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42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第一气缸具有容纳腔,第一活塞偏心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气缸具有容纳腔,第二活塞偏心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一气缸的内径为D1,第一活塞相对于第一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1,第一气缸的高度为H1,第一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1,第一气缸经第一出气端口排气;第二气缸的内径为D2,第二活塞相对于第二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2,第二气缸的高度为H2,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2,第二气缸经第二出气端口排气;P1<P2,0.6≤(e1×(D1‑e1)×H1)÷(e2×(D2‑e2)×H2)≤1.9。可显著提升压缩机的能效。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双缸压缩机指在曲轴的轴向上设置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内均能实现冷媒的吸入、压缩及排气过程,并经不同的出气通道排出壳体,实现压缩机的双压力排气。但目前的双缸压缩机考虑加工便捷性、组装简易性等因素,双缸压缩机各缸的排量是相等,而在压缩机具有双排气压力的需求下,对应不同压比的冷凝器温度不同,进出口焓差不同,对应的流量也不同,压缩机等排量的排气实际上并不能充分利用双排气的优势,无法实现最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第一气缸和第一活塞,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活塞偏心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气缸和第二活塞,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活塞偏心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一气缸的内径为D1,第一活塞相对于第一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1,第一气缸的高度为H1,第一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1;第二气缸的内径为D2,第二活塞相对于第二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2,第二气缸的高度为H2,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2;其中,P1<P2,0.6≤(e1×(D1-e1)×H1)÷(e2×(D2-e2)×H2)≤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活塞、第二气缸和第二活塞,第一气缸被加工成型有容纳腔,第一活塞偏心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气缸同样被加工成型有容纳腔,第二活塞偏心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一活塞能够在第一容纳腔内做往复运动,使得第一活塞通过改变第一工作腔的容积而实现吸气、压缩空气和排气过程,其中,第一工作腔属于第一容纳腔的一部分,被第一活塞的外周面、第一滑片组件及第一气缸的内表面围合而成;第二活塞能够在第二容纳腔内做往复运动,使得第二活塞通过改变第二工作腔的容积而实现吸气、压缩空气和排气过程,其中,第二工作腔属于第二容纳腔的一部分,被第二活塞的外周面、第二滑片组件及第二气缸的内表面围合而成。通过设置两个气缸以及两个活塞而实现了双排气功能,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能实现对冷媒的吸入、压缩和排气过程,这种设置方式避免了相关技术中设置多台压缩机来实现双排气功能而造成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中的一个压缩机就能实现相关技术中两个压缩机所能实现的功能,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压缩机的占用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对压缩机安装过程的便利性。另外,本申请中限定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不同,不同的排气压力能够使得冷媒到达预定温度的时间以及所需要的能量均是不同的,能够理解的是,根据压缩机的不同使用需求,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实现不同的排气压力,从而使得对应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冷凝器能够高效地实现冷凝功能,避免对能源造成浪费,充分利用双缸压缩机的双排气优势,显著提升压缩机的能效。另外,通过限定P1<P2,达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排出压力不同的目的,通过限定第一气缸的内径不同于第二气缸的内径、第一活塞相对于第一容纳腔的偏心距不同于第二活塞相对于第二容纳腔的偏心距、第一气缸的高度不同于第二气缸的高度,且具体范围为0.6≤(e1×(D1-e1)×H1)÷(e2×(D2-e2)×H2)≤1.9,可在实现第一气缸的排气压力不同于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的同时,实现第一气缸的排量不同于第二气缸的排量,从而使得对应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冷凝器能够高效地实现冷凝功能,避免对能源造成浪费,充分利用双缸压缩机的双排气优势,显著提升压缩机及引用该压缩机的制冷设备的能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活塞相对于第一容纳腔的偏心距,默认为第一活塞相对于第一容纳腔的中心线的偏心距,该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与曲轴的轴向同向。第二活塞相对于第二容纳腔的偏心距,默认为第二活塞相对于第二容纳腔的中心线的偏心距,该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与曲轴的轴向同向。第一容纳腔呈圆柱状或大致呈圆柱状,第二容纳腔呈圆柱状或大致呈圆柱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间隔分布,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隔板组件,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间;第一滑片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滑片组件、第一活塞的外周面与第一气缸的内表面围成第一工作腔;第二滑片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二滑片组件、第二活塞的外周面与第二气缸的内表面围成第二工作腔;第一排气出口和第二排气出口,第一工作腔经第一排气出口连通第一出气端口,第二工作腔经第二排气出口连通第二出气端口。在该设计中,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隔板组件,第一轴承能够对曲轴提供支撑,第二轴承能够对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提供支撑,提高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安装稳定性。隔板组件设置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还设置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实现了第一轴承和隔板组件封堵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气缸的第一容纳腔,第二轴承和隔板组件封堵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气缸的第二容纳腔。