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44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双头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缸盖,所述缸体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气孔,所述缸体内沿轴向设置有主气路,所述气孔与主气路相连通,所述主气路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支气路,所述支气路与缸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缸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活塞杆,两个活塞杆的外端分别伸出两个缸盖外,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小弹簧和大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气缸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稳定性高、节约占用空间的优点。

A double head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气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头气缸,具体涉及一种气动转向管柱用双头气缸。
技术介绍
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是安装在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的连接部件,主要用于控制汽车行进方向、传递扭矩、吸收汽车撞击时的能量。目前,现有的重型卡车是由多名驾驶员轮换来完成长途驾驶,针对不同性别、身高、体型的驾驶员,其对驾驶汽车舒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驾驶员把握方向盘的位置,是驾驶员驾驶汽车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现有的转向管柱总成是通过调整手轮(或手柄)实现对方向盘的上下、前后的四向调节,在此过程中,气缸为转向管柱总成中的关键部件,气缸通过内部弹簧力配合杠杆机构放大后作用在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上实现锁紧和解锁功能。此结构对气缸的要求较高,气缸需对转向柱管两侧壁施加足够的锁紧力,才能保证使用中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保持锁紧状态。现有的转向管柱用气缸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稳定性差、占用空间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稳定性高、节约占用空间的双头气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头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缸盖,所述缸体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气孔,所述缸体内沿轴向设置有主气路,所述气孔与主气路相连通,所述主气路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支气路,所述支气路与缸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缸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活塞杆,两个活塞杆的外端分别伸出两个缸盖外,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小弹簧和大弹簧。优选的,所述小弹簧套装于两个活塞杆的内段之间,所述大弹簧套装于小弹簧的外圈。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缸盖与缸体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圈。优选的,所述活塞与缸体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圈。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与缸盖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气缸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稳定性高、节约占用空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气动转向管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气动转向管柱总成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气动转向管柱总成去除围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右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气动转向管柱总成去除围板、护壳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双头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围板1护壳2固定支架3转向轴4转向柱管5长柱销6双头气缸7、缸体701、缸盖702、主气路703、气孔704、支气路705、活塞杆706、活塞707、小弹簧708、大弹簧709、第一O型圈710、第二O型圈711、第三O型圈712气动阀8支撑座9安装支架10压缩弹簧11凸块12高度导向槽13延伸板14角度导向槽15腰形孔16第一压板17第二压板18第一压紧柱19摩擦板20第一支点螺栓21第二压紧柱22第二支点螺栓23复位弹簧24插销轴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双头气动转向管柱总成,包括围板1、护壳2、固定支架3、转向轴4、转向柱管5、双头气缸7,所述转向轴4通过轴承安装于转向柱管5内,所述转向轴4的两端分别伸出转向柱管5的两端外,所述转向柱管5的两端与转向轴4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弹性挡圈,所述转向轴4相对转向柱管5作旋转运动,所述转向柱管5的下段设置于护壳2内,所述护壳2通过多个螺栓安装于围板1内,所述围板1为类似匚字形结构,所述固定支架3位于围板1的开口侧,所述固定支架3与护壳2之间通过长柱销6相铰接,所述护壳2可绕长柱销6相对固定支架3作前后旋转运动;所述转向柱管5的上段套设有安装支架10;所述护壳2的上段套设有压缩弹簧11;所述护壳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支撑座9,所述支撑座9上设置有气动阀8,所述气动阀8的输入端通过气管与汽车气源连接,所述气动阀8的输出端通过气管与双头气缸7连接;所述固定支架3的一侧向后设置有延伸板14,所述延伸板14上开设有自后至前向上倾斜布置的角度导向槽15,所述角度导向槽15的下方设置有腰形孔16,所述腰形孔16与角度导向槽15相互平行;所述转向柱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块12,所述凸块12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高度导向槽13;所述双头气缸7横向设置于固定支架3内,双头气缸7的左右两伸缩端分别伸出固定支架3的两个侧壁外,所述双头气缸7的左右两伸缩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板17和第二压板18,所述第一压板17的一端与双头气缸7的一伸缩端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压紧柱19,所述第一压紧柱19的内端依次穿过第一压板17、延伸板14上的角度导向槽15、护壳2的左侧壁,且与转向柱管5的外壁面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压紧柱19可在角度导向槽15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一压板17上向内设置有第一支点螺栓21,所述第一支点螺栓21的内端依次穿过第一压板17、延伸板14上的腰形孔16,且与护壳2的左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支点螺栓21可在腰形孔16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一压板17与延伸板14之间设置有摩擦板20,所述摩擦板20穿装于第一压紧柱19上,所述摩擦板20的内侧面设置为第一锯齿面,所述延伸板14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摩擦板20的内侧面相配合的第二锯齿面,用于增大摩擦板20与延伸板14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二压板18的一端与双头气缸7的另一伸缩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板18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压紧柱22,所述第二压紧柱22的内端穿过护壳2的右侧壁伸进凸块12上的高度导向槽13内,且第二压紧柱22的内端与高度导向槽13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压紧柱22可在高度导向槽13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压板18上向内设置有第二支点螺栓23,所述第二支点螺栓23的内端穿过第二压板18与护壳2的右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紧柱19和第二压紧柱22上均设置有复位弹簧24。所述双头气缸7包括缸体701,所述缸体7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缸盖702,所述缸体701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气孔704,所述缸体701内沿轴向设置有主气路703,所述气孔704与主气路703相连通,所述主气路703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支气路705,所述支气路705与缸体70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缸体701的内腔中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活塞杆706,两个活塞杆706的外端分别伸出两个缸盖702外,且穿过固定支架3的侧壁,所述活塞杆706上设置有活塞707,两个活塞707之间设置有小弹簧708和大弹簧709,所述小弹簧708套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头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701),所述缸体(7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缸盖(702),所述缸体(701)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气孔(704),所述缸体(701)内沿轴向设置有主气路(703),所述气孔(704)与主气路(703)相连通,所述主气路(703)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支气路(705),所述支气路(705)与缸体(70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缸体(701)的内腔中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活塞杆(706),两个活塞杆(706)的外端分别伸出两个缸盖(702)外,所述活塞杆(706)上设置有活塞(707),两个活塞(707)之间设置有小弹簧(708)和大弹簧(70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701),所述缸体(7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缸盖(702),所述缸体(701)的轴向中部设置有气孔(704),所述缸体(701)内沿轴向设置有主气路(703),所述气孔(704)与主气路(703)相连通,所述主气路(703)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支气路(705),所述支气路(705)与缸体(70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缸体(701)的内腔中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活塞杆(706),两个活塞杆(706)的外端分别伸出两个缸盖(702)外,所述活塞杆(706)上设置有活塞(707),两个活塞(707)之间设置有小弹簧(708)和大弹簧(7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气缸,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明范建萍马艳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格尔顿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