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合建结构
本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土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合建结构,特别适用于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出地面的周边用地紧张、限制因素较多的情况。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土建工程中,按通风、空调工艺要求设置新风亭、排风亭和活塞风亭。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第9.6.2节的规定,当采用侧面开设风口的风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进风、排风、活塞风口部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5m,且进风与排风、进风与活塞风口部应错开方向布置或排风、活塞风口部高于进风口部5m;当风亭口部方向无法错开且高度相同时,风亭口部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9.6.3节第1.2款的规定;第9.6.4节规定,当风亭在事故工况下用于排烟时,排烟风亭口部与进风亭口部、出入口口部的直线距离宜大样10m;当直线距离不足10m时,排烟风亭口部宜高于进风亭口部、出入口口部5m。地下车站的设备区与管理用房区域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其中有人值守的防火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n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包括新风井(1),该新风井(1)和消防疏散楼梯间(2)相邻设置,且所述新风井(1)包括两个呈L形的两个部分即新风井高风亭(11)和新风井夹层(12),两者横向相互贯通,所述新风井夹层(12)和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位于所述新风井高风亭(11)的同一侧面,所述新风井夹层(12)位于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的正上方,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开设出入口与地面连接;/n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与所述新风井高风亭(11)共用部分竖墙面,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的顶板作为所述新风井夹层(12)的底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包括新风井(1),该新风井(1)和消防疏散楼梯间(2)相邻设置,且所述新风井(1)包括两个呈L形的两个部分即新风井高风亭(11)和新风井夹层(12),两者横向相互贯通,所述新风井夹层(12)和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位于所述新风井高风亭(11)的同一侧面,所述新风井夹层(12)位于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的正上方,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开设出入口与地面连接;
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与所述新风井高风亭(11)共用部分竖墙面,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的顶板作为所述新风井夹层(12)的底板;
所述新风井(1)的顶板封闭,采用侧面出风,至少在所述新风井夹层(12)的侧面设置侧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铁地下车站风井还包括排风井(3),位于所述新风井(1)的远离所述新风井夹层(12)和所述消防疏散楼梯间(2)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新风井高风亭(11)共用部分竖墙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井(3)包括两个呈L形的两个部分即排风井高风亭(31)和排风井地面层(32),两者横向相互贯通;
所述排风井地面层(32)和所述新风井高风亭(11)相接并共用部分竖墙面,所述排风井高风亭(31)位于所述排风井地面层(32)的远离所述新风井高风亭(11)的另一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地下车站风井和消防疏散楼梯间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井(3)与所述新风井(1)顶面齐平同高,所述排风井(3)的顶板封闭,采用侧面出风,至少在所述排风井地面层(32)的侧面设置侧出风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涛,沈学军,张扬,黄伟,贠毓,李瑞,王明文,罗容华,吴立桥,胡清华,宋黎力,周海春,安晓晓,孙智,韩东升,夏斌,刘少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