第一滑片组件、第一活塞的外周面和第一气缸的内表面围成第一工作腔,第二滑片组件、第二活塞的外周面和第二气缸的内表面围成第二工作腔,第一活塞移动能够改变第一工作腔的容积从而压缩气体,第二活塞移动能够改变第二工作腔的容积从而压缩气体。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排气出口和第二排气出口,使第一排气出口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一出气端口,使第二排气出口连通第二工作腔和第二出气端口。进一步地,第一轴承及隔板组件与第一气缸相抵接,第二轴承及隔板组件与第二气缸相抵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排气出口经壳体的内腔连通第一出气端口,或第二排气出口经壳体的内腔连通第二出气端口。进一步地,第一排气出口设置在第一气缸或第一轴承或隔板组件上;第二排气出口设置在第二气缸或第二轴承或隔板组件上。在该设计中,第一排气出口经壳体的内腔连通第一出气端口,使得第一工作腔内的气体经第一排气出口排出后,扩散到壳体的内腔,而后经第一出气端口排出。第一气缸的排气压力小于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使得壳体内腔中的气体压力相对较低,方便压缩机回油,有利于保证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使第二排气出口经壳体的内腔连通第二出气端口,使得第二工作腔内的气体经第二排气出口排出后,扩散到壳体的内腔,而后经第二出气端口排出。另外,第一排气出口可以设置在第一气缸或第一轴承或隔板组件上;第二排气出口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气缸或第二轴承或隔板组件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壳体的内腔指壳体内的空余空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出气通道,第一密封件与第一轴承围合成第一排气腔,第一排气出口与第一排气腔连通,第一出气通道贯穿第一轴承、第一气缸、隔板组件、所述第二气缸及第二轴承与壳体的内腔连通;第二密封件和第二出气通道,第二密封件与第二轴承围合成第二排气腔,第二排气出口与第二排气腔连通,第二出气通道贯穿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n第一气缸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活塞偏心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n第二气缸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活塞偏心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n所述第一气缸的内径为D1,所述第一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1,所述第一气缸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1,所述第一气缸经所述第一出气端口排气;/n所述第二气缸的内径为D2,所述第二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2,所述第二气缸的高度为H2,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2,所述第二气缸经所述第二出气端口排气;/n其中,P1<P2,0.6≤(e1×(D1-e1)×H1)÷(e2×(D2-e2)×H2)≤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
第一气缸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活塞偏心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第二气缸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活塞偏心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所述第一气缸的内径为D1,所述第一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1,所述第一气缸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1,所述第一气缸经所述第一出气端口排气;
所述第二气缸的内径为D2,所述第二活塞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偏心距为e2,所述第二气缸的高度为H2,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为P2,所述第二气缸经所述第二出气端口排气;
其中,P1<P2,0.6≤(e1×(D1-e1)×H1)÷(e2×(D2-e2)×H2)≤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隔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之间;
第一滑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滑片组件、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内表面围成第一工作腔;
第二滑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滑片组件、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内表面围成第二工作腔;
第一排气出口和第二排气出口,所述第一工作腔经所述第一出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口,所述第二工作腔经所述第二排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气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或所述第一轴承或所述隔板组件上;
所述第二排气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或所述第二轴承或所述隔板组件上;
所述第一排气出口经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口,或所述第二排气出口经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和第一出气通道,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围合成第一排气腔,所述第一排气出口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贯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气缸、所述隔板组件、所述第二气缸及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
第二密封件和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围合成第二排气腔,所述第二排气出口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贯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气缸及所述隔板组件,并经所述第一气缸上的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端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排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上;
第二排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有吸气端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涵周杏标江波林淑敏谷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