊棒11上设置有多层多列的匣体,当产品需要加热时,放置在辊棒11的匣体中。所述加热装置12分别设置在所述辊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加热装置12为硅碳棒,实现对产品的上下面进行加热,使产品受热更加均匀。具体地,所述炉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13,气体的流动方向为:炉体1的两侧的进气口13流入,从炉体1的顶部排气孔2和底部排气孔6同步排出,实现气体在炉体1内的流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排气孔2和底部排气孔6上均设置有排气烟道14,所述排气烟道14能够更好的收集废气,保证排出气体的均匀性。优选地,所述排气管道8和连接软管9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防止排出的废气中存在水分,腐蚀排气管道8和连接软管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排气孔和底部排气孔,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上设置有插板阀和翻板阀,所述插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的连接处,所述翻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的侧壁上,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之间设置有排气管道和连接软管,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排气孔和底部排气孔,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上设置有插板阀和翻板阀,所述插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孔与顶部排气主管道的连接处,所述翻板阀设置在所述顶部排气主管道的侧壁上,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底部排气孔与底部排气主管道之间设置有排气管道和连接软管,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同步排气的辊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用于连接排气管道与底部排气主管道,所述连接软管相对于所述排气管道倾斜设置,使连接软管与排气管道和底部排气主管道的连接端面不在同一截面上。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李均吕张忠高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