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54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压缸体,包括基体、内孔工作部和端面工作部,内孔工作部设置于基体的基体内孔内,端面工作部设置于基体的端面处,内孔工作部为设置于基体内孔内壁的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内壁的复合材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缸体,通过在基体内孔内壁增设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内壁的复合材料层,进而降低了缸体运动中内孔工作部的磨损程度,大大增加了缸体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薄壁硬质合金筒与内孔工作部进行间隙或过盈配合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内孔工作部的磨损程度,大大增加了缸体使用寿命。

A kind of hydraulic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缸体
本技术涉及液压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缸体。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掘进类机械装备,其作业工况极其恶劣,滑靴、柱塞、配流盘和缸体等关键部件易出现划伤,其报废原因有95%以上是因为柱塞缸体副、柱塞主轴副、缸体配流副、滑靴副等关键摩擦副失效引起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磨损、冲击撞伤等引起的泄漏、卡死或柱塞断裂等。上述失效原因都是因为关键部件的材料耐磨损、抗冲击性能差等原因造成的。其中和缸体孔磨损、拉伤、缸体端面磨损等有关的失效占比达到40%以上。现阶段,国内市场上高压、高转速的液压马达、泵的缸体材料大多通过中低碳钢或合金结构钢、热处理方式通过调质加表面氮化处理以提高耐磨性,或者采用镶铜套工艺,提升缸体内孔的自润滑、导热、耐冲击的性能。但是现有技术最大的不足是缸体孔耐磨性不够,没有合适的单一材料即能满足耐压,又能满足耐磨的工况要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耐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的液压缸体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缸体,通过增加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内孔内壁的复合材料层,来达到减小缸体磨损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缸体,包括基体、内孔工作部和端面工作部,所述内孔工作部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基体内孔内,端面工作部设置于所述基体的端面处,所述内孔工作部为设置于所述基体内孔内壁的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所述基体内孔内壁的复合材料层。优选地,所述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所述基体内孔内壁采用间隙或过盈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间隙或过盈量为0.003~0.10mm。优选地,所述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所述基体内孔内壁焊接相连。优选地,所述基体内孔内壁上设置有辅助槽。优选地,所述辅助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mm。优选地,所述端面工作部与所述基体的端面采用氩弧堆焊相连。优选地,所述端面工作部为银铝青铜层。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体上的减重孔。优选地,所述减重孔的轴心与所述内孔工作部的轴心呈平行分布。本技术所提供的液压缸体,主要包括基体、内孔工作部和端面工作部,内孔工作部设置于基体的基体内孔内,端面工作部设置于基体的端面处,内孔工作部为设置于基体内孔内壁的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内壁的复合材料层。本技术提供的液压缸体,通过在基体内孔内壁增设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内壁的复合材料层,进而降低了缸体运动中内孔工作部的磨损程度,大大增加了缸体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薄壁硬质合金筒与内孔工作部进行间隙或过盈配合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内孔工作部的磨损程度,大大增加了缸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剖视图。其中,图1-图2中:基体—1,基体内孔—11,辅助槽—12,内孔工作部—2,端面工作部—3,减重孔—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剖视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液压缸体主要包括基体1、内孔工作部2和端面工作部3,内孔工作部2设置于基体1的基体内孔11内,端面工作部3设置于基体1的端面处,内孔工作部2为设置于基体内孔11内壁的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11内壁的复合材料层。其中,内孔工作部2设置于基体1的基体内孔11内,内孔工作部2用于在缸体传动时的耐磨、耐压;端面工作部3设置于基体1的端面处,端面工作部3用于与配流盘形成配流幅,承担整个泵、马达的工作压力;内孔工作部2为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11内壁的复合材料层,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11内壁的复合材料层用于液压传动中的抗磨作用。具体的,在实际的液压传动作业当中,端面工作部3与配流盘形成配流幅,当外部油压传递到缸体时,端面工作部3首先起到第一层压力缓冲作用,将压力缓冲、减小,当压力传递到缸体内部时,内孔工作部2开始分担油压,并对油压进行缓冲,同时,内孔工作部2的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11内壁的复合材料层起到了保护缸体的作用,整个油压传递过程中伴随着油压缓冲,同时伴随着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基体内孔11内壁的复合材料层的抗磨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内孔工作部2材料选择为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表层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多层构成,从近基体材料开始计算第一层为镍基自熔性复合材料,优选Go106F(司太利),具有一定的硬度,与基体1材料亲和力强,能形成稳定的冶金结合,当然,内孔工作部2还可以选材为其他材质,以能够满足与基体1形成稳定的工作效果为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中液压缸体可以使缸体磨损更小的优点,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内壁采用间隙或过盈配合连接。由于在机械能量传递领域中,传递能量是需要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当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形成机械能传递时,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之间存在一定的挤压、磨损,将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之间采用间隙或过盈配合连接,有效地减小了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之间的作用力,同样也就减小了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之间的磨损。进一步地,间隙或过盈量为0.003~0.10mm。由于液压系统使用的场合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之间的作用力也会不同,因此,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之间的间隙或过盈量同样出现不同,本方案将间隙或过盈量设计为0.003~0.10mm,可以满足大部分液压系统缸体运动情况,当然,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之间的间隙或过盈量同样可以选择其他数值,以能够满足液压传动中对缸体磨损程度最小化为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基体内孔11内壁焊接相连。首先,焊接为机械领域最为普通和常见的连接方式,作业过程简单,可以提高缸体的制作效率;另外,焊接连接方式连接稳定性强,可以满足液压系统中缸体的冲击力冲击,增加缸体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焊接的连接方式为最优选,优选真空钎焊,还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冷热装连接方式,以能够满足缸体的承受油压冲击力为准,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薄壁硬质合金筒优选壁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缸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内孔工作部(2)和端面工作部(3),所述内孔工作部(2)设置于所述基体(1)的基体内孔(11)内,所述端面工作部(3)设置于所述基体(1)的端面处,所述内孔工作部(2)为设置于所述基体内孔(11)的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所述基体内孔(11)内壁的复合材料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缸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内孔工作部(2)和端面工作部(3),所述内孔工作部(2)设置于所述基体(1)的基体内孔(11)内,所述端面工作部(3)设置于所述基体(1)的端面处,所述内孔工作部(2)为设置于所述基体内孔(11)的薄壁硬质合金筒或敷设于所述基体内孔(11)内壁的复合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所述基体内孔(11)内壁采用间隙或过盈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或过盈量为0.003~0.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硬质合金筒外壁与所述基体内孔(11)内壁焊接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建刚杨俊曹志华周良